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简单异尖线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简单异尖线虫核糖体DNA的内转录区(ITS-1、5.8S、ITS-2)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线虫样品进行PCR扩增并将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430 bp,与预期扩增序列同源性为99%.该PCR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强,不能在宫脂线虫、伪地新线虫DNA中扩增出条带;敏感性高,最低检测的DNA含量为0.4 Pg.该检测体系的建立为简单异尖线虫的检测、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2.
鸡柔嫩艾美尔球虫ZJ株3-1E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E.tenellaZJ株的3-1E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根据已报道的柔嫩艾美尔球虫3-1E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孢子化卵囊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一条特异片段,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UCM—T,转化感受态菌DH5仅,经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9.5%。然后将重组质粒和表达载体pET-30a分别以EcoRⅠ、SalⅠ酶切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3—1E,并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提取质粒经酶切和PCR鉴定正确后,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3-1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27ku,诱导6h的蛋白表达量可达到47、024%。  相似文献   
23.
为了建立稳定可靠、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猪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方法,从RPMI-1640、D-MEM、M-199 3种培养液中筛选出效果最好的基础培养基。在筛选出的基础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0%、30%、40%的猪血清,筛选出培养效果最好的血清浓度。结果表明:以RPMI-1640基础培养基中添加40%的猪血清,在37℃5%的CO2环境下体外培养效果最好。该培养方法的建立,可为猪附红细胞体生物学特性以及药物防治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4.
构建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并评估其可行性,预测弓形虫TgMIC3蛋白的B、T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联合抗原表位SAG1((238-256))、GRA7((20-28))和AS15,构建出新型多表位肽,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理化性质、三级结构和分子对接能力等特征进行分析;原核表达并纯化多表位重组蛋白(multi-epitope protein, MEP),通过Western blot鉴定纯化效果;搭建MEP-PLGA纳米递送体系,对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表位肽为亲水性蛋白非过敏原,具有一定抗原性,抗原表位均呈现在蛋白表面,能与MHC分子H-2-Dd稳定结合;可在BL21(DE3)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中稳定表达,并能被特异性抗体所识别;构建的MEP-PLGA纳米递送体系包封为54.42%,纳米颗粒饱满,大小均一。成功设计并构建出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为弓形虫新型纳米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血细胞及其吞噬活力进行了电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血细胞有三种类型:①颗粒细胞,无吞噬功能,胞浆内充盈大电子致密颗粒;②半颗粒细胞,胞浆内颗粒较颗粒细胞少而小,富含线粒体;③透明细胞,胞浆内无颗粒.透明细胞和半颗粒细胞都具有吞噬功能.三类血细胞经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后发生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26.
中国对虾血红细胞吞噬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对虾血细胞吞噬的功能吖啶橙检测法,该检测同时直观地中国对虾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和杀伤情况;一项试验可同时获得吞噬和杀伤百分率,吞噬和杀伤指数四个指标。用本法研究四种免疫增强剂对对,血细胞吞功能的作用,结果表明,均呆提高血细胞对金葡菌的吞噬活力以及血淋巴中的溶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力,但经统计学分析,结合攻毒试验的结果,浙农I号和湖州I号的免疫效果优于湖州Ⅱ号和湖州Ⅲ号。  相似文献   
27.
将Gen Bank中发表的C.parvum、C.hominis和C.muris的菱形体蛋白(Rhomboid,ROM)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合成该基因保守片段的1对特异性引物,以贝氏隐孢子虫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CbROM基因保守片段,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基因片段3'端和5'端核苷酸序列,并对所得序列进行测序、拼接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bROM基因ORF长度为1 422 bp,编码473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52 700,等电点为8.65,是疏水性蛋白质,含有7个串连的跨膜螺旋区,无信号肽;该基因含有典型的菱形体蛋白相关保守结构域,属于菱形体蛋白酶家族;功能位点分析结果显示,CbROM蛋白序列包含6个N-糖基化位点,2个c AMP、c 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8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7个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和10个N-豆蔻酰化位点;二级结构中包含α-螺旋38.27%,β-折叠16.7%和无规则卷曲45.03%。本试验获得的贝氏隐孢子虫的Rhomboid基因序列,为该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我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病死动物是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近年来,随着畜禽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畜禽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数量和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能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根据农业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指导意见,当前我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常规技术主要有掩埋法、化制法、焚烧法和发酵法等。通过对上述技术的对比研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科学有效地开展病死动物  相似文献   
29.
利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中扩增出Rop18基因片段,克隆入pET-30a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Top10中,经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登录号:JX045329.1)比对发现,核苷酸同源性为99.6%。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Rop18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在66.2 ku左右,Western blotting显示其能被兔抗弓形虫免疫血清识别。结果表明,弓形虫RH株Rop18基因可以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该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有望作为弓形虫疫苗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30.
猪链球菌2型(SS-2)、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多杀性巴氏杆菌(PM)是引起"猪无名高热症"的部分病原菌,为建立可以同时检测SS-2、APP和PM的多重PCR快速诊断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有关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CPS2J(SS-2),ApxIVA(APP),KMT1(PM)基因的片段。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本方法对3种病原菌的最低DNA检测量分别为48.3pg(SS-2),581pg(APP),5pg(PM),而对大肠杆菌、沙门菌、猪附红细胞体、刚地弓形虫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35份临床样品的多重PCR检测结果表明,有7例SS-2,5例APP,7例PM,与生化试验的鉴定结果一致。表明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够对SS-2、APP和PM单个或混合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