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共轭亚油酸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酶消化原代培养脂肪细胞的方法培养大鼠前体脂肪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计算细胞倍增时间、油红O染色、ELISA等一系列方法,观察共轭亚油酸(CLA)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瘦素、脂联素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LA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其瘦素、脂联素的分泌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班前预想是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违章、违纪的有效手段。当前的班前预想只是简单地根据天气、班前计划、调度命令等条件提出卡控措施,而忽略了以往的在相同情况下发生违章、违纪的经验教训,尤其未考虑特定时间与发生违章作业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利用大数据理论,通过统计某一时间段内发生违章作业的概率分布,找出发生违章概率大的时间段,并进行重点卡控,可有效降低此违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融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无法逾越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其内部制度设计、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供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面临着融资难题.本文在对美国、西班牙农业合作社融资特点和有关典型合作社融资经验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酶消化原代培养脂肪细胞的方法培养艾维茵肉鸡前体脂肪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油红O染色等方法,观察共轭亚油酸(CLA)对肉鸡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LA对艾维茵肉鸡前体脂肪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其分化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粮共轭亚油酸对黄羽肉鸡腹脂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日龄黄羽肉鸡60只,随机分成2组。在实验组中添加3%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照组日粮中添加3%的食用菜籽油。49日龄屠宰,采集腹部脂肪组织。用RT-PCR方法,以β-actin为内标,相对定量测定腹脂中鸡生长激素受体(c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c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cIGF-ⅠR)、过氧化物增殖剂活化受体γ(cP-PARγ)、脂联素(cAdiponectin)及其Ⅰ型受体(cAdipoⅠR)的mRNA丰度。结果显示,CLA处理使肉鸡的腹脂沉积下降了20.93%(P〈0.05),分别使腹脂cGHR mRNA和cPPARγmRNA降低了24.74%(P〈0.05)和66.52%(P〈0.01);而对cIGF-1、cIGF-ⅠR、cAdiponectin和cAdipoⅠR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cGHR和cPPARγmRNA的表达与腹脂率正相关(P〈0.05)。数据说明,CLA降低肉鸡脂肪沉积的作用可能通过降低GHR和PPARγmRNA水平实现,而与IGF-1和(或)GH-IGF-1途径、Adiponectin的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6.
牡丹籽油软胶囊回复突变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Ames)对牡丹籽油软胶囊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试验。[方法]试验选用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将牡丹籽油软胶囊配制成浓度为5.0、1.0、0.2、0.04 mg/皿4个剂量,和阳性对照组(叠氮钠、2-氨基芴、敌克松)进行比较,观察各菌株的回变菌落数。[结果]牡丹籽油对4个菌株诱发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对照组2倍,为阴性结果。[结论]牡丹籽油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无直接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感染糖尿病足(DF)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琼脂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情况,分析浅部与深部溃疡的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及耐药性.结果 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3株(41.25%)是多重耐药菌,30株(37.50%)是产ESBLs,在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中90.0%(27/30)为多重耐药菌.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在多重耐药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耐药组(P<0.05);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在ESBLs阳性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组(P<0.05);深部溃疡的多重耐药菌比率、产ESBLs比率和既是产ESBLs菌又是多重耐药菌比率均明显高于浅部溃疡(P<0.05).结论 感染DF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形势不容乐观,其中产ESBLs和来源于深部溃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