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1篇
  41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主要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肥胖产生的原因,剖析游泳耗能机理,着重讨论了有氧减肥的科学性。有氧运动结合饮食调控是最积极有效的减肥途径。  相似文献   
52.
以“索邦”百合(Lilium spp.)的休眠种球为材料,经不同温度和时间的温水浸泡处理,观测百合种球的发芽率、出苗率和营养生长期、盛花期的形态指标以及鳞茎中刺足根螨(Rhizogl yphus echinopus)的发生情况,探究变温处理对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剌足根螨的防治效果.结果 表明:百合种球以48℃温水浸泡3 min,取出冷却,连续3次重复上述步骤后,再以45℃温水浸泡30 min的处理方式能有效防治刺足根螨的发生和危害,且变温处理能促进百合的生长.  相似文献   
53.
稻田垄作免耕对土壤的中小团聚体孔隙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垄作免耕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本研究利用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光学图像分析结合分形理论研究稻田垄作免耕和常规平作2种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团聚体不同粒径的孔隙特征及分布.结果表明土壤在0.450~1.00 mm粒级团聚体的孔隙分形维教最大.垄作免耕为2.32,常规平作为2.20,小于0.45 mm的其它几个粒径团聚体孔隙分形维敷在1.2左右,>0.45mm的团聚体与<0.45 mm的团聚体差异显著,而小于0.45 mm其它几个粒径之间的孔隙分形分布特征无显著差异;耕层土壤的孔腺结构有相同的分布模式随团聚体粒径增加.土壤孔隙体积百分比减少.如均以0.053-0.200 mm粒级的孔隙体积最大,垄作免耕为6.34~15.4 cm3·100 g~.常规平作为3.59~16.3 cn3·100 g-1 ;>1.mm粒级的孔隙体积最小,垄作免耕<0.924 cm3·100 g-1,常规平作<0.652 cm3·100 g-1.土壤团聚体在<1mm粒径上的孔隙分布主要取决于团聚体本身结构特征的影响,而受耕作制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 电导在土壤研究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它可能作为揭示土壤胶体颗粒表面与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工具. 在该研究中, 将不同浓度的KNO3分别加入土壤胶体悬液和水体系后测定体系电导率和pH值, 研究了土壤表面电荷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对悬液电导的影响, 结果发现: 1) 随体系电解质浓度增加, 胶体表面可变负电荷的数量增加, 胶粒电导增加; 2) KNO3的水解使得加入的KNO3浓度越高, 悬液体系的pH值越低; 3) 决定可变电荷体系表面负电荷多少的关键并不是H+的活度的高低, 而是表面静电吸附中H+与盐基阳离子的相对竞争力的强弱, 即低的pH值并不一定导致表面负电荷数量降低; 4) 在研究电解质对可变电荷胶体表面电荷的影响时, 不能忽略离子水解对表面电荷性质影响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55.
基于机器视觉的鸡胴体质量分级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坤杰  李航  于镇伟  白龙飞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6):290-295,372
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鸡胴体质量分级方法。使用数码相机在肉鸡屠宰厂随机采集95幅鸡胴体图像,对采集图像预处理后,提取出鸡胴体投影面积、轮廓长度和胸宽等6个图像特征。然后以这6个特征参数为输入,利用95个样本为训练集,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建立预测鸡胴体质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找出预测质量的最佳模型,最后采集5组共100个样本为验证集,对最佳分级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鸡胴体图像的6个特征参数中,基于投影面积的一元线性模型决定系数最大,为0.827;基于投影面积等4个特征量的多元线性模型决定系数最大,为0.880。根据样本数据的学生化残差剔除了8个异常点的数据,修正后的多元线性模型决定系数为0.933,并将其作为最佳模型。利用最佳模型对验证集样本进行质量分级,模型对鸡胴体质量等级判定的平均正确率可达89%。结果表明基于图像特征的鸡胴体自动分级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6.
