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探究荒漠草原优势植物对水分和养分输入的响应特征和适应规律,通过设置2个水分水平(自然降雨、水分添加)和3个养分水平(无养分添加、N添加、NPK添加),共6个处理,研究水分与养分添加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生长、生理及其敏感性的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分主效应、养分主效应及水分和养分的交互作用对沙生针茅的生长生理特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水分添加显著增加了沙生针茅的叶片鲜重、干重、株高和相对电导率,降低了SOD酶活性;养分添加增加沙生针茅的叶面积,N添加增加了丙二醛含量,NPK添加降低了叶绿素a/b(Ca/Cb)和SOD酶活性;水分和养分的交互作用对叶面积、叶片厚度、叶绿素a(Ca)、脯氨酸、蛋白质含量和SOD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敏感性分析表明,叶面积和Ca含量对同时添加水分和NPK处理较为敏感,而Ca/Cb对水分添加处理更为敏感。综上所述,沙生针茅可以通过改变特定的生长生理特性适应水分和养分的变化,这对于揭示荒漠草原植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会讯     
北京气象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室、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于1989年3月28日,在京联合召开“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学术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市和在京的中央科研、教育、生产和新闻单位代表43人,会上有21位专家、学者发了言。大家对北京市干旱发生规律、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特别是在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提出了很多防御对策和有效措  相似文献   
33.
生产中,有窗鸡舍的产蛋鸡的光照有两部分:一是白天的自然光照,二是人工光照。  相似文献   
34.
采用投影寻踪回归(ProjectionPursutRegression,简称PPR)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黄河中游第三期试点小流域——堡子沟流域农业总产值与农、林、牧、工副业产值进行分析,各业主次结果为种植、工副、林、牧,这与灰色分析的主次:牧、种植、工副、林相矛盾。进一步分析认为,PPR分析的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35.
重庆缙云山楠竹林地不同时间尺度降雨量再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楠竹林是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典型植被类型,通过对楠竹林地设置的径流小区2002-2007年水文观测资料研究,定性和定量揭示了该植被类型降雨-径流过程特征的变化规律,并得出降雨过程中,林冠截留、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土壤、枯落物等影响因子对降雨量的分配情况。研究证明,(1)2002-2007年,楠竹林的降雨的年际分布比较稳定;降雨量比较集中出现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2%,峰值出现在7月。(2)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与降雨保持密切的响应关系,在对降雨量的分配中,地表径流占30.7%,地下径流占15.2%。(3)楠竹林地的土壤最大分配降雨量为19 mm,枯落物最大分配降雨量为4.6 mm,林冠截留分配降雨量13.2%。本研究旨在为长江流域森林生态水文研究中树种选择、植被建设提供参考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6.
<正>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委托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室,于1985年6月15—25日,在河北省邯郸地区曲周北农大实验站,举办了北方干旱规律及防御措施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青海、宁夏、甘肃、内蒙、陕西、山西、黑龙江、古林、山东、河北和河南等十一个省(区)农业、气象和高等院校共46人。这  相似文献   
37.
为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守教育“四为”服务理念,推进“三全育人”教育实践,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进行了“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实践与探索。针对当前“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中存在组织职能“三足鼎立”、党员分布“高多低少”等问题,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党-团-班”协同育人模式,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强化党员培养,构建党员联络班团机制,保障学院党委双带统筹;通过本研结合、高低年级牵手,攻克了党员分布不均匀难题,强化了党的全面领导,为思政教育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渠道。基于共青团改革背景和班团一体化建设基础,提出了构建“一主两翼”的“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框架,完善配套党建带团建、团建找党建、学院党委“双带”统筹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