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8篇
  19篇
综合类   20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1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生物过滤器去除恶臭气体的影响因素包括进气的容积负荷、填料湿度、填料层高度、填料中微生物种群和数量及填料层成分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生物过滤器的去除效果,共设计4个处理组,分别编号为A、B、C和D,用猪粪堆肥、珍珠塔、活性蚯蚓粪和锯末按不同比例组成生物过滤器填料,并添加除臭优势菌种和蚯蚓处理H2S和NH3。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器填料中微生物数量丰富,细菌和真菌在最高的C组分别达到(2.23~3.26)×1010cfu·g-1和(2.00~3.08)×105cfu·g-1。在生物过滤器填料中各种形态氮和硫的分布不均匀,NH4+-N与S2--S由下向上递减,而NO3--N起初是下部高于上部,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上部的NO3--N逐渐高于下部。在该生物除臭系统中,用活性蚯蚓粪、堆肥和锯末混合填料(C)处理效果最好,是很好的生物过滤器填料,有存活的蚯蚓,其余3个处理均没有存活的蚯蚓。  相似文献   
72.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当前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新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并讨论了在新形势下创新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73.
对以富民县、禄劝县为代表的昆明市板栗种植区的巨角多鳃金龟的危害特点及成虫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板栗种植区发生的巨角多鳃金龟虫害,具有幼虫期长、隐蔽性强,危害板栗树根系使其致死率高,而成虫危害的寄主种类多等危害特点。该虫的暴发成灾与气候环境变化、栗园种植模式以及栽培管理方式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巨角多鳃金龟成虫的发生期为5~6月份,高峰期为5月下旬;每晚20:30~23:30为其日扬飞活动的高峰期,该成虫具有极强的趋光性,成虫期的灯诱效果十分显著为2 490~31 760头/盏。因此灯诱捕杀是其成虫期的重要防治方法。依据调查研究结果,对昆明市板栗种植区的巨角多鳃金龟虫害提出了4点防治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4.
城市土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高效、集约利用的有效措施。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城市土地利用,使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关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过程。目前我国城市土地整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介绍了城市土地整理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土地整理的作用与功能和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75.
从羊舍选址与建设、山羊繁殖及其饲养入手,分层面阐述山羊养殖技术,以供山羊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76.
结合石屏县情实际,探讨健全完善机制、强化防疫工作,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满足人民肉食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77.
海洋尖尾藻是世界广布的一种赤潮原因甲藻,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室内海洋生物实验的模式海洋浮游生物,但国内仅对其微观结构和摄食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制约了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通过对海洋尖尾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摄食方式、室内培养、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二甲基硫和其它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分析,提出今后海洋尖尾藻生态特征研究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海洋尖尾藻的生态特征是对其合理利用和有效调控的基础,加强其生态特征研究意义重大.研究亮点:海洋尖尾藻已成为国际上室内海洋生物实验的模式海洋浮游生物,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其生态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该文综述了海洋尖尾藻生态特征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更好地全面研究海洋尖尾藻以及利用和调控海洋尖尾藻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8.
还原容量(RC)是衡量胡敏酸(HA)还原特性的重要指标。采用饱和H2振荡法和土壤溶液法对HA分别进行化学和微生物预处理,分别以硝酸铁(Fe(NO3)3)、柠檬酸铁(FeCit)作电子受体,测定了三种HA(上海巨枫SH,天津光复TJ,缙云山JY)的本底还原容量(NRC),化学还原容量(CRC),微生物还原容量(MRC)。对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下、不同初始状态和不同种类的胡敏酸的R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HA中,以缙云山土壤提取的胡敏酸RC值最高,还原容量最大,分别为20.21?0.26mmolc mol-1C (NRC)、26.02?1.12mmolc mol-1C (CRC)和29.29?1.56mmolc mol-1C (MRC)。两种电子受体中,采用Fe(NO3)3得到的RC明显高于在FeCit条件下。另外,溶液态HA的RC明显高于固态。由此证明胡敏酸还原容量是一个相对量;其容量大小不仅和自身结构、性质有关,也受到HA初始形态和不同电子受体的影响。对比三个还原容量指标发现CRC和MRC显著大于NRC,而CRC和MRC之间无明确大小关系,因此用CRC来表征HA被微生物还原后的还原容量(MRC)还需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9.
为了推进河北省张承地区养羊业的发展,了解羊场的环境控制与装备现状,作者调研了该地区10个规模化羊场,对养殖模式、圈舍设计以及生产配套设施(饲喂和饮水、通风和采光以及清粪设施)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舍饲、半舍饲养殖模式逐渐代替了放牧饲养,有窗密闭羊舍居多,但羊舍地面、墙体、屋顶和门窗等外围护结构差异较大,保温和通风矛盾突出,且窗户大小、位置和数量随意性较强,通风和采光难以保障;场区道路和排污欠合理,净、污道划分不明确,污水处理设施缺乏;有些羊场饲喂和饮水设施落后,需要改进。通过对张承地区羊场环境与装备的分析,掌握了该地区羊产业现存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环境调控的发展思路和途径,为该地区养羊业的健康、环保和优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旨在评价河北省三大区域(冀北燕山、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羊场夏季绵羊的热应激程度,并分析温热环境参数与绵羊个体生理指标的相关性,为改善羊舍环境提供理论依据。选择3个区域12个规模化羊场,自动检测并记录夏季羊舍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2个月,同时检测各场绵羊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结果表明,冀北燕山、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的羊舍日均温度分别达24.3、28.5和28.7℃,温湿指数(THI)分别达72.40、79.91和79.47,冀北燕山区域绵羊正遭受轻度热应激,而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地区的绵羊遭受中度甚至重度热应激,可见,夏季河北省舍饲绵羊的热应激防控需要引起关注,加强夏季的防暑降温措施刻不容缓。从绵羊个体生理指标看,3个区域绵羊的直肠温度范围为39.1~39.8℃,呼吸频率为42~114次·min-1,直肠温度与环境温度、THI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P>0.05),但与相对湿度间表现出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P<0.05,r=0.60);呼吸频率与环境温度、THI之间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84;P<0.01,r=0.87),与相对湿度间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P>0.05)。因此,通过羊舍温湿参数和THI的测定可以推断绵羊的个体生理状况,对实际生产中舍饲羊热应激的预防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