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乌连颗粒剂对细菌性犊牛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细菌性犊牛腹泻的临床诊断标准,选取典型阳性病例1 18头,用于观察乌连颗粒剂对犊牛腹泻的疗效作用。结果表明,乌连颗粒剂高剂量组(75g/kg体重)、中剂量组(50g/kg体重)、低剂量组(25g/kg体重)及环丙沙星注射液对照组(1mL/kg体重)对细菌性犊牛腹泻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30%、82.12%、73.68%、88.89%,与阳性对照组(不给药)均差异极显著(P〈0.01);治愈率分别为88.46%、75.00%、63.15%、81.48%。说明乌连颗粒剂对细菌性犊牛腹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2.
根据动物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特点,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通过构建三大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块、改变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对现有的实验体系进行改革,为学生实践和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平台。结果表明:改革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锻炼了教师队伍,促进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3.
动物药学专业兽医药事管理学教学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动物药学专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很多农业院校相继开设了动物药学专业。近年来国家对兽药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诸环节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保证兽药质量,有效防治动物疾病,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和维护人民健康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为了顺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及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发展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将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阐述了绿色畜产品的特点以及发展绿色畜产品的重要性,同时对绿色畜产品的生产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旨在为发展绿色畜牧业,给消费者提供安全的畜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从发病鸡的粪便中分离出具有多重耐药性的CHNⅣ型铜绿假单胞菌,测定黏菌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抗生素后效应(PAE),以4×MIC黏菌素作用临床分离株,除药后分别继续培养0、1、2 h,无菌水代替黏菌素设为空白组。检测细菌细胞膜完整性,巨噬细胞吞噬细菌数量和细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力。与空白组相比,黏菌素作用后细菌细胞膜发生严重损坏,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细菌数量明显增多,细菌对Caco-2的黏附力显著下降。上述指标随着细菌除药后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改变。说明黏菌素对鸡源性铜绿假单胞菌存在PAE,且可能与细菌细胞膜被破坏,细菌对细胞黏附力下降和巨噬细胞对其吞噬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76.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苗株在Vero细胞中繁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疫苗株在Vero细胞中的繁殖规律,确定最佳的增殖条件。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苗株分别在六孔板、10L转瓶培养的Vero细胞中增殖试验,培养过程中检测不同接毒量及接毒后不同时间点病毒TCID50,以确定PEDV疫苗株的增殖规律。结果显示,在已确定病毒增殖的最佳条件下,PEDV疫苗株在逐级放大的不同培养体系中均能获得较高而稳定的增殖,不同体系中病毒增殖均能达到106.3TCID50/0.1mL以上。  相似文献   
77.
建立了新生小鼠原代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作为评价硫酸黏菌素毒性的体外研究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使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黏菌素作用细胞24h后,应用MTT方法观察细胞毒性效应并测定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硫酸黏菌素处理细胞后,高剂量组DRG神经元细胞出现明显病变,硫酸黏菌素浓度低于10μg/mL时,对DRG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硫酸黏菌素浓度达到10μg/mL以上时,细胞存活率降低,出现细胞毒性,且毒性作用强度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试验测得硫酸黏菌素对DRG神经元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2.7μg/mL.  相似文献   
78.
从黑龙江省大庆市某猪场采集流产的仔猪脑组织、扁桃体等病料接种BHK-21细胞,分离到1株病毒,用PCR法、血清中和试验及直接免疫荧光法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病毒滴度、对兔和15日龄仔猪的致病力、对热、胰蛋白酶、氯仿以及乙醚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CR法能扩增出217 bp的基因片段,与预期目的条带一致;病毒能被伪狂犬病毒阳性血清所中和,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呈阳性;经克隆纯化后测定其病毒滴度为107.36 TCID50/0.1 mL,对兔和15日龄仔猪有较强的致病力,对热、胰蛋白酶、氯仿、乙醚敏感.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为猪伪狂犬病毒,命名为PRV DQ株.  相似文献   
79.
探讨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硫酸黏菌素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作用.取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用含0、62.5、125、250 μg· mL-1硫酸黏菌素DMEM培养液,作用24 h,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PC1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C)、Bax、Bcl-2蛋白表达含量,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125、250 μg· mL-1硫酸黏菌素剂量组细胞PC12细胞Cyt-C、Bax蛋白表达量、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具有剂量-效应关系.说明线粒体途径介导PC12细胞凋亡是硫酸黏菌素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0.
黏杆菌素(colistin)也称多黏菌素E(polymyxinE),于1949年首次发现,由Bacillus polymyxasubspecies colistinus Koyama代谢产生的碱性多肽类抗生素,属窄谱抗生素。临床上主要有甲磺酸钠黏杆菌素和硫酸黏杆菌素两种类型,其中前者主要以非活性药物前体用于非肠道给药或者雾状局部给药,后者主要是肠道给药[1-3]。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日本、欧洲以及美国使用,然而,至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