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研究旨在探究绵羊ATF3基因的蛋白特征、转录调控元件及其在营养剥夺应激下的表达变化。运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对绵羊ATF3蛋白特征和ATF3基因启动子区元件进行分析预测,并在绵羊禁食3 d后检测骨骼肌中ATF3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绵羊ATF3氨基酸数为187,分子式为C920H1521N273O282S12,等电点为8.89,不稳定系数是71.73,总平均疏水性值为-0.630;ATF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保持一致且可信度高;进化树显示绵羊ATF3与牛、山羊、猪的同源性较高;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禁食组绵羊骨骼肌中ATF3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绵羊ATF3基因启动子区存在CREB、NFKB、AP1和GRE等与应激有关的转录因子结合元件,暗示了ATF3表达量下调的原因可能与这些元件和相应转录因子的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Smad蛋白结合元件GC_SBE对绵羊Myomaker基因5'调控区转录调控活性的影响,试验将GC_SBE元件突变为特定酶切位点EcoRⅠ,构建元件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MyomakerProGC_SBEM-EGFP,并转染至C2C12成肌细胞中,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突变组GC_SBE元件突变对不同状态下EGFP mRNA表达的影响,同时以转染野生型绵羊MyomakerProW-EGFP真核表达载体的细胞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绵羊Myomaker ProGC_SBEM-EGFP载体;与对照组比较,在成肌细胞未分化状态下GC_SBE元件突变后导致EGFP mRNA表达下调,在成肌细胞分化状态下GC_SBE元件突变后则导致EGFP mRNA表达上调。说明GC_SBE元件突变对绵羊Myomaker基因5'调控区的转录调控活性存在影响,且这种影响与细胞的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探讨c-Myc基因对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本试验构建了c-Myc-(G4S3-EGFP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Myc-EGFP,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了其结构和理化特征。转染后分别通过细胞计数和qRT-PCR检测了其对绵羊胚胎成纤维细胞(sheep embryonic fibroblasts,SEF)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利用启动子分析软件解析了相应的表达调控机制。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载体构建成功。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绵羊c-Myc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含有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HLH)结构域,其分子量为48 474.78 u。融合蛋白c-Myc-(G4S)3-EGFP有较强的亲水性,且含有31个磷酸化位点。因(G4S)3有较高的灵活度(9.848 5),两侧的c-Myc和EGFP都保持各自的空间构象且互不干扰。进一步的细胞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Myc-EGFP在SEF中能够表达。过表达c-Myc促进了SEF的增殖,使cyclin D2、Cdk4、Cdk6、cyclin E1、cyclin A2、cdc25A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升高至5.20、3.10、6.54、6.52、23.37和8.22倍(P<0.01),E2F1 mRNA的表达升高至1.83倍(P<0.05)。启动子分析结果表明,各基因的5'调控区存在c-Myc和E2F1的结合元件。综上所述,绵羊c-Myc通过上调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SEF细胞增殖,c-My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作用于靶基因5'调控区的E-box元件,也可能是通过其他转录因子(如E2F1)的间接调控作用而实现。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酵母铬与L-肉碱对肉鸡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试验选用48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12组,每组40只,采用3x4(铬×L-肉碱)二因子多水平有重复交叉试验设计,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铬(以铬计:0,400,600μg/kg)与L一肉碱(0,30,50,100 mg/kg),以基础日粮组为对照组,试验期7周.结果表明:单独添加铬或L-肉碱对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未产生显著差异,但均能显著提高试验期末血清白蛋白,并降低血清尿酸含量,其中600μg/kg铬水平或100mg/kg L-肉碱水平还显著提高了肉鸡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二者同时添加对血清总蛋白和肌肉粗蛋白未产生显著互作效应,但对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酸各项蛋白质代谢指标均呈现显著互作效应.同时添加400μg/kg铬与30或50mg/kg L-肉碱可以显著提高肉鸡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同时添加400μg/kg铬与30mg/kg L-肉碱,比其它各组更有利于肉鸡的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65.
采用 3× 2二因子析因设计 ,研究环境温度 (5~ 15、2 0~ 2 5、30~ 35℃ )、消化道排空期时数 (32和 48h)对消化道残留内容物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环境温度显著影响绝食鸡消化道残留内容物干物质量 ,而且以低温 5~ 15℃时影响较大 ;排空期 32和 48h对胃、小肠、直肠和泄殖腔中内容物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 ,而对盲肠内容物或整个消化道内容物总和有显著影响 .可见 ,在决策排空期时数时应考虑环境温度因素  相似文献   
66.
太原动物园从1979年~1991年,共饲养过7只长颈鹿,在4只自繁长颈鹿中,3只曾发生骨软症,且并发肺炎或肠炎而死亡。为此,我们对本病进行了较为长期的调查与观察,报告如下。1临诊表现我们企图利用其自然驻立状态进行X线检查,曾跟随其活动,守候较长时间等...  相似文献   
67.
在夏季高温季节,湿度和风速是影响鸡舍温热环境的重要因素。为了定量探讨湿度和风速对鸡体热平衡影响的相对程度和交互作用,本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两个湿度处理:80%和40%相对湿度和两个风速处理:0.07和0.44m/s),综合探讨在30℃高温条件下湿度和风速对肉仔鸡直肠温度和体表温度以及血浆T3、T4、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温与低湿比,鸡冠温、翅温、胫温、趾温升高极显著(P<0.01),直肠温度、胸温升高显著(P<0.05);高风速比低风速能极显著降低鸡直肠温度和所测体表温度(除腹温)(P<0.01);处理时间对鸡直肠温度没有显著影响,对所测体表温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湿度、风速和处理时间对鸡直肠温度和所测体表温度均有极显著的交互影响(P<0.01)。各处理组血浆T4水平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血浆T3水平、胰岛素水平及T3/T4比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8.
玉米收获机械研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现阶段玉米收获机生产、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玉米收获机械的相关建议和应当着力攻克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用4头12周龄 ,体重32kg 左右的回—直肠吻合阉公猪 ,测定了回—直肠吻合术后第4、第9、第11、第13、第18周日粮中钠和钾的消化率和代谢率。结果为 :①回—直肠吻合术后第4周~第18周 ,钠的消化率和代谢率都较稳定 ,差异不显著(P>0.05) ,分别稳定在23.11 %和21.38 % ,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 ,荷术猪对日粮中钠的消化和代谢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②术后第4周~第18周 ,钾的消化率和代谢率均呈下降趋势 ,钾的消化率从术后第4周的32.72 %下降至术后18周的1.46 % ,钾的代谢率则相应地从30.46 %下降至 -0.77 % ,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 ,回—直肠吻合荷术猪体内钾的消化与代谢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存在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70.
环境温度和日粮能量水平对鸡血浆皮质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使用6×2因子设计,研究了环境温度(5℃~35℃,6个处理)和日粮能量浓度(2.8和3.2Mcal/kg,2个水平)对巴布考克型种公鸡血浆皮质酮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高于25℃时,鸡血浆皮质酮水平显著升高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当环境温度下降至5℃~25℃时,血浆皮质酮水平没有显著变化;日粮能量浓度对鸡血浆皮质酮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