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7篇
基础科学   10篇
  12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桑树春季光合速率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桑树品种育71-1春季的光合特性的研究发现: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是在上午9:30和下午的3:30;净光合速率的月变化规律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规律几乎一致,说明光合有效辐射对净光合速率是直接作用因子;在生理生态因子对桑树光合变化的影响中,叶温既是生理的主导因子,又是生态的主导因子,在栽培上若能有效地调控叶温,将对桑树光合作用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桑树品种育71-1春季的光合特性的研究发现: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是在上午9:30和下午的3:30;净光合速率的月变化规律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规律几乎一致,说明光合有效辐射对净光合速率是直接作用因子;在生理生态因子对桑树光合变化的影响中,叶温既是生理的主导因子,又是生态的主导因子,在栽培上若能有效地调控叶温,将对桑树光合作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6种杀虫杀螨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0.8%阿维·哒螨灵乳油、40%丙溴·辛硫磷乳油、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24%溴虫腈悬浮剂、40%辛硫磷乳油、73%炔螨特乳油,按不同浓度在夏、秋两季分别喷施桑树,用药后5、8、11、14d的桑叶饲喂家蚕。结果表明:2次喷施均未对桑树产生药害;除90%灭多威WP1250、2500和5000倍液处理区有中毒蚕、死蚕外,其它药剂处理区均未发现中毒蚕。用多数药剂喷施后5~11d的桑叶饲喂家蚕,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药后14d的桑叶对家蚕和茧质无明显影响。因此,在桑园中防治害虫时要严格按照推荐浓度来施用药剂,且尽量在喷施14d后采叶饲喂家蚕。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尿素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氮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尿素氮投入条件下(设置低、中、高3个施氮水平)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 1)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平均玉米子粒产量比单施尿素处理的分别提高12.4%、4.8%和5.4%;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比对应的有机物料处理的增产幅度均大于尿素处理比对应的不施氮肥(CK)处理的增产幅度,有机物料与尿素复混,明显提高了尿素的增产效果。2)有机物料与化学氮肥复混具有优化化学肥料养分利用和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效果。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比尿素处理的分别提高29.0%、21.6%和18.9%;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化肥氮(尿素N)的表观利用率比尿素处理(尿素N)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3.5、11.6和1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4.
运用分形模型,研究陇中坡耕地及其退耕改种成苜蓿、侧柏、柠条、红柳、杏树后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并对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各模式团粒结构分形维数介于2.014~2.153之间,且与>0.25mm粒径的团粒结构含量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退耕后,红柳、侧柏地>0.25mm的土壤团粒结构含量较其他模式显著增加,各类退耕地的土壤自然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含量明显高于坡耕地,但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35.
变化环境下灌区地下水动态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为研究区,从地下水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出发,运用了线性趋势回归检验、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及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3种统计水文学方法,分析了近30 a(1981—2010年)灌区变化环境因素——降水量、蒸发量、地表水灌溉量及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灌区降水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平均年降水量倾斜率为-2.900 mm/a,而蒸发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年蒸发量倾斜率为3.270 mm/a,降水量和蒸发量两者具有互逆变化特征;灌区地表水灌溉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地下水开采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基于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灌区地下水位动态的时程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995—2005年,灌区西北部地区地下水位有明显下降趋势,10年间下降约7~8 m,中部乃至东南部也有小幅度的下降,下降不足1 m;2005年以后,灌区内仅在渭河北岸的武功、兴平南部及咸阳中南部有小幅度下降趋势.通过灰关联分析方法,识别了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得知各影响因子的关联度都较大,均在0.5以上,且塬上灌区与塬下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驱动因素分别为地表水灌溉和地下水开采.  相似文献   
36.
根据"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村建设更需要农业机械化。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高产高效现代农业,不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就无从谈起,没有现代农业,农业就不能增效,农民也不能增收,生态文明村建设就难以实施。纵观生态文明村的主要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都与农业机械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PEG 6000胁迫对花生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采用聚乙二醇( PEG)渗透胁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EG胁迫对花生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实 验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升高花生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如可溶性糖( SS) 、游离氨基酸( TFA) 、脯氨酸( Pro)和 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显著增加,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继续积累。丙二醛(MDA)的含量也随PEG处理浓度的升高 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四氢叶酸钙(CF)、五氟脲嘧啶(5-FU)及羟基喜树碱(HCPT)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大肠癌疗效.方法66例经过手术探查或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不能行根治手术的大肠癌患者分成两组对比研究,治疗组36例以CF、5-FU与HCPT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以CF 5-FU方案治疗.结果两组均无CR病例,治疗组PR16例,NC14例,PD6例,有效率44.4%;对照组PR6例,NC14例,PD10例,有效率20.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多为Ⅰ~Ⅱ度毒副反应.结论CF 5-FU HCPT治疗大肠癌疗效较高、副作用小,是治疗晚期大肠癌值得推荐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39.
瓜类果斑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西甜瓜作物的细菌病害,胶体金试纸条是对其进行现场检测的主要手段。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瓜类果斑病菌胶体金检测试纸条与市场上商品化的美国Agdia公司同类试纸条进行比较,发现两种试纸条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相当,适用于检测出现疑似果斑病症状的叶片和果实;也可用于种子带菌检测,但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另外,还总结了该类试纸条应用于检测中的注意事项,为瓜类果斑病的田间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0.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磷素形态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各形态磷含量变化及磷有效性的影响,为潮土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开始于1990年,设CK(不施肥)、N2(单施尿素)、N2P(不施钾肥)、N2K(不施磷肥)、N1PK(低量氮肥和磷钾肥)、N2PK(平衡施肥)、N3PK(中高量施肥)、N4PK(高量氮肥和磷钾肥)、N2PKM(化肥和有机肥)、N2PKS(化肥和玉米秸秆还田)10个处理;采用Tiessen-Moir磷素分级法测定各施肥处理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用常规方法测定有效磷、全磷含量,分析不同形态磷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过28年定位施肥处理,N2PKM处理土壤各形态磷含量为盐酸态磷(HCl-P)> 残留态磷(Residual-P)> 氢氧化钠无机磷(NaOH-Pi)> 氢氧化钠有机磷(NaOH-Po)> 碳酸氢钠无机磷(NaHCO3-Pi)> 水溶性磷(Resin-Pi)> 碳酸氢钠有机磷(NaHCO3-Po)。在各施肥处理间,N2P、N1PK、N2PK、N3PK、N4PK、N2PKM、N2PKS处理土壤Resin-Pi、NaHCO3-Pi和NaOH-Pi含量显著高于CK、N2、N2K处理,而处理间NaHCO3-Po、NaOH-Po、HCl-P和Residual-P含量差异不显著。除NaOH-Po外,其它形态磷含量与供试土壤有效磷、全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其中Resin-Pi对有效磷贡献最大,说明Resin-Pi是最有效的磷源。供试土壤条件下,合理配施化肥有机肥,可以激发磷素后效,使积累磷素向有效态转化,施用有机肥料能显著提高土壤中各磷组分含量,其中有机无机配施处理(N2PKM)提高程度高于单施化肥(N2PK),施用秸秆处理的各磷组分含量同样显著高于不施肥和化肥处理,且施用有机肥和秸秆处理(N2PKS)的中活性和中等活性磷均与土壤速效磷、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可在潮土上施用有机肥或秸秆处理,从而保持高比例的土壤有效磷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