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8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比较研究当归熟地育苗试验及大田栽培试验,分析当归产区熟地育苗的适宜播期和播种量。【方法】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当归熟地育苗试验,测定当归种苗形态指标及产量,移栽后统计成活率、早期抽薹率、植株特征,采挖后测定药材产量及阿魏酸含量。【结果】 不同播期和播种量育成当归种苗在大小、产量及移栽后成活率、早期抽薹率、形态指标、药材产量及阿魏酸含量方面均有差异。第1、2播期所产当归种苗单根重在0.45~0.63 g,符合生产要求。第2播期5 kg/667m2的播种量下药材产量比同播期7 kg/667m2的高76.26%,且早期抽薹率为0。【结论】 熟地育苗应在6月下旬进行,播种量控制在5~6 kg/667m2,苗龄控制在110 d,可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当归种苗。  相似文献   
52.
海拔和采种期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生态条件和采种期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可以确定党参种子生产适宜生态区域和采种期。我们以海拔为主区、采收期为副区采取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海拔和采种期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拔为1 920~2 200 m时党参采种量较高,当海拔2 200 m以上则不利于党参结种;低海拔区域1 922~2 000 m的果实成熟度高,成熟度受采集地生态条件影响明显。党参单株果实数、单株产种量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当海拔达到2 000 m时党参单株果实数最多,为62.77个;单株产种量最高,为2.25 g。当海拔达到2 000 m、采种期为10月15日时,党参产种量最高,为481 kg/hm2。在高海拔下采种期可以适当提前至10月5日。因此,党参种子生产适宜的海拔区域为2 000~2 200 m范围的生态区,在此海拔下10月中旬是适宜的采种期。  相似文献   
53.
为探究变温层积过程中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种子胚形态及生理生化的变化规律,为淫羊藿种子变温层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淫羊藿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1~90 d为20~25℃,91~150 d为4℃),观测不同层积温度下,种胚形态、胚率、营养物质含量、呼吸途径关键限速酶活性及内源激素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层积过程中,淫羊藿种子胚形态从球形胚逐渐发育为心形胚,最后为子叶胚,胚率显著升高,变温层积有利于胚形态发育。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为种子的形态生理后熟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淀粉是该过程中的主要供能物质,赤霉素(Gibberellin,GA)、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的变化趋势与种子发育进程密切相关,可能有效促进了种子形态后熟。  相似文献   
54.
陈红刚  赵文龙  晋玲  高素芳  杜弢 《草地学报》2023,(12):3697-3705
为了探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种子休眠解除对胚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响应,本研究对红花绿绒蒿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观测不同层积处理下种子的胚形态、胚率、发芽率,测定种子营养物质及内源激素含量、呼吸途径关键酶活性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层积后,红花绿绒蒿种胚完成形态后熟,发芽率显著提高(P<0.05);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活性显著降低(P<0.05),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活性、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H)活性显著升高(P<0.05);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 GA)含量无显著变化,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含量及ABA/GA3,ABA/GA1比值显著降低(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