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01.
马齿苋的功能特性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L.)又名长命草、五行草或爪子菜等,属马齿苋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马齿苋资源丰富,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其茎叶肥厚多汁,粗纤维含量少,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消化利用率高,是一种优质的畜禽饲料资源。马齿苋能提高畜禽生产力,减少和预防畜禽疫病,而且不会产生药物残留,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价不同扁杏加工副产物的营养价值。选择3种不同的扁杏加工副产物,分别测定其营养成分,应用CNCPS体系理论计算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并分析其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在常规营养成分中,杏仁皮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扁杏渣高54.38%(P <0.05);其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较扁杏皮分别高1.84、1.47、1.27和1.93倍(P <0.05);扁杏皮的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扁杏渣和杏仁皮(P <0.05)。在蛋白质组分中,扁杏皮的非蛋白氮(PA)含量较杏仁皮高3.63倍(P <0.05);扁杏渣的慢速降解真蛋白质(PB3)含量显著高于杏仁皮和扁杏皮(P <0.05);杏仁皮的快速降解真蛋白质PB1、中速降解真蛋白质PB2和不可利用蛋白质(PC)含量显著高于扁杏渣和扁杏皮(P <0.05)。在碳水化合物组分中,扁杏渣的碳水化合物(CHO)含量较杏仁皮提高13.36%(P <0.05);扁杏皮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CNSC)较杏仁皮高87.43%(P <0.05);扁杏皮的糖(CA),淀粉和可溶性纤维(CB1)含量显著高于扁杏渣和杏仁皮(P <0.05);扁杏渣的可利用纤维(CB2)含量显著高于杏仁皮和扁杏皮(P <0.05);杏仁皮的不可利用纤维(CC)含量显著高于扁杏渣和扁杏皮(P <0.05)。结果表明,不同扁杏加工副产物在常规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应用扁杏加工副产物作动物饲料时,应对其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进行实际测定或估测。  相似文献   
103.
中国西北干旱区1981~2001年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气候变化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对植被也带来不同的影响,对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及植被变化的相应分析,可使我们对全球变化对干旱区的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西北干旱区1981~2001年NOAA/AVHRR数据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借助于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知识,分析了1981~2001年我国西北干旱区NDVI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1981-2001年间西北干旱区年际最大NDVI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对新疆的南、北疆来说,NDVI的变化受到年降水量、年均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比较显著,NDVI与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程度要明显比与年均温的相关程度高。甘肃内蒙古的河西走廊和青海的柴达木地区NDVI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同时这两个地区也是年降水量变化最小的地区。从而得出一个结论:降水资源是我国西北干旱区植被生长和生态建设的最重要气象因子,只有充分、合理地利用"降水"这种天然水资源才能最终实现中国西北干旱区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4.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入甘薯部位以及在植株内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入甘薯部位以及在甘薯植株内的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自甘薯秧苗的基部侵入,逐步向上迁移危害。在移栽后4周,线虫仅在地下茎下部3 cm部分危害;移栽后8周,线虫扩展到地下茎接近地面部位;移栽后10周,线虫扩展到地上茎部分;移栽后12周,线虫已转移到新结甘薯块根上危害;但未发现线虫侵入甘薯须根。在装有500 g沙壤土的塑料管中移栽甘薯秧苗,在接种量为每克土壤含1~2头线虫时,24 d后秧苗的发病率为40%,发病指数低于10,60 d后发病率达到100%,病指为20~24,120 d后的病指为52~60;在接种量为每克土壤含16~64头线虫时,24 d后秧苗的发病率为60%~80%,发病指数为20,60 d后发病率为100%,发病指数为40~48,120 d后的发病指数达60~100;在接种量为128~256头/克土时,24 d后的秧苗发病率已达100%,发病指数为20,96 d后其病指高达100。线虫在甘薯内的数量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呈指数增长趋势。在低剂量接种处理,每克土壤含1~2头线虫时,线虫在移栽60 d以前,秧苗内线虫数量较少,单茎数量在49~56头之间,而此时高剂量接种处理线虫数量已达200头以上。在植株生长后期,其茎内的线虫数量又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5.
106.
为明确小麦孢囊线虫在不同土壤深度的孵化特点,于2011年6月30日将田间分离的新鲜孢囊分别置于地下10cm、20cm和30cm土壤深度,同时利用自动温度记录仪测量相应土壤深度的温度变化,每周或两周检测1次孢囊孵化数量,连续检测3年。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下孢囊主要在试验第二年的3-4月份孵化。在第2年3月份不同土壤深度中的孢囊孵化率具有显著差异。在3月31日地下10cm、20cm和30cm土壤中的孢囊孵化率依次为83.45%,61.92%和48.64%,三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到4月上旬,地下10cm土壤中的孢囊孵化率高达92.45%,显著高于其他土壤深度中的孢囊孵化率,而地下20cm和30cm土壤中的孢囊孵化率分别为82.54%和81.04%,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在试验第一年结束(6月17日)地下10cm、20cm和30cm土壤中的孢囊孵化率依次为95.22%、92.59%和94.82%,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之后2年,孢囊持续孵化,但孵化数量很少。在试验结束时,孢囊内还有1.66%~2.45%的卵尚未孵化。说明当年形成的孢囊,其孵化主要发生在莅年的3-4月份,而且在早春,孢囊处于土壤深度越深,孵化率越低。  相似文献   
107.
休闲与轮作对燕麦孢囊线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休闲与轮作对燕麦孢囊线虫病害的防治效果,通过盆栽模拟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土壤休闲、轮作和连作对燕麦孢囊线虫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孢囊线虫的孵化不受寄主或寄主种类的影响;不同处理土壤中二龄幼虫数量以及孢囊内的虫口密度变化趋势一致,河北地区燕麦孢囊线虫孵化高峰期主要在3-4月份。休闲一年后燕麦孢囊线虫的减退率为89.8%。小麦与茄子、甜瓜和冬瓜轮作一年后线虫减退率分别为93.8%、90.7%和90.7%,轮作二年后线虫减退率为98.8%。在自然病田,小麦连作一年后虫口密度上升36.8%,连作两年后虫口密度上升49.2%。说明小麦连作后燕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休闲或轮作一年以上可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燕麦孢囊线虫的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病在河北省发生十分普遍,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可以侵染小麦的孢囊线虫种类很多,对于病原的准确鉴定是防治病害的基础.本试验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对从河北省不同地区采集到的37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进行了比较分析和鉴定.经过对线虫ITS-rDNA序列分析,发现采集到的线虫ITS区序列差异很小,为同一种...  相似文献   
109.
从今后畜牧业发展所存在的多种制约因素,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分析了对策,即把畜牧业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有相关政策保障,依靠科技,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0.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是为害我国甘薯和马铃薯的一种重要植物病原线虫,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实现对该线虫的准确、快速且可视化的检测,本研究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rDNA-ITS序列为靶标构建了重组酶聚合酶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PA-LFD)的可视化快速检测体系。该体系可在39 ℃条件下15 min内特异性地完成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检测,对A型(甘薯种群)和B型(马铃薯种群)单头线虫(J4)的检出底限均为3 125-1头线虫,可以直接对土壤和甘薯茎中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检测,灵敏度可达1头(J4)/10 g土壤和1头(J4)/2 g甘薯茎组织。该体系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结果可视,可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早期预警和口岸检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