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4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31篇
  92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正>人类迄今为止大概300万年的历史中,原始的狩猎采集文明占到99%的时间。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类一直艰辛地生存在莽莽森林里,因此,今天的人类对森林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情愫。现代社会,森林急剧减少,引起人们对森林的渴望和向往。以森林为主题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等的出现,表明人们重新认  相似文献   
622.
中国湿地文化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文化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理论,对中国湿地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分区,将其分为七个区十九个亚区,并简单概述了不同区域的湿地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23.
施肥结构对旱地红壤有机质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旱地红壤有机质和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部分年份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某些程度的波动,但总体上随施肥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与对照处理相比,有机肥能够显著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本田还田是该地区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佳方法。有机肥施用均可显著地降低红壤旱地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但不同的种类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即秸秆和本田还田的效果优于厩肥和绿肥的。与化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显著地促进了土壤中>1mm和1~0.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厩肥和绿肥处理中>1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也显著高于秸秆及本田还田处理的。各种有机肥之间及其与对照相比0.5~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机肥的施用不仅显著地提高了0.25~0.05mm微团聚体含量,而且显著地降低了0.05~0.002mm微团聚体含量。除本田还田处理外,其它处理的<0.002mm微团聚体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24.
红壤旱地有机质的积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孔宏敏  何园球 《土壤》2003,35(5):401-407
长期(13年)定位试验表明:3种类型有机肥(厩肥、绿肥和秸秆)都能增加红壤旱地有机质的积累,但速度不同。在当地习惯用量的条件下,有机质的年增长量以厩肥最快、其次是绿肥、再次是秸秆。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肥料用量间的关系服从规律:Y(有机质的积累量)=AebX (X为有机肥用量)。影响土壤有机质积累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肥用量和它们的C/N。而有机肥的C/N则影响不同有机肥的有机质积累系数(单位肥料用量的有机质积累量)。 在生产实践上通过施用有机肥提高红壤(特别是红壤丘陵区)有机质水平要解决两个问题:肥源和运输,否则难以实行。本试验结果表明:本田秸秆就地还田也能增加红壤有机质的积累,但是速度较慢。秸秆就地还田不仅使作物吸收的大部分(>60%)K素重新还回土壤,而且解决了红壤旱地有机肥施用的肥源和运输问题,从而使这一措施在生产上实际可行。  相似文献   
625.
郑丽  樊剑波  何园球  郑学博  许小伟 《土壤》2015,47(4):664-669
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磷素对旱作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苗期生长、根系形态及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促进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低磷胁迫显著增大了植物的根冠比,且品种间差异明显,丛矮2在低磷水平和高磷水平下的根冠比比值为1.982,而黄华占相应的比值为1.096;随供磷浓度的增加,水稻植株含磷量增加而磷素生理利用率降低,在3种磷水平下,3345的磷素吸收效率均高于其他4个品种,磷素生理利用率却低于其他4个品种。根系形态参数与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根系总长对水稻植株吸磷量影响最大。总之,适当地施用磷肥能更好地协调根系与地上部的关系,促进根系的生长和根系对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626.
湿地公园宣教与展示设计:系统构架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湿地公园宣教与展示设计系统、13种湿地公园电子媒介宣教展示、11种室内外展示框设计、12种其他宣教展示设计方法,为湿地公园宣教与展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7.
杂交稻根系代谢活性与叶片衰老进程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木村B营养液水培威优35、威优49和常规稻湘矮早9号,测定叶片和根系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在雌雄蕊原基形成期和抽穗期出现峰值,而根系SOD活性分别在二次枝粳原基分化期、孕穗后期和乳熟期出现峰值。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的降解速率,从抽穗至乳熟期杂交稻大于常规稻,并与空秕率成显著正相关;而从乳熟期至完熟期,则常规稻大于杂交稻,并与粒重成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28.
水分和施磷量对简育水耕人为土中磷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田和盆栽试验,探讨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和施磷量对简育水耕人为土中磷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占无机磷总量的顺序为O-P>Fe-P>Al-P>Ca-P;随着水稻栽种时间的延长、土壤含水量和施磷量的降低,土壤Al-P、Fe-P和Ca-P含量下降,O-P含量则上升。大田试验中,土壤水分含量仅对水稻生长初期和后期的Ca-P以及中期的O-P影响显著,而对其他水稻生长期下土壤Al-P、Fe-P影响不显著;施磷量与红壤无机磷组分存在显著的相关。盆栽试验中土壤水分含量对无机磷形态的影响均不显著;施磷量与Al-P、Fe-P和水稻生长初期、中期的Ca-P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而对后期的Ca-P和O-P的影响不显著。水分含量和施磷量对土壤四种形态的无机磷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29.
土壤悬液培养法研究长期施肥下花生根际解磷菌溶磷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长期野外定位试验和室内土壤悬液培养,研究长期不同有机与无机肥料配施(纯化肥(NPK)、化肥与厩肥配施(NPKM)和化肥与稻草秸秆配施(NPKS))下,花生根际土壤解磷菌对Ca_3(PO_4)_2(Ca-P)、FePO_4(Fe-P)和AlPO_4(Al-P)的溶解特性。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解磷菌的繁殖,在Ca-P和Fe-P固体NBRIP(国际植物研究所磷酸盐生长培养基)培养基中,NPKM处理可培养解磷菌密度分别为6.15和5.80 log(cfu g-1 dry soil),高于其他处理。在分别以Ca-P、Fe-P和Al-P为唯一磷源的NBRIP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土壤悬液培养9 d发现,NPKM处理对Fe-P和Al-P的最高溶磷量分别为221.8 mg kg~(-1)和205.5 mg kg~(-1);NPKS处理对Ca-P的溶解有明显的优势。相比于单一菌株,解磷菌溶磷能力无绝对优势,但更能反映田间复杂条件下实际溶磷效果。通过土壤悬液培养法,从微生物群体角度发现:长期无机肥和厩肥配施更能促进花生根际解磷菌的繁殖以及对无机磷的溶解,从而改善土壤缺磷状况,提高花生生物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630.
红壤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和调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何园球  黄小庆 《土壤学报》1998,35(4):501-509
本文运用5年的定位资料,较系统的论述了红壤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规律,讨论并举例说明了如何评价养分平衡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调控养分循环和平衡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