本文应用大疆MG-1农业植保机,对海拔1000米地区的有机水稻进行植保作业。高海拔地区受其地理位置及地形因素影响,水稻田的布局有别于平原地带,以梯田为主,植保过程复杂且难度较大,耗时、耗力、耗人工。经试验表明,使用农业无人机植保作业,不仅成倍提高了植保作业效率,良好的雾化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了农药利用率,降低了使用量,符合生态、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淡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抗弧菌和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的影响,在10%鱼粉的基础上设计胆固醇添加量分别为0(C0组)、1(C1组)、2(C2组)、3(C3组)和4 g/kg(C4组)的等氮等能饲料(实测饲料中胆固醇含量依次为0.78、1.57、2.45、3.43和4.18 g/kg),分别投喂初始体重为(0.160±0.002)g的凡纳滨对虾50 d。每种饲料投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养殖凡纳滨对虾50尾。养殖试验结束后检测对虾的生长性能、肌肉常规组成以及急性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及亚硝态氮胁迫下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不受饲料胆固醇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但C0组对虾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C2、C3和C4组(P0.05)。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对虾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C3、C4组显著高于C0组(P0.05);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2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胰腺和肌肉中胆固醇含量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且C2组显著高于C0组(P0.05)。急性感染哈维氏弧菌后,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同一时间点各组对虾累积死亡率均先降低后升高,C2组在感染24、36、48、72和96 h后的累积死亡率均最低。在8.5~9.0 mg/L亚硝态氮急性胁迫下,96 h后对虾累积死亡率与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且C0和C1组显著高于C2、C3和C4组(P0.05)。综上所述,淡水养殖条件下,1.57 g/kg的饲料胆固醇含量即可满足凡纳滨对虾生长的需求,但2.45 g/kg的饲料胆固醇含量可使对虾获得最佳的抗弧菌能力和理想的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58.
为建立牛源犬新孢子虫孕鼠感染模型,深入研究牛源犬新孢子虫对孕鼠的致病作用,本试验以雌性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分离Vero细胞中培养的牛源犬新孢子虫速殖子,分不同剂量组腹腔接种雌性BALB/c小鼠后,与雄性BALB/c小鼠合笼,每天观察小鼠临床症状和发病情况,观察主要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应用PCR方法检测孕鼠脑、肝脏、脾脏等脏器组织及胎盘中犬新孢子虫Nc5基因,并测定孕鼠胎盘湿重和胎盘系数。结果显示,感染模型小鼠的最佳攻虫剂量为105个虫体;感染犬新孢子虫孕鼠先后出现精神不振、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并有不同程度死亡;病理学观察模型小鼠脑、肝脏、脾脏等脏器组织出现充血、出血、肿大等病理变化;在模型小鼠脑、肝脏、脾脏等脏器组织及胎盘中检测到犬新孢子虫Nc5基因;随攻虫天数的增加,模型小鼠胎盘重量和胎鼠重量均不断增加,胎盘系数逐步降低,在第12、14、16天时,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胎盘重量和胎盘系数均差异显著(P < 0.05)。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牛源犬新孢子虫孕鼠感染模型,为犬新孢子虫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放养与圈养对松辽黑猪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试验采集相同日龄的放养和圈养松辽黑猪血液分离血清,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E和免疫球蛋白IgG亚类IgG1、IgG2a、IgG2b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放养松辽黑猪免疫球蛋白IgA、IgE含量均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5),免疫球蛋白IgG亚类IgG1、IgG2b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1),IgG2a含量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5);放养松辽黑猪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P0.05)。说明放养松辽黑猪抗病力水平显著高于圈养松辽黑猪。  相似文献   
60.
为筛选出犬新孢子虫的最佳培养细胞,本试验对利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人胚肾细胞(HEK-293)、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培养犬新孢子虫NC-GFP株进行了比较研究,连续培养犬新孢子虫15d,观察Vero细胞、HEK-293细胞、HeLa细胞及SP2/0细胞的形态变化并计数犬新孢子虫的数量,绘制虫体在细胞中生长曲线。结果表明,Vero细胞、HEK-293细胞、HeLa细胞及SP2/0细胞均可培养犬新孢子虫,尤其在HEK-293细胞和Vero细胞中虫体生长较快,分别在接种虫体的第5,6天虫体数量达到最大值;而犬新孢子虫在SP2/0细胞和HeLa细胞中生长缓慢,分别在第7,8天数量达到最大值,数量处于较低水平。综合比较,HEK-293细胞可以短期较快的培养犬新孢子虫,可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系培养犬新孢子虫。本试验为体外细胞培养犬新孢子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