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5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58篇
  38篇
综合类   380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31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41.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普遍存在缺乏统筹规划、资源配置不均衡、共享性差等问题,本研究采取现场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5个典型地区18个乡镇26个村350余户居民进行设施使用满意度和需求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辨析设施配建与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调研结果显示:村民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普遍高于公共服务设施,不同年龄和家庭收入人群的满意度和需求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村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设施的建设形式、使用安全性,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设施的便利性和服务质量。基于调研数据得出,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与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条件、技术支撑能力和基层治理能力。最后,研究从区域统筹、时序协调、技术优选、治理升级4个方面提出基层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42.
化学试剂灭杀沼蛤(Limnopernafortunei)容易对水质产生二次污染,物理防控方法操作困难,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防控沼蛤效果好、生物毒性低、不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基于预实验筛选出对沼蛤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夹竹桃(Nerium indicum),比较夹竹桃水浸液与化学试剂的防治效果,为沼蛤的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比较了5种常用试剂草甘膦、丹宁酸、高锰酸钾、次氯酸钠和氯胺对沼蛤的防治效果,观察沼蛤的死亡率、开壳率、粘附率和移动距离,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试剂,然后与前期筛选出夹竹桃水浸液进行沼蛤防治效果比较实验,确定他感植物对淡水壳菜的灭杀能力。结果表明,通过不同化学试剂防治效果比较实验,初步筛选出3种对沼蛤灭杀效果较好的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和氯胺,其沼蛤最高死亡率均大于50%,开壳率均在30%以下,而粘附率在50%以下且沼蛤基本未移动;通过夹竹桃水浸液与化学试剂的防治效果比较,次氯酸钠、高锰酸钾、氯胺和夹竹桃水浸液均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最佳投放浓度分别11mg/L、4mg/L、4mg/L和4mg/L,半致死时间分别为111h、109h、122h和82h。  相似文献   
743.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水产病害防治等众多领域的活动都需要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ST)。本研究以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为模式微生物,以卡那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和恩诺沙星为代表性抗生素,对比研究了微生物生长传感器AST法和标准微量肉汤稀释(Broth microdilution, BMD)AST法的性能特征。结果显示,无论是标准菌株还是来自养殖环境和对虾的分离菌株,分别测定4种抗生素对它们的剂量效应时,2种方法所得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值的基本一致率(Essential agreement, EA)都是100%,因而具有高度吻合性。微生物生长传感器AST法测定的MIC值往往不小于BMD AST法的测定结果,表明自动化仪器法的灵敏度高于肉眼观察。比较而言,微生物生长传感器AST法因为能提供细菌生长实时动力学曲线而呈现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抗生素响应信息,而且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用户友好,因而具有更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44.
在兰州百合主产区兰州市七里河区试验观察了不同采挖时期对兰州百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20年3月11日和2019年11月7日采挖的百合品质较好,但2020年3月11日采挖的百合与2019年11月7日采挖的相比较,含水量、粗纤维含量、钾含量、钙含量、锌含量均上升,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其中总糖、可溶性糖显著下降,钙含量显著上升。综合考虑认为,11月7日采挖时百合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建议将11月7日作为兰州百合的适宜采挖期。  相似文献   
745.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幂法则等方法,测定了籼-粳杂交稻稻曲病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稻曲病田间空间分布主要为非随机性的聚集型分布。m~*-x回归分析表明,稻曲病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Taylor幂法则分析显示,稻曲病病株聚集度依赖于密度。不同取样方法准确度比较结果指出,稻曲病田间抽样调查宜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稻曲病田间理论抽样公式和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746.
棉花CLE多肽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CLE(CLAVATA3/Embryo surrounding region-related)多肽是一类小分子分泌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维持分生组织细胞增殖与分化间的平衡起到重要的信号转导和调控作用。CLE家族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大的植物多肽分子家族,也是近十年来研究最为热门的植物多肽激素。尽管CLE基因家族在拟南芥和水稻等模式植物中取得较多的研究进展,但在棉花中有关CLE多肽基因家族的研究尚属空白。通过对CLE多肽家族的鉴定及演化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挖掘棉花中的功能多肽及其信号转导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本文以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雷蒙德氏棉(G. raimondii Ulbrich)、陆地棉(G. hirsutum L.)和海岛棉(G. barbadense L.)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已鉴定的拟南芥CLE基因序列,在棉花基因组中进行同源比对,并对4个棉种中的CLE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结果】共得到148个棉花CLE候选基因。陆地棉和海岛棉中CLE基因数量都分别是亚洲棉和雷蒙德氏棉的2倍。聚类分析将所有CLE基因分为5个亚组。Ka/Ks分析表明大部分基因都经历了负选择作用,有11对基因经历了显著的正选择作用。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除海岛棉中的GbCLE39、GbCLE13、GbCLE43,陆地棉中GhCLE34、GhCLE9以及亚组棉中的GaCLE4外,大部分CLE基因在棉花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这与多肽在植物体内含量较低相一致。CLE核心保守基序分析发现了12个棉花特有的多肽,其中有2个多肽来源于受到强烈正选择作用的基因,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结论】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等方法,首次对棉花的CLE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对于进一步挖掘棉花中的功能多肽及其信号调控网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47.
