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8篇
  11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国拥有发展旅游的强大资源优势,但旅游业能否真正蓬勃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具体的改善方向和发展模式。以旅游业为背景,以探索旅游收入来源为目的,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为我国旅游业将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及生境需求,对其栖息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陕西宜川原麝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应用GIS结合保护区红外相机、野外实测原麝分布点数据,利用R语言对MaxEnt模型优化后建模,对保护区原麝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各变量因子的权重值。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良好,保护区内原麝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61.3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75%;次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100.32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0.28%;不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37.8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97%。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和距河流距离是贡献率排前4的环境因子。保护区内人为因素干扰比较小,原麝在针阔混交林、海拔1 200~1 500 m和坡度20°以上的生境中出现概率较高,建议根据生境适宜性调整保护区范围(尤其是实验区范围),并在山体之间建立廊道,加强对原麝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3.
94.
罗雄坝子是罗平县的种姜区,为了更好的指导好农户科学种植小黄姜,摸清最佳种植节令、最佳种植密度、最佳播种量等生产因子,2015进行了生姜播种量因子区试试验。通过不同姜种大小(4处理4重复)区试对比,得出姜种大小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指出当前生产中姜种普遍掰得过小,对苗齐苗壮影响较大,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建议生产中姜种用量每亩不低于250 kg,即每塘姜块重量不低于30 g为宜。  相似文献   
95.
正在中国农业格局中,杨凌示范区昂首挺立——总面积只有135 km~2,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农业发展奇迹,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科技创新贡献"杨凌力量"。地处关中腹地,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却覆盖全省56个国定贫困县、秦巴山区75个贫困县,"杨凌科技"正在惠及更多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  相似文献   
96.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讲话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高校派出了第一书记挂职,服务社会,反哺地方,校地合作,与地方开展人才培养义不容辞,通过开设"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践班",探索"3+2"培养模式,即前3年在原专业学习,第3年学校对实践班加开创新创业类的课程与实训,第4、5年以驻村联络员的身份派驻乡镇、社区或行政村,同时完成毕业论文。  相似文献   
97.
李蕊 《计算机与农业》2010,(4):96-97,100
简要介绍了WebGIS的定义、分析了WebGIS主流构建技术的机理,并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基于服务器模式的WebGIS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98.
大量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引发了电压双向越限、波动和闪变等电能质量问题,影响了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分布式储能响应速度快,能快速提供功率支撑,解决电能质量问题。将配电网络根据储能分布位置和节点间的电气距离划分为不同控制区域,以储能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电压不越限为约束,设计了存在电压越限节点的区域的储能调压策略,最后在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本方法在解决配电网电压越限问题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覆膜日光消毒、有机物料生物熏蒸和接种根结线虫拮抗菌Bacillus cereus X5对番茄生物量、根结线虫侵染以及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根结线虫滋生土壤进行覆膜日光消毒、生物熏蒸和接种拮抗菌的联合处理效果最佳,优于单一处理。联合处理的番茄生物量干重比对照增加了1.8倍;每株番茄根结线虫卵块数和每卵块的虫卵数量分别减少了190.4%和380.5%,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达到82.7%;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的细菌和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0.
喹诺酮类(quinolones,QNs)是一大类具有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结构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有抑制作用,因具有高效低毒、抗菌谱广、价格低廉、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等优点而广泛用于临床诊疗、动物疾病的预防。但近年来,滥用抗生素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动物体内抗生素残留量过高,特别是对食用性动物滥用抗生素后,会引起动物体内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大量繁殖,而且耐药菌株会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进行转移,从而使易感人群产生过敏反应、激素障碍变态反应。因此,对于生物体液和动物源性食品中QNs残留的检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的相关文献,概括总结了该类药物的微生物法、酶联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一串联质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法等主要检测方法,旨在为今后喹诺酮类残留物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