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63篇
园艺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31.
内蒙古绒山羊BMP-2基因片段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以内蒙古绒山羊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绒山羊BMP-2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将质粒测序,所得结果表明,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绒山羊BMP-2基因与绵羊BMP-2序列比较二者同源性达到99.4%,而与人BMP-2同源区段的同源性达到89%,从而说明最终获得的片段为绒山羊的BMP-2基因片段,并且绒山羊BMP-2基因序列和其他物种的同源性非常高。  相似文献   
132.
不同发育阶段绒山羊皮肤中FGF5基因mRNA表达的RT-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深入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对毛囊生长发育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在10月左右和1月左右,即皮肤毛囊处于生长旺期和退行期时采集了12只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皮样,利用TRIZOL试剂盒提取皮肤总RNA(一步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FGF5基因在绒山羊绒毛周期性生长不同阶段皮肤中的表达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FGF5基因mRNA在绒山羊毛囊生长旺期和退行期均有表达,却只得到了一种剪切形式的表达,经测序是长片段,而缺失外显子2的短片段形式没有检测到。  相似文献   
133.
影响内蒙古白绒山羊初生重和断乳重的固定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羊场 1999年和 2000年度出生羔羊,共计2286只初生重和断乳重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羔羊初生重在不同公羊组、群、性别出生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在不同母亲年龄间差异显著(P<0.05 ),在不同年度间差异不显著(P >0.05 );断乳重在不同公羊组、年度、性别出生型、母亲年龄和出生分期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P<0.01 ),在不同群间差异不显著( P >0.05 )。  相似文献   
134.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研究了内蒙古地区3个绒山羊品种的DNA多态性,由此推导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关系。在所使用的12种随机引物中,有8种随机引物扩增出多态谱带,共检测到32个RAPD标记,其中有21个发生变异。用Nei的片段公享度公式计算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用UPGMA聚类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的3个类群彼此亲缘关系较近,分化不明显;内蒙古白绒山羊与罕山白绒山羊聚为一个大类,辽宁绒山羊和乌珠穆泌白绒山羊聚为一个大类,说明内蒙古白绒山羊与罕山白绒山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乌珠穆沁白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5.
水稻穗颈及第2节间维管束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农89366等4个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水稻穗颈和第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采用加性-显性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维管束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狭窄义遗传力介于0.4151-0.5519之间。显性效应值达到显著水平的杂交组合和性状不多,杂种优势较弱。穗颈大维管束数与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2次枝梗颖花数、结实率、穗颈小维管束数与1次枝梗数、第2节间小维管束数与2次枝梗数及2次枝梗颖花数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相关,可作为间接选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6.
中国绒山羊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绒山羊的品种资源、遗传参数估计、育种的现状、分子水平研究以及毛被生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绒山羊的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7.
影响内蒙古白绒山羊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早期生长性状和抓绒性状的非遗传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生年份、场、性别、出生类型、母亲年龄对出生重、断乳重以及日增重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断乳时期对断乳重和日增重也有显著的影响(p<0.05),出生月份对断乳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周岁重受测定年份、场和性别的极显著影响(p<0.01)。出生类型对所有抓绒性状影响都不显著(p>0.05),场和年龄对所有抓绒性状都影响极为显著(p<0.01),测定年份对绒长度和毛长影响不显著(p>0.05),而对其他性状影响均显著,性别对绒细度影响不显著(p>0.05),对其他性状影响均显著。有些性状还受到其他非遗传因素互作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8.
鄂黄瓜4号是用自交系‘2202-2-1'为母本,自交系‘03-14-1'为父本育成的早熟华南型黄瓜新品种.该品种前期产量高,较抗霜霉病,白粉病,商品瓜绿白色,无果把,肉厚,清香脆嫩.适于长江流域早春保护地及晚春、夏秋露地栽培.制种时注意隔离,同期播种,采用父母本行比为1∶8的大行比制种.2002年以来省内外的试种示范推广.结果表明,鄂黄瓜4号优良特性稳定,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39.
籼粳稻杂交能产生巨大的杂种优势。对籼粳稻杂交F1代主要形态和解剖性状的杂种优势及正反交差异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杂交组合F1代的杂种优势表现不同 ,有的性状呈正向优势 ,有的性状呈负向优势 ;不同性状间正反交差异表现不同 ,有的性状正反交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有的性状正反交差异不显著。在育种实践中要根据不同品种各个性状间F1代杂种优势的表现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0.
[目的]从免疫基因中挖掘调控羊毛性状的候选主效基因。[方法]利用芯片技术,检测敖汉细毛羊体侧部与腹股沟部皮肤免疫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差异倍数在2.0以上的免疫基因共46个,并对其中6个基因进行了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表明芯片数据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相符率达66.67%,说明芯片数据是可靠的。[结论]免疫赦免机制可能参与羊毛的生长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