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7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31.
为了解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瘦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特点,分别对15头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血浆Leptin和酮体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酮体水平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头荷斯坦奶牛中检出4头亚临床酮病奶牛,发病率为26.7%;亚临床酮病奶牛平均血浆Leptin水平(0.73±0.75 ng/mL)极显著低于非酮病组(2.06±1.64 ng/mL);与非酮病奶牛比较,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水平在产后8周内的动态变化呈低频率变化,而与产前数据比较,亚临床酮病奶牛的波幅变化明显大于非酮病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和酮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揭示了酮病发生的潜在机理。  相似文献   
32.
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简述了奶牛酮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及其对产奶量、乳汁成分、繁殖性能的影响和血酮的测定方法,以血清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BHB)1 200μmol/L作为区分健康奶牛和亚临床奶牛的临界浓度,还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奶牛酮病预防措施的最新研究情况,预防措施包括防止奶牛产前过肥或过瘦、增强奶牛食欲、使用添加剂、避免劣质饲料和应激因素等,此外,有条件的奶牛场还应及时建立酮病监测和预测制度。  相似文献   
33.
猪增生性肠炎剖检特征是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等,组织学常见小肠上皮细胞增生。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严重影响生长,延长上市时间,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一、临床症状猪增生性肠炎的潜伏期为2~3周,临床上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急性型。较为少见,多发于4~12月龄的成年猪,主要表现为血色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时,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突然死亡,后期转为黄色稀粪;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而无粪便异常的病例。  相似文献   
34.
杜玉兰 《新农村》2003,(8):13-13
全年开花菊也叫四季开花菊,一年四季都可开花.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菊花在自然条件下只能在秋季绽放的状况.  相似文献   
35.
猪增生性肠炎剖检特征是小肠及回肠粘膜增厚、出血或坏死等,组织学常见小肠上皮细胞增生。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严重影响生长,影响饲料转化率,延长上市时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常发生于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36.
催产素除了催产这一基本作用外,还可以治疗母猪的下列产后疾病。一、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母猪产后常由于子宫壁受损、细菌感染或胎盘组织残留而导致子宫内  相似文献   
37.
1.生产肥猪型这种生产模式是指养猪户到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仔猪进行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①经营方式简单,易于起步,而且可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随时上马或下马。如果能摸准市场脉搏,不但可以赚取养猪本身的利润,还可赚取差价。②猪群全进全出,猪舍结构要求相对简单,设备要求不高。③饲养周期短,资金  相似文献   
38.
1.桑白皮.即桑树的根皮(去栓皮).每头家畜用桑白皮50~100克,配川贝母35克,煎汁灌服,可治疗家畜肺热咳喘;配车前子30克,赤豆100克,煎汁灌服,可治疗家畜小便不利、水肿胀满. 2.侧柏叶.即侧柏的嫩叶.侧柏叶200克,配洋槐花50克,捣烂喂服,可治疗家畜鼻出血;侧柏叶200克,晒干研末,用开水4冲调灌服,每天1剂,主治牛前胃弛缓.  相似文献   
39.
杜玉兰 《中国猪业》2010,5(7):61-61
要提高猪的瘦肉率,应抓好四个关键问题,即“种、料、养、控”。  相似文献   
40.
1发酵初乳的制作 制作发酵初乳一定要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具体过程是:先将挤出的初乳用纱布过滤,存入干净桶里密封保存,并置于常温下自然发酵。每天要均匀搅拌2次。当初乳酸度达到85~130度时,肉眼观察可见色泽微黄,气味芳香并略带酸味,搅拌时可见到黏稠度增加,上部呈块絮状,下部清彻透明(乳清),这时发酵初乳制作完毕,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