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5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21.
正本文对农机深松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劳动中来,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农机深松技术概述1.1深松。深松主要指农业生产中,需通过深松联合整地机具与拖拉机动力牵引,完成有效联接融合,进行行间或全方面的土壤耕作技术,这是农机和农艺的结合的一种新耕作制度,是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打破犁耕底层和灭茬所造成的坚硬犁底层,以此加强土壤渗水速率和透气性能,促进农  相似文献   
22.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业生产向着高产、低耗、多样性方向发展,但农机推广力量明显匮乏,投入的推广经费不能满足机具从引进到示范、推广等各个环节的开支,推广信息滞后,使农机推广工作难以发挥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农机化技术推广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为了建立猪源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β-内酰胺类与粘杆菌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以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β-内酰胺耐药基因CTX-M、粘杆菌素耐药基因mcr-1作为目的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PCR反应体系及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46×10^5CFU/m L,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本方法的建立为大肠杆菌中常见耐药基因的快速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掌握河南省猪、鸡源粪肠球菌的耐药情况,从4个不同地区的规模化养殖场猪、鸡抽取样品480份,通过对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采用PCR和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的粪肠球菌进行鉴定,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菌株254株,分离率为52.9%。分离菌株对头孢西丁、泰妙菌素、克林霉素、磺胺异恶唑、红霉素、替米考星等耐药严重,耐药率均在90%以上,90%以上的菌株对7类及7类以上的抗菌药物耐药。表明河南省猪、鸡源粪肠球菌耐药情况严重,食用动物的环境卫生有待进一步改善,防止耐药菌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25.
饲料中志贺氏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饲料中快速检测志贺氏菌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根据志贺氏菌(Shigella)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nvasion plasmid antigen H,ipaH)设计了一对引物,PCR扩增片段长度为386bp。通过对引物的特异性检测发现,4株志贺氏菌的PCR结果均为阳性,12株非志贺氏菌的检测结果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片段。PCR对志贺氏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达120cfu/ml,检测快速、便捷。该方法操作简单、检验周期短、特异性和灵敏度高,能够快速地实现对饲料中志贺氏菌的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26.
动物饲料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链的第一个环节,饲料被病原菌污染可导致人类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污染饲料的方式途径不一,可能来自于植物性原料如大豆和谷类作物的污染、动物源性饲料如鱼粉、骨粉、羽毛粉等污染、微生态制剂及酶制剂中病原菌污染以及加工环境造成的交叉污染等,这些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进入生物体内后可通过其产品转移、传播、危害人类健康。为了摸清饲料中致病性微生物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27.
试验用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毒株)体外感染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利用real—timePCR方法对病毒感染不同时间细胞中的病毒量和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1h就可检测到病毒,但病毒量相对较小;在24h时病毒开始大量增殖;在72h病毒量达到最高峰,为1h时20倍以上。IL-1βmRNA的表达量在48h增加到最高;IL-6mRNA的表达量在感染后1h内显著增加;IL-8mRNA的表达量在12h时达到最大量;IL-12P35mRNA的表达量在72h迅速上升,为对照的56.1倍;IL-12P40mRNA的表达量在1~2h表达量较高;IL-13在72h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的30.7倍;IL-17mR—NA的表达量在72h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的4.9倍;IL-18mRNA的表达量在12h达到对照的1.9倍。结果表明,SIV感染PBMC后,随着病毒的大量复制,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8.
为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后引起干扰素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反应,探讨宿主一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作者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PPV感染PK-15细胞引起的病毒DNA量的变化和细胞因子IFN-β、IFN-γ、IFNAR-1、IFNAR 2、MHC-I、MHC一Ⅱ、MX1、iNOS、2-5AS、RNase L和IRF-3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PPV感染PK-15细胞12h病毒开始大量迅速增殖,48 h达到最高峰;PPV感染后可引起PK-15细胞中IFN-β、IFN-γ、IFNAR-1、IFNAR-2、MHC-I、MHC-Ⅱ、Mxl、iNOS、2-5AS、RNase I.和IRF-3的转录量显著增加,其中Mχ1基因在24 h转录量达到8 423倍.猪细小病毒感染可引起PK-15细胞抗病毒相关因子转录增加.  相似文献   
29.
为确定生鲜乳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从河南省奶站及奶牛养殖场抽取的267批生鲜乳为检测对象,分别采用传统培养法、PCR检测法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检测,并以传统培养法为参考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确认。结果显示:常规的传统培养法检出阳性3份;PCR法检出阳性5份,经传统培养法确认阳性3份,符合率为60%;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出阳性3份,经传统培养法全部确认为阳性,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同传统培养法相比,PCR法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生鲜乳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新型人兽共患病原菌,其感染具有暴发流行性、高度的致病性和致死性。目前,许多国家仍存在大肠杆菌O157:H7暴发与流行,发病呈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己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应用特异、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检测该病菌的分布是预防其暴发流行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大肠杆菌O157:H7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