[目的]揭示通州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8年在通州区采集的45件300 m深度的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通过Piper三线图、Gibbs图、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第四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通州区第四系地下水浅层水化学类型以HCO 3-Ca.Mg型为主,深层地下...  相似文献   
748.
2015年4月6日-10月26日,在桑沟湾海区现场研究了牡蛎壳粉缓释剂(Careshell)对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按照缓释剂的重量比设置4个处理组,其中,魁蚶的初始体重均为160g/组,缓释剂的重量分别为0(对照组C0)、80 g(C1组)、160 g(C2组)和320 g(C3组).实验共进行200 d,每40 d测量各实验组魁蚶的生长参数(壳长、壳宽、壳高、湿重),计录死亡个体数,计算不同阶段(40 d间隔)魁蚶的特定生长率(SGR)及死亡率.结果显示,C3组魁蚶各生长参数显著高于C0组(P<0.05),但与C1、C2组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200 d的养殖实验,C3组壳长、壳宽、壳高和湿重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34±0.01)%/d、(0.46±0.02)%/d、(0.39±0.01)%/d、(1.11 ±0.002)%/d,均极显著高于C0组(P<0.01),平均增加了17.9%、20.3%、18.1%、16.7%.C3组死亡率为(19.6±5.6)%,低于C0组的(26.1±2.5)%,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49.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Hg~(2+)和Pb~(2+)胁迫对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实验设置Hg~(2+)质量浓度为0.01 mg/L、0.025 mg/L、0.05 mg/L、0.1 mg/L、0.25 mg/L和0.5 mg/L,Pb~(2+)质量浓度为0.05 mg/L、0.1 mg/L、0.5 mg/L、1 mg/L、2 mg/L和4 mg/L,以未添加重金属的实验组为对照,持续培养7 d,分别测定不同处理藻体的生长速率、光合放氧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光合碳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Hg~(2+)胁迫下,藻体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下降(P0.05),质量浓度达到0.5 mg/L时藻体出现负增长;光合放氧速率降低35.48%~77.59%;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Hg~(2+)质量浓度高于0.1 mg/L时藻体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合效率(Y(Ⅱ))随着Hg~(2+)浓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0.05 mg/L时出现第二个峰值,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也出现相似趋势。藻体对Pb~(2+)的敏感程度低于Hg~(2+),Pb~(2+)质量浓度为0.5 mg/L时,光合产氧速率显著下降(P0.05),质量浓度到达1 mg/L时,藻体SGR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藻蓝蛋白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b~(2+)质量浓度达到4 mg/L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出现显著下降(P0.05),PPDK酶活性则显著上升(P0.05)。实验结果证实:重金属Hg~(2+)和Pb~(2+)胁迫对脆江蓠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都有不利影响,藻体对Hg~(2+)胁迫的敏感度要高于Pb~(2+),Hg~(2+)质量浓度为0.01 mg/L时,藻体出现胁迫,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剧,Pb~(2+)质量浓度超过1 mg/L时,藻体胁迫明显。  相似文献   
750.
【目的】彩色小麦是通过远缘杂交等方式培育出的营养组分的含量优于普通小麦的一种优质的功能性小麦,提升彩色小麦种子活力对于提高彩色小麦产量,推动彩色小麦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选取蓝粒小麦品系蜀蓝麦2001和紫粒小麦品系蜀紫麦1801为研究对象,以白皮小麦蜀麦691为对照,设置3种亚硒酸钠浓度进行喷施,通过测定彩色小麦活力相关性状明确硒对彩麦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Se2处理使白皮小麦和蓝粒小麦的发芽势、发芽率、SOD酶活显著提高了12.66%、6.90%、14.07%、7.13%、68.70%和12.82%、9.76%、22.13%、42.00%、37.14%,老化发芽率降幅和电导率显著降低32.43%、12.92%和70.83%、14.00%;Se3处理使紫粒小麦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SOD酶活显著提高了29.17%、14.46%、32.87%、36.97%和46.38%,老化发芽率降幅和电导率显著降低了31.67%、22.70%,种子的活力与耐藏性增强;Se2使白皮小麦和蓝粒小麦的幼苗根长、苗长增长了8.73%、8.83%和71.20%、14.86%;Se1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