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3篇
  20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于2014—2016连续3年在平谷区黄瓜、昌平区草莓和顺义区番茄上开展了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的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对3种作物具有较好的促生长发育、抗逆抗病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2.
从生长势、叶片热伤害程度、结果能力和存活率等方面对28份苦瓜材料进行耐热性综合鉴定,鉴定出不同苦瓜材料的耐热性强弱,再从中选取10个耐热性强、中、弱的苦瓜材料,分别调查死苗率、初花期、开花天数、第一雌花节位、茎粗以及果实性状中的果长、横径、肉厚、单瓜重等田间表型性状。结果表明:苦瓜品种(或自交系)的耐热性与初花期、开花天数、总产量、果肉横径、肉厚等呈显著正相关,与死苗率呈显著负相关,这些均可作为苦瓜成株期耐热性鉴定或筛选的农艺性状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3.
特早熟优质柑橘新品系大分4号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新品系大分4号是大分早生的芽变中选育的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系。为了了解其特征特性及推广价值,以大分4号、大分早生、日南1号、宫本和市文为试验材料,在湖南省吉首市、常德市(武陵区、石门县)、长沙市、邵阳市和资兴市等地进行栽培试验,观察各品种的物候期、生长情况,并检测大分4号的果品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大分4号树势较强、结果早、丰产稳产、果实扁平、果皮薄而光滑、肉质柔软、化渣、减酸快、风味浓、品质好、供应期长,适宜于高品质完熟栽培,可作为湖南省柑橘品种的结构改造和升级提供良种资源,在温州蜜柑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34.
【目的】冰糖橙果实外观分级与内部品质不一致极大地影响了其市场声誉,建立冰糖橙果实品质分级标准和果实快速规模化无损伤品质检测分级技术,并进行在线应用,为快速分选不同糖酸度冰糖橙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利用常规果实品质分析方法对主产区的冰糖橙果实进行多年品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相关性,确定不同果型横径与糖酸度含量的关系,形成冰糖橙果实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采集710-960 nm波段近红外透射光谱建立果实无损伤检测模型,利用常规品质分析数据对原始光谱反复进行校正并验证,确定无损伤检测的准确性,并在分级线上进行应用;调查统计应用无损伤检测生产线分级后各级冰糖橙的产量、销售单价和销售额。【结果】(1)根据果实横径大小进行初选分级,68-74 mm为大果型,62-67 mm为中果型,56-61 mm为小果型,再按果实的糖度(可溶性固形物Brix度)和酸度不同将冰糖橙划分为4个等级:糖度≥14、酸度≤0.4%为特级果;12≤糖度<14、酸度≤0.4%为一等果;糖度≥14、0.6%≥酸度>0.4%为二等果;糖度<12、酸度≤0.4%为合格果。通过反复矫正,建立了冰糖橙果实品质分级标准。(2)通过多次进行单果糖度和酸度的分析矫正,建立了冰糖橙果实糖度和酸度的检验线。第1次建立的冰糖橙糖度检量线检测范围为10.1-14.9 Brix,再利用常规品质分析验证无损伤检测结果,合格率仅为26%。第2次建立的糖度检量线延长高糖检测范围,为10.1-16.2 Brix,经验证后合格率达90%。第3次建立的糖度检量线扩大低糖检测范围,为9.8-16.2 Brix,经验证后合格率为90%。第1次建立的冰糖橙酸度检量线检测范围为0.1%-1.26%,再利用常规品质分析验证无损伤检测结果,合格率仅为64%。第2次建立的酸度检量线延长高酸检测范围,为0.1%-1.37%,经验证后合格率达94%。第3次建立的酸度检量线继续扩大高酸检测范围,为0.1%-1.53%,经验证后合格率为92%。(3)新建立无损伤糖酸度校正和验证模型,糖度有效检测范围为8.7-15.1 Brix,酸度有效检测范围为0.14%-2.0%,经验证后糖度合格率达到98%,酸度合格率为98%。应用该分级技术,分选速度达到10个冰糖橙/秒,品质分级后最高单价48元/kg,年产量4 500 t,实现产值9 122万元。【结论】研究结果预测糖酸度准确,测量范围全面涵盖冰糖橙商品果的糖酸度,能大批量、快速、高质量和无损伤在线鉴别冰糖橙果实内在品质,结合外观品质分级标准,分选出内外品质均一的产品。  相似文献   
35.
