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饲料安全的控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仅与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息息相关,还直接关系到畜牧业发展和畜产品贸易.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从养殖观念、生产方式及生产、消费各环节建立有效的监管法规.实施标准化生产。是保障饲料安全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52.
53.
选择21头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长大仔猪单栏单独饲养,每3头为1组,共7组,进行6种被测饲料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测定。试验采用盐酸不溶灰分指示剂法,共分44~46日龄和61~63日龄两次收粪。第1种饲粮为基础饲粮,2~7种饲粮分别在饲粮1的基础上添加:10%未膨化菜子;10?℃膨化菜子、105℃膨化菜子、105℃膨化菜子、9.65℃膨化菜子 0.4%卵磷脂、10%膨化大豆。结果表明:①仔猪断奶2周内,95℃、115℃和135℃膨化菜子较未膨化菜子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64.35%、69.07%和65.24%,断奶2周后分别为52.35%、55.16%和52.89%,表明菜子膨化极大地提高了粗脂肪的消化率;②卵磷脂在仔猪断奶2周内促脂肪消化作用明显,但仔猪断奶2周后效果下降;③仔猪断奶2周内和2周后对膨化菜子粗脂肪的消化率相近(P>0.05)。不同挤压温度膨化菜子粗脂肪消化率变化,对于指导膨化菜子在仔猪饲粮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1方法饲料添加的肽产品为“肽黄金”,由武汉邦之德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主要营养成分有,50.00%粗蛋白、30.00%赖氨酸、9.78%谷氨酸、2.38%丝氨酸、3.00%乳酸,总氨基酸含量为47.43%。实验鸡群来自北方某有限公司肉种鸡场和肉鸡场。AA肉鸡实验群2040只,对照鸡群2856只;AA肉种鸡实验群1000套,对照群2922套。实验开始时间为2003年4月10月。肉鸡为网上平养,实验期为7星期;肉种鸡前5星期为育雏笼平养,6 ̄18星期为网上平养,实验期为18星期。肉鸡实验分为2组,分别为2%“肽黄金”添加组和空白对照组。肉种鸡实验分为2组,分别为4%肽黄金”添…  相似文献   
55.
选择健康无残疾和相同日龄(80 d)400只青年蛋鸭,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0只鸭,每组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鲜啤酒糟,试验1组(100%酒糟)、试验2组(鲜酒糟:精料=2:1)、试验3组(鲜酒糟:精料=1:2)和试验4组(精料100%).试验鸭自由采食,于2008年10月3日-11月10日进行试验,观察不同组鸭群的5%见蛋日龄,研究鲜啤酒糟在蛋鸭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青年期蛋鸭可用啤酒糟替代部分精料,对蛋鸭见蛋日龄没有显著影响,在此阶段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6.
活性预混料是由优质植物蛋白经生物工程发酵产生,含一定数量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产品,富含动物所必需的维生素、氨基酸和螯合微量元素,含有大量的益生菌、酶制剂、蛋白质、小肽、氨基酸及促生长因子等,可补充饲料营养成分,提高饲料利用率及适口性,促进动物正常发育和快速生长。试验按照猪的常规生产流程,将各阶段猪用生物预混料与常规饲料进行饲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猪用生物活性预混料能减少药物的使用,降低仔猪死淘率,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7.
<正>饲料成本在养猪业成本中大约占到70%左右,在我国规模化猪场中传统采用的是常规饲料原料,主要是玉米、豆粕和麸皮。而玉米、豆粕的价格持续保持在较高价位,而且还具有上升的趋势,导致我国养猪业成本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58.
59.
本文统计了某鸭场发生饲料应激前后不同鸭群的生产记录,分析结果发现为急性应激,也表现为群发性,但是不同于夏季炎热天气的慢性应激,饲料应激初期采食量明显下降,7d后所有鸭群产蛋性能大幅度下降,日龄越大的鸭群下降幅度大,回升幅度小。  相似文献   
60.
以植物乳杆菌和大肠杆菌E.colik88为指示菌株,研究了饲料的液态转固态发酵与固态发酵两种工艺在20℃与30℃两种温度下的pH值变化及菌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30℃温度下,物料的酸度变化(pH值)比20℃温度时下降的速度快、幅度大;②在固态发酵过程中,液态转固态发酵的起始pH值低于固态发酵(P<0.05),但液态转固态发酵和固态发酵在发酵过程中pH值差异不显著(P>0.05);③在30℃的发酵温度下,乳酸细菌数呈先增值后下降趋势,但液态转固态发酵与固态发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在液态转固态发酵工艺下,大肠杆菌E.colik88菌数呈直线下降趋势,而在固态发酵工艺下,大肠杆菌E.colik88菌数呈先升后降,证实液态转固态工艺对原料中大肠杆菌直接产生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