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甘南放牧绵羊体内Na、Zn、Se严重缺乏,夏季母羊唾液NaK比值仅为4.4~5.7;冬季母羊血浆Se仅0.42×10-4~0.76×10-4mmol/l,夏季为0.46×10-4~1.34×10-4mmol/l,均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42.
合成鱼腥草素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3.
复方大蒜油添加剂对中国对虾免疫机能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大蒜中提取大蒜油,配以从多种中草药中提取的皂甙类天然活性物质,组成复方制剂,以0.2%的比例添加于对虾饲料中,对中国对虾体液免疫功能和提高防病能力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虾血细胞吞噬率、杀伤率和吞噬指数有极显提高(P〈0.01),血细胞杀伤指数显提高(P〈0.05);对虾血淋巴中的溶菌活力极显提高(P〈0.01),酚氧化酶活力显提高(P〈0.05);溶藻弧菌攻毒后,对虾免疫保护率提高  相似文献   
44.
杭州动物园川金丝猴消化道疾病的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原始森林的砍伐、生存环境的影响及过度捕猎等因素导致川金丝猴物种数量的显著减少。通过建立人工条件下的金丝猴圈养种群,进而适时开展圈养个体放归野外准备工作,最终建立移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的良性互动,对金丝猴保护有着积极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杭州动物园于1969年引进和展出野生川金丝猴后,通过川金丝猴在该园的圈养、繁殖,经40多年的饲养和疾病治疗,已对圈养川金丝猴中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有了一定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猪蓝耳病流行特点及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猪蓝耳疫苗的研究进展归纳和总结,提出免疫防控策略,以减少PRRS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6.
为提高双芽巴贝斯虫(Babesia bigemina)检出率,本研究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B.bigemina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Babesia bigemi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序列,设计4条特异地识别B.bigemina的cyt b基因6个特殊区域的LAMP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在Bst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65 ℃反应60 min,加入SYBR Green Ⅰ后观察。结果表明,该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与牛巴贝斯虫(Babesia bovis)等DNA不发生交叉反应;敏感性高,对B.bigemina的cyt b基因最小检测值为0.085 fg/μL,是一般PCR方法的1000倍。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低成本的特点,可用于B.bigemina的基层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7.
牛副结核病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副结核分枝杆菌C-2染色体的ISMav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牛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PCR扩增并将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246 bp,与预期扩增序列同源性为99.6%。该PCR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强,不能在非副结核分枝杆菌 DNA中扩增出条带;敏感性高,最低检测的DNA含量为1 pg。该检测体系的成功构建为牛副结核病的检测、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8.
牛副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牛副结核分枝杆菌C-2染色体的ISMav2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套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牛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的方法。以实验室构建的牛副结核分枝杆菌pMD-ISMav2阳性重组质粒为标准品,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标准曲线,其相关系数为0.999。以构建的标准品为模板,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布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DNA均为阴性;最低可检测到相当于每微升1.96×101拷贝数的标准品阳性质粒。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和快速等优点,可用于牛副结核杆菌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49.
【目的】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是反刍动物主要的胃肠道线虫之一,该病在中国呈全国性流行。为研究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脂肪酸代谢相关蛋白DAF-22的生化特性,对其基因进行了克隆、原核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了体外酶活性测定。以期了解捻转血矛线虫Hc-DAF-22蛋白在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中的作用。【方法】根据NCBI公布的H.contortus ZJ株daf-22 cDNA序列(Gen Bank:HQ738470.1)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Hc-daf-22基因并构建重组质粒pET-22b-Hc-daf-22,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其转化E.coli BL21,经终浓度为0.1 m mol·L~(-1) IPTG(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诱导表达4h,离心菌液,50 mmol·L~(-1)浓度的PBS溶液重悬菌体溶液,冰浴超声破碎后上清沉淀分别进行SDS-PAGE分析。超声破碎后产物以镍柱亲和色谱法分离纯化重组蛋白Hc-DAF-22,并用SDS-PAGE检测蛋白纯化情况及以抗His血清作为一抗Western Blot鉴定。纯化后蛋白用超滤管浓缩除去盐分,并按照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进行蛋白浓度测定。利用天然状态下的乙酰乙酰CoA(AcAc-CoA)分子会发生酮-烯醇互变形成烯醇化合物特性,酶活试验以乙酰乙酰辅酶a为底物建立标准曲线。硫解酶体外测活体系为(50 mmol·L~(-1) Tris-Cl pH 8.1,20 mmol·L~(-1) MgCl_2,60μmol·L~(-1)CoA,10μmol·L~(-1) AcAc-CoA,加入约0.1μg蛋白),通过记录反应过程中由于底物(AcAc-CoA)的减少而引起303 nm波长下的吸收值的变化,从而计算出硫解反应的初始反应速率,最终确定复性后的Hc-DAF-22的硫解酶活性。在相同条件下,取AcAc-CoA底物浓度为10μmol·L~(-1)的反应体系(50 mmol·L~(-1) Tris-Cl pH 8.1,20 mmol·L~(-1)MgCl_2,60μmol·L~(-1) CoA,10μmol·L~(-1) AcAc-CoA,加入约0.1μg蛋白于室温起始反应),分别调节反应体系的温度及pH梯度,确定Hc-DAF-22最佳酶活反应温度及pH条件。【结果】成功克隆Hc-daf-22基因,测序结果与NCBI已公布的H.contortus ZJ株Hc-daf-22基因序列比对基因相似度为99.9%,并实现重组子pET-22b-Hc-daf-22在E.coli BL21体内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ET-22b-Hc-daf-2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呈部分可溶性,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59 k D,测得蛋白浓度为1.70μg·μL~(-1);针对该表达产物的酶活分析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Hc-DAF-22具有一定的硫解酶活性,其最适反应pH为8.0,最佳反应温度为37℃,酶学常数Km值和Vmax值分别为33.765μmol·L~(-1)和1 784 nmol·L~(-1)·min~(-1)。【结论】捻转血矛线虫DAF-22是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酶之一,本试验通过体外酶活试验成功测定Hc-DAF-22蛋白的酶活性,证明Hc-DAF-22具有一定硫解酶活性,但与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同源蛋白相比硫解酶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50.
从微小隐孢子虫c DNA中克隆黏蛋白cgd5_2060基因,并对其蛋白功能相关基序进行预测;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cgd5_2060,转化至大肠埃希菌Rosetta中,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CGD5_2060,制备鼠源多克隆抗体,并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其抗体效价;将纯化的重组蛋白CGD5_2060及载体对照蛋白与Caco2细胞共孵育,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与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细胞黏附特性。结果表明,CGD5_2060蛋白的1~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说明该蛋白是分泌型蛋白。使用PROSITE数据库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1个富含苏氨酸的区域TTTTTTKSTTTTTTAVTT,位于510~527个氨基酸处;此外,还有1个与细胞黏附有关的序列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位于69~71个氨基酸处。上述结果表明,cgd5_2060基因可能与微小隐孢子虫黏附宿主细胞相关。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CGD5_2060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获得了较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重组蛋白与Caco2细胞共孵育,通过蛋白质印迹法与间接ELISA方法检测发现,CGD5_2060可以与Caco2细胞黏附。本试验为揭示微小隐孢子虫黏附细胞的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