采用M13通用接头连接锚定引物,建立了适合于菜薹的荧光微卫星锚定片段长度多态性(MFLP)技术;在此基础上,从360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中筛选出9对适宜的引物组合,对收集的32份菜薹种质进行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引物组合的扩增产物在32份菜薹种质中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在10 ~ 31之间,平均为17.7个;多态性信息量在0.61 ~ 0.98之间,平均0.81。利用获得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的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32份菜薹种质间的相似系数在0.277 ~ 0.836之间,平均0.624;基于多态性数据,运用除权配对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将这些菜薹种质材料分为2个组群和4个亚群。这些结果显示荧光MFLP标记技术能有效地发现供试菜薹种质材料的DNA多态性,表明该技术在菜薹遗传特性分析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三疣梭子蟹“科甬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了大黄鱼"东海1号"等15个水产新品种。其中大黄鱼"东海1号"、中国对虾"黄海3号"、三疣梭子蟹"科甬1号"、中华绒螯蟹"长江2号"、长牡蛎"海大1号"、栉孔扇贝"蓬莱红2号"、文蛤"科浙1号"、条斑紫菜"苏通1号"、坛紫菜"申福2号"、裙带菜"海宝1号"、龙须菜"2007"等11个品种为适宜推广的选育品种;北鲆2号、津新乌鲫、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海带"东方6号"等4个品种为适宜推广的杂交品种。为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率,本刊将分期刊登这些品种的繁殖及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37.
利用禽流感Re-1株灭活疫苗分别在肉雏鸡群1日龄和5日龄首免,二次免疫时间在12日龄,利用HA-HI试验,检测肉仔鸡在出栏前不同时期的免疫抗体水平。实验表明,肉仔鸡12日龄以前,受到母源抗体的影响,HI水平较高,而26~46日龄,免疫抗体水平较低,证明肉鸡一直到出栏前,禽流感免疫抗体都不合格。  相似文献   
38.
900g/L滴丁·乙乳油是哈尔滨利民农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防除玉米田杂草的复混型除草剂,为了解该药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黑龙江省密山市杨木乡农技站承担了省农药管理检定站下达的此项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9.
粉煤灰和猪粪好氧混合堆肥过程中养分转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猪粪为堆肥原材料,以玉米秸秆粉为调理剂,并添加干质量分数为0、2.5%、5.0%、7.5%和10%的粉煤灰进行90 d好氧堆肥,研究不同用量粉煤灰对猪粪堆肥过程中养分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粉煤灰能提高堆体的pH值,但在后期对电导率(EC)的增加有一定的抑制;碳氮比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总氮(TN)则相反;当粉煤灰质量分数达10%时,在60d后堆体TN明显降低;添加粉煤灰对NH+4-N无明显影响,而所有添加粉煤灰均会抑制堆肥中NO3-N 的生成,且与粉煤灰用量呈正相关;添加粉煤灰对总磷(TP)和总钾(TK)的影响不大,但会抑制雪里蕻根部的生长。结合发芽率试验结果可以认为,90 d的试验中所添加的粉煤灰对猪粪堆肥的腐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0.
Cd对小白菜萌发生理影响的FTIR-ATR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分析方法,用在一定浓度(0.0、0.1、0.5、1.0、5.0mg·kg-1)Cd胁迫下萌发3d的小白菜做试验材料,揭示了小白菜幼芽和幼根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以及蛋白质二级结构对Cd胁迫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Cd处理导致幼根和幼芽1632cm-1和1030cm-1吸收峰强度显著增强,且1632cm-1峰的波数降低,说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增高以及蛋白质二级结构保持稳定,是小白菜种子萌发过程中抵御Cd毒害的重要原因。幼根FTIR谱未出现1710cm-1峰,说明分泌有机酸螯合Cd并非种子萌发初期幼根抗Cd毒机制。幼根中碳水化合物吸收峰强度,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增大,而幼芽中则先减小后增大,说明幼芽(主要为子叶)中的糖类转运至根部,以提高对Cd的耐受性。FTIR谱主要吸收峰强度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白菜幼根FTIR谱中主要吸收峰的强度与根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 dehyde,MDA)含量等指标之间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说明FTIR-ATR法可用于植物对Cd胁迫的适应过程的生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