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平邑甜茶为天然三倍体植物,是苹果重要的乔化砧木。文章对平邑甜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观察,进一步研究其可育性,为种质资源的创新及研究高倍性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2.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钙和非植酸磷水平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540只1日龄商品代AA肉公雏作为试验动物,采用5(钙水平)×3(非植酸磷水平)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饲粮钙水平分别为0.60%、0.70%、0.80%、0.90%、1.00%,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0.35%、0.40%、0.45%,共15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6只鸡,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饲粮钙和非植酸磷水平对1~21日龄肉仔鸡日增重、日采食量、耗料增重比、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饲粮钙和非植酸磷水平互作对1~21日龄肉仔鸡日增重有影响(P<0.01),但对21日龄肉仔鸡血清钙、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当饲粮钙水平为0.62%、磷水平为0.35%时,肉仔鸡的日增重最大(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粮钙和非植酸磷水平为0.62%和0.35%时,可使1~21日龄肉仔鸡获得最佳生长性能,且对其血清钙、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3.
不同甜高粱品种生产与奶牛饲喂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使用饲用甜高粱Sorghum dochna辽甜1号、辽甜3号2个品种,在遵化试区试验点分2步同时进行,一是进行适应性及生物学产量测定,二是生物学产量测定以及奶牛饲喂效果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冀东地区奶牛优质牧草。结果表明,甜高粱在冀东地区种植生长性能良好,适宜种植密度6.00万~6.75万株/hm2,辽甜1号、3号干草产量分别可达到29.98~33.70和31.51~35.45 t/hm2。用不同青粗饲料牧草组合和相同精料补充料,等量干物质采食量饲喂奶牛试验,日产标准乳分别高于以玉米Zea mays秸青贮为主的对照组2.64和2.49 kg,乳中干物质、乳蛋白、乳脂肪含量无差异。辽甜1号、3号生物学产量高,适合奶牛青饲和制作青贮,是奶牛很好的青粗饲料。  相似文献   
54.
日粮中添加亚麻油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素芬  冯培刚 《饲料工业》1998,19(10):26-27
日粮中添加1%和3%亚麻油,研究不同剂量亚麻油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亚麻油对蛋鸡产蛋量及蛋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没有影响,但添加亚麻油后蛋中总脂肪酸、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及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均升高。因此,日粮中添加亚麻油生产的蛋可以做为人类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55.
利用Protamex(R)蛋白酶控制玉米蛋白水解,制备有利于消化吸收,具有降血压和抗氧化等特定生理功能的玉米肽.适度变性的玉米蛋白易被Protamex(R)蛋白酶水解,热处理的时间和温度均影响玉米蛋白的变性程度,经温度85℃热处理60 min的玉米蛋白的水解度最大.相同的水解时间,在pH值为9.0,温度60℃时,该酶对变性玉米蛋白的水解度最大,在此条件下酶解60 min,消耗NaOH(5 mol/L)16.3 mL,玉米的水解度为32.5%,肽的得率为51.2%.SephadexG-25对玉米蛋白水解产物的分离结果表明,Protamex(R)蛋白酶水解玉米蛋白可生成分子量不同的5个组分.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饲粮缺铁或高铁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一将216只爱拔益加(AA)肉公雏从1日龄开始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不加铁玉米-豆粕基础饲粮(缺铁组)、添加铁100 mg/kg(正常铁组)或500 mg/kg(高铁组)饲粮至42日龄|试验二将144只AA肉公雏从22日龄开始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上述三种饲粮至42日龄。结果显示:(1)全程饲喂高铁饲粮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较正常铁组显著降低(P < 0.05),分别降低6.97%和8.64%。(2)全程饲喂缺铁或高铁饲粮组腹脂率较正常铁组降低22.5%和25.7%(P < 0.05),且高铁组心脏指数较正常铁组提高20.5%。(3)与正常铁组相比,全程和后期饲喂缺铁饲粮组胸肌滴水损失分别提高22.7%和 78.8%(P < 0.05)|全程饲喂高铁饲粮组胸肌和腿肌的b*值分别提高32.2%和52.8%(P < 0.05),腿肌a*值提高53.4%(P < 0.05)。后期饲喂高铁饲粮组胸肌a*值提高43.1%(P < 0.05),腿肌b*值提高34.2%(P < 0.05)。以上结果提示,全程饲粮高铁会降低肉仔鸡生长性能,全程或后期缺铁或高铁均会降低肉品质。 [关键词] 铁|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肉仔鸡  相似文献   
57.
动物有机微量元素利用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量元素的利用率直接影响动物对微量元素的生理需要量和耐受量。研究有机微量元素的生物学利用率对避免有机微量元素使用中的盲目性、研制和开发高效吸收利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具有重要意义。1 有机微量元素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现状在作者所查到的有关雏鸡对有机锰利用率的研究中 ,共有 4次关于蛋氨酸锰、1次关于锰蛋白盐利用率的研究。其中有 2次研究报道雏鸡对蛋氨酸锰的利用率显著高于硫酸锰[1] ,1次试验报道蛋氨酸锰的利用率高于饲料级氧化锰 ,分别有 1次试验报道雏鸡对蛋氨酸锰的利用率与饲料级氧化锰无差别 ,1次试验报道雏鸡对锰蛋白…  相似文献   
58.
生姜茎尖脱毒苗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姜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深受人们的喜爱。生姜是无性繁殖作物 ,生姜病毒病的发生已严重影响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目前 ,在尚没有特效防治药剂及高抗品种的情况下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生产生姜脱毒种苗是有效预防生姜病毒病 ,提高生姜产量与品质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为了尽快将生姜脱毒技术应用于生产 ,现将生姜茎尖脱毒培养技术介绍如下。1 培养基的配制生姜茎尖生长与分化的关键是培养基 ,据实验 ,适宜茎尖生长与分化的培养基为 :MS +琼脂5~ 8g/L +白糖 30 g/L +活性碳 2~ 4g/L +NAA 1mg/L + 6-BA 0 .5mg…  相似文献   
59.
肥牛牌多功能水稻壮秧剂是一种新型水稻床土调制剂,为验证壮秧效果,2003年我们在兴城市曹庄乡进行了试验,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水平对生长貉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为生长貉的精准饲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3×3完全随机设计,3个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2%、24%和26%,3个粗脂肪水平为7.5%、9.5%和11.5%。所有日粮中赖氨酸、含硫氨基酸和苏氨酸含量相等。将体重相近的11周龄健康公貉63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7只,单笼饲养,试验期共56 d。结果表明:日粮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水平互作对生长貉能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影响干物质消化率(P<0.05),其中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2%时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粗蛋白质水平24%和26%组(P<0.05);粗脂肪消化率随日粮粗脂肪水平增加而提高(P<0.05),也有随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增加而提高的趋势(0.05 < P < 0.10)。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氮沉积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日食入氮、日粪排出氮、日尿排出氮、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利用率(P<0.05),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2%和24%时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粗蛋白质水平26%组(P<0.05);日粮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日尿排出氮、沉积氮、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利用率(P<0.05),其中日粮粗脂肪为9.5%和11.5%时沉积氮、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和利用率显著高于粗脂肪水平7.5%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日粮粗脂肪水平、降低粗蛋白质水平,可降低尿氮排放,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