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玉米倒伏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12,他引:29  
采用试验与生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倒伏玉米植株性状表现及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种植密度、品种选择和氮钾肥对玉米抗倒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倒伏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和穗位高不能作为评价品种抗倒伏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茎秆基部节间粗和长粗比值小的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茎折能力;随着密度的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下降;氮钾肥配施能有效提高茎秆的抗倒伏能力。玉米吐丝1周后倒伏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分别降低19.4%~30.2%、29.6%~31.8%、45.0%~50.8%。  相似文献   
22.
钾素营养对饲用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冀西北高原旱滩地条件下,以饲用玉米白马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饲用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使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增产7.96%~17.60%;显著促进了玉米植株氮素和磷素的吸收。施钾植株的氮素和磷素吸收量分别比不施钾植株提高17.73~40.28.kg/hm2和9.32~28.69kg/hm2;植株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且二者产量增幅分别为9.40%~21.5%和8.90%~38.12%。试验结果还看出,随钾肥用量的增加,饲用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有提高,为饲用玉米的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因此,饲用玉米施用钾肥是提高其产量与营养品质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3.
2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冀西北高原地膜覆盖对饲用玉米田土壤温度水分效应、植株的生物量和养分积累及产量效果,结果表明:7月下旬前0~20cm土壤10d平均温度地膜覆盖比裸地高1.85℃;饲用玉米生长前期保墒作用明显,为玉米随后的快速生长期的高额耗水奠定了物质基础;覆膜促进了饲用玉米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使得植株具备了进行高同化能力的营养状态;通过对生物量累积量的Logistic方程拟合,进一步量化了玉米膜地和裸地间生物累积量的差异。覆膜的增温保水作用,使玉米干草产量提高了25.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0%。研究表明,地膜覆盖饲用玉米为高效利用自然降水和解决当地的饲草短缺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5.
论权利质权     
权利质权作为质权的一种 ,是以权利作为质权标的而设立的担保 ,物权为我国《担保法》所确认。由于作为质权标的的权利的特殊性 ,使得权利质权有其自身的性质、社会功能、特征 ,本文对这些问题以及权利质权的标的 ,特别是将来之债作了分析。股权质作为权利质权中的一种 ,我国现行立法对其规定得并不完善 ,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6.
冀西北高原地区饲用玉米地膜覆盖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冀西北高原地膜覆盖对饲用玉米田土壤温度水分效应、植株的生物量和养分积累及产量效果,结果表明:7月下旬前0~20cm土壤10d平均温度地膜覆盖比裸地高1.85℃;饲用玉米生长前期保墒作用明显,为玉米随后的快速生长期的高额耗水奠定了物质基础;覆膜促进了饲用玉米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使得植株具备了进行高同化能力的营养状态;通过对生物量累积量的Logistic方程拟合,进一步量化了玉米膜地和裸地间生物累积量的差异。覆膜的增温保水作用,使玉米干草产量提高了25.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0%。研究表明,地膜覆盖饲用玉米为高效利用自然降水和解决当地的饲草短缺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7.
不同水分管理下全田土下微膜覆盖的冬小麦耗水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海河平原水资源匮乏与冬小麦生产水分高耗的现实矛盾,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全田土下微膜覆盖的冬小麦耗水特性,探索区域小麦节水生产新方法。【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小麦常规种植方法为对照,进行两地3年试验研究。【结果】全田土下微膜覆盖下,小麦生育期田间耗水量显著降低116.1—167.9 mm,土壤贮水消耗占总耗水的55.5%—77.9%。覆膜显著减少了小麦返青前的耗水量,生育后期耗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提高。覆膜条件下,拔节前根系吸水深度较露地处理浅40 cm,生育期2 m土体可供水212.2—240.3 mm,春季灌水75 mm小麦对土壤贮水消耗集中在0—140 cm土层,比常规生产(CK,3次灌水共225 mm)深40 cm,灌水时间后移可显著减少2 m土体贮水消耗。土下微膜覆盖条件下,雨养耗水284.3 mm可获得不低于7 500 kg•hm-2的小麦产量,播前灌水≥60 mm或抽穗期灌水75 mm,可获得与CK相当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比CK提高40%以上、净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达到最高。【结论】全田土下微膜覆盖雨养或适时少量灌水是海河平原大幅降低小麦耗水,缓解水资源供需刚性矛盾的一种新型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28.
以水热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为案例,阐述了在分析供需失衡原因基础上实现供需平衡,即为技术创新的哲学原理,并提出了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在社会政策调整和时空配置技术等方面创新方向,丰富了资源与作物学的教学内容。同时,以供需平衡原则为指导,分析了作物生产类核心课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需求,阐述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趋势,例证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系统认知能力的类比与辩证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9.
冀西北高原区高温胁迫对韭菜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究冀西北高原区温室韭菜对夏季高温的耐受力,以露地韭菜为对照,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温室内韭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和不同生育阶段的韭菜对高温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在冀西北高原的夏季,高温胁迫导致温室内各生育阶段韭菜的Fv/Fm下降,但韭菜营养生长前期和抽薹期比营养生长旺盛期更易受到高温伤害,而且露地韭菜受到高温胁迫的程度远小于温室,在高温胁迫后Fv/Fm、Fv/Fo均能恢复到初始状态,各生育阶段的韭菜受到高温胁迫后均能得到恢复,韭菜能耐受短时间的高温.温室韭菜对高温胁迫的敏感度是营养生长前期>营养生长旺盛期>抽薹期.  相似文献   
30.
施钾对华北高寒区饲用玉米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冀西北高寒区旱砂地条件下,研究钾肥施用量对饲用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肥显著提高了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增产5.3%~27.7%;施钾肥降低了粗蛋白、粗脂肪、全磷含量,显著增加了粗纤维、粗灰分和全钾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6.9%、18.0%和85.9%,3个施钾肥处理生物累积量分别提高36.1%、50.4%和137.1%;施钾肥明显提高了伤流强度、各养分流量和钾离子浓度,其中,钾离子流量和浓度分别提高240.7%和42.9%,降低了茎基部伤流液中全氮和无机磷的浓度。均衡养分管理是提高饲用玉米产量及肥料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