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现代化工艺金华火腿肌肉水分活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金华火腿肌肉水分活度变化与原料腿型、肌肉部位和腌制用盐量的关系,为确定不同规格原料腿的加工安全性和制订现代化工艺金华火腿原料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代化工艺加工金华火腿,测定了不同原料腿型、肌肉部位和腌制用盐量的肌肉水分活度。【结果】金华火腿肌肉水分活度随加工进程呈现规律性降低,盐渍期间浅层肌肉水分活度下降迅速,加工后期变缓,而股二头肌的水分活度在整个加工期间相对匀速下降,最终内外层趋于均衡。加大腌制用盐量能够促进浅层肌肉水分活度快速下降,但不利于加工后期水分活度的均衡分布;皮下脂肪厚度增加会延缓内外层肌肉水分活度的下降速度和均衡速度,经过腌制过程后其影响变小。原料腿重量越大,肌肉水分活度越高,加工后期尤其明显。加工结束时所有火腿各部位肌肉水分活度都在0.88以下,表现出良好的贮藏安全性。【结论】火腿各加工阶段水分活度受原料腿重量、皮下脂肪厚度和腌制用盐量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感官、风味、水分、蛋白质、脂肪及游离氨基酸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烹制工具和烹饪方法对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induction cooker,IC)、电压力锅(electric pressure cooker,EPC)、电炉(electric stove,ES) 3种烹制工具对鸡肉的感官品质和营养特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电磁炉加热鸡肉的感官品质最好,且脂肪含量较低。烤制、煮制、蒸制3种烹饪方法下鸡肉的香气、滋味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蒸制方式下鸡肉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蒸制有利于鸡肉蛋白质降解产生较多的滋味物质。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酸肉风味评价的客观有效方法,以电子鼻为客观评价指标代替酸肉传统的感官评价方式。本文以4种酸肉(苗族酸肉、傣族酸肉、辣椒酸肉、小米酸肉)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建立酸肉电子鼻响应值与感官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电子鼻W5S、W6S、W1S、W1W、W2S、W2W传感器对不同热加工酸肉感官风味的响应值影响显著(P<0.05),其关联度分别为0.853 0、0.853 9、0.853 7、0.853 3、0.853 6、0.853 9;电子鼻W5S、W6S、W5C、W1S、W1W、W2S、W2W传感器对不同热加工酸肉感官综合评分的响应值影响显著(P<0.05),其关联度分别为0.910 36、0.910 48、0.910 48、0.910 45、0.910 38、0.910 44、0.910 47,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关联系数,建立关联系数与感官之间的回归模型,感官风味与电子鼻回归方程为y=aX2-bX3-cX5-dX6-eX7+fX8+gX10(R2=0.999),感官综合评分与电子鼻回归方程为y=aX1-bX2+cX5-dX6-eX7+fX10(R2=0.998)。在评价以微波、蒸制、油炸及烤制等方式处理酸肉的感官风味及感官综合评分时,可采用电子鼻W5S、W6S、W1S、W1W、W2S、W2W等传感器响应值进行分析。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为电子鼻评价酸肉感官风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肽聚糖对肉制品中产气荚膜梭菌芽孢萌发率影响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研究利用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营养体及其芽孢肽聚糖以芽孢萌发率S、浑浊度OD600%、Ca^2+-DPA%变化率等为指标比较不同肽聚糖对C.perfringens芽孢萌发的影响;并针对芽孢萌发率检测耗时、费力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定量预测不同浓度肽聚糖诱导芽孢萌发率研究。首先原始光谱经不同方式预处理,获得最佳方法为标准正态变换,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和遗传-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光谱数据降维及特征变量筛选,分别对不同浓度肽聚糖诱导芽孢S、OD600%、Ca2+-DPA%进行快速预测。结果表明:营养体肽聚糖可有效诱导芽孢萌发,而芽孢肽聚糖效果不明显。利用GA-siPLS筛选芽孢萌发特征变量的最佳特征区间分别是[3,9,11,14]、[1,7,12,15]和[7,8,12,17],其预测集R和RMSEP分别为0.8726,0.8611,0.8841和0.769,0.218%,42.34%。研究结果表明,利用NIR结合GA-siPLS可定量预测肽聚糖诱导C.perfringens芽孢的萌发率,实现芽孢萌发的快速预测,为保证肉制品安全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16.
李苗云  梁佳  朱应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91-5992
对河南省城市的自来水和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主要从水的硬度、溶解性固体、氟化物、好氧量4个方面研究城乡间饮用水的差异。结果表明:城市的饮水状况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而农村井水存在硬度高、高氟水、苦咸水、有机物污染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水质的监控,改善水的品质,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主要腐败菌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确定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对腐败的群体效应起关键作用的腐败菌,为微生物的控制和货架期的延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接种单一的和混合细菌于猪肉表面,托盘包装后在4℃下贮藏,测定不同贮藏时间的品质状况,对不同组别的品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冷却猪肉在托盘包装贮藏时,单一菌类与混合菌组被聚为3组,单一菌类为一组,不同混合菌类被聚为两组。气单胞菌、热杀索丝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的混合菌组与自然污染的微生物组聚在同一组中,且距离最小,其欧氏平方距离为45.797。因此,影响肉品腐败不是单独的某一类微生物的作用,而是多种腐败菌的相互作用。【结论】冷却猪肉低温贮藏时,在混合细菌(包括气单胞菌、热杀索丝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导致产品腐败的进程中,气单胞菌对腐败的群体效应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硬度、脆性和黏着性对火腿肠等级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利用质构指标代替感官评分在火腿肠等级验证判别方面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质构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 TPA)和感官评分法对不同等级火腿肠的硬度、黏着性和脆性进行评定,并用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以感官评分和质构数据建立的判别函数判断火腿肠等级的能力。【结果】利用硬度、脆性和黏着性的感官评分和质构数据建立的火腿肠等级判别函数,对火腿肠等级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2.2%和100.0%;以进入模型的硬度感官得分(X1)、脆性感官得分(X2)和黏着性感官得分(X3)为基础,建立的特级(Y1)、优级(Y2)和普通级(Y3)火腿肠的Fisher线性判别函数为:Y1=6.548 X1+ 3.498 X2+ 7.525 X3﹣68.989,Y2=4.608 X1+ 2.652 X2+ 6.457 X3﹣44.049,Y3=3.162 X1+ 1.392 X2+ 3.459 X3﹣15.176;以进入模型的硬度值(X4)、脆性值(X5)和黏着性值(X6)为基础,建立的3个等级火腿肠的Fisher线性判别函数为:Y1=1.009 X4-0.255 X5-10.866 X6-3377.048, Y2=0.867 X4-0.233 X5-9.026 X6-2671.609, Y3=0.976 X4-0.244 X5-10.799 X6-3582.754,将待测样品的质构特性代入对应方程,根据分值大小判断其所属类别,哪个分值大就属于哪一类。【结论】仅从火腿肠的物理特性考虑,在判别火腿肠的等级时可以用质构指标取代感官评定。  相似文献   
19.
油炸工艺对鸡肉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肉串为研究对象,以酸价、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Value,TBA)、剪切力和感官评价作为指标,考察油炸温度、油炸时间、挂糊方式对油炸鸡肉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油炸温度180 ℃、油炸时间110 s、挂蛋面糊时鸡肉串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教与学的方式发生巨变,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食品工艺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以混合教学理论为指导,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的迫切问题,从课程改革的意义、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策略、实施效果等方面论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食品工艺学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