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增菌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c)在实验动物中分布较广,经粪-口传播,有症状的感染可能干扰动物实验结果,因此,规定清洁级以上标准实验动物必须无此菌。  相似文献   
13.
发掘与大豆种子活力性状相关联的标记及优异等位变异是选育高活力品种的基础。本研究利用标准发芽实验对我国北方地区174份大豆品种7个种子活力相关性状进行连续两年(2018-2019年)的表型鉴定,并结合覆盖大豆20条染色体上的210对SSR标记进行表型和标记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表型变异系数为15.58%~38.31%。将群体划分为2个亚群,检测到27个与活力性状相关联的标记,累计60个(次),其中24个SSR标记在两年共同被检测到,对表型变异解释率为2.68%~23.60%,Sat-267对苗长的表型变异解释率最高,为23.60%,Satt250对发芽势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23.15%;标记Satt311、Satt250、Satt606、Satt-267与两个以上的活力性状关联。共获得108个增效优异等位变异及相应的载体材料,其中Satt250-217bp对侧根长的增效值最大,并对发芽势也具有增效作用;典型载体材料北疆1号和合农75号携带了两个以上活力性状的最大增效等位变异。  相似文献   
14.
大豆FAD2-1b 基因沉默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培育生物安全的转基因大豆。设计引物、采用RT-PCR从高蛋白大豆品种‘黑农35’中克隆大豆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GY1;从高油大豆‘黑农37’中克隆FAD2-1b基因内含子1;从5个转基因受体大豆品种中克隆FAD2-1b基因片段,作为正向臂和反向臂。连接这些目的片段,构建筛选标记基因为bar,启动子为GY1,内含子为FAD2-1b基因内含子1的双T-DNA载体。将双T-DN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扩增得到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正确,命名为pDT-FAD2I。本研究构建了针对大豆FAD2-1b基因的沉默载体,为进一步获得FAD2-1b基因沉默大豆,培育转基因安全的高品质大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籼稻组合珍汕97B/密阳46的衍生材料,针对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色素原基因C的可能位置,筛选到在C基因周围区间呈不同基因型组合的7个剩余杂合体,收获种子建立F2∶3群体。在各个植株上,稃尖颜色和叶鞘颜色的表现完全相同。通过各个群体颜色表现与原剩余杂合体基因型的比较,将C基因定位于微卫星标记RM314与RM253之间。在该基础上,应用两个分离群体共1279个样本,经标记检测和连锁分析,进一步将C基因定位于RM111和RM253之间, 与RM111和RM253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7 cM和0.4 cM。最后,应用区间内的另外6个微卫星标记和1个源于C基因候选基因OsC1的标记,检测在RM111 C基因 RM253区间内发生了重组的22个个体,将C基因定位于一个大小为59.3 kb、涵盖C基因候选基因OsC1座位的区间中。  相似文献   
16.
外源硅对低温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外源硅缓解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硅处理后,供试水稻品种的株高和生物产量均显著增加。低温胁迫条件下,添加外源硅使北稻4号和垦稻21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4个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均明显增加,而丙二醛含量则下降。说明外源硅可以有效提高水稻防御低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纯化质粒是基因工程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虽然目前有许多纯化质粒的方法,如碱变性法、酸酚法、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两相法及溴化乙锭-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等.但这些方法,有的操作复杂,费时费力,且收得率并不高;有的提取纯度较低,不能用于酶解和连接;有的则受仪器、试剂、药品等实验条件限制.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我们参考有关文献,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建立了一种新的纯化质粒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株高QTL qPH6-1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衍生于水稻剩余杂合体的分离群体,开展株高QTL的检测和精细定位。应用1个在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约7.3 Mb区间分离、背景基本纯合的F2:3群体,种植于海南、浙江两地,检测到2个控制株高的QTL;然后,针对两地间作用稳定的qPH6 1,筛选出3个杂合区间缩小且呈阶梯状排列的单株,衍生F2群体,进一步验证了qPH6 1的作用,并将其界定于距离为96.4 kb的SSR标记RM3414和RM19417之间;最后,应用分离区间进一步缩小且呈阶梯状排列的3个F2群体,将qPH6 1定位于距离为51.7 kb的STS标记Si2925和SSR标记RM19417之间。基因组位置比较结果显示,该基因与所有已定位或克隆的水稻矮秆、半矮秆基因均非等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金银莲花个体发育早期器官发育特性,采用形态观察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金银莲花种子至种苗发育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表面具有乳突状的纹饰,种子离开母体时胚的分化程度较高,为成熟胚时期,但根端和苗端未见明显分化。种子萌发时下胚轴延长使胚根突破种皮,并在下胚轴和与胚根交界处出现根环,在根环区域逐渐发育出根环毛。根环毛由根环处的表皮细胞外凸形成,为单细胞结构,其出现的时间和位置与根毛不同。种苗子叶期至少停留10天以上,此时初生根逐渐发育,由直根系变为须根系。综上,金银莲花果实成熟时胚大部分发育至成熟胚阶段,种子萌发初期在胚根和下胚轴交界处出现根环和根环毛,种苗的根端发育快于苗端。可见,金银莲花早期发育过程中出现水生发育性状,后期发育出现陆生发育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