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为一不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本研究以灭活的检测用抗原为材料,抽提基因组R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下栽的序列及载体的需要设计其主要的抗原基因H基因的编码序列的RT—PCIL扩增引物;然后将扩增基因片段与T载体连接克隆测序,再与原核表达载体pET100/D—TOPO连接、诱导表达。结果显示所设计引物对模极有预期扩增,序列测定表明为正确片段;片段经纯化与表达载体连接,已挑到阳性克隆。H基因的表达菌经IPTG诱导,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H基因有预期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表达;用Anti—His抗体已检测到相应融合蛋白的表达,其原核表达的相应蛋白抗原性状况正在试验研究中,表达产物具有潜在的诊断抗原和免疫原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寄生虫感染奶牛,消耗饲料营养,降低奶牛生产性能,还有可能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用药不当,导致耐药性产生,还有引起牛奶及奶制品驱虫药物残留的安全隐患。寄生虫多呈隐性感染,由于奶牛对其的耐受力较其它动物强,饲喂营养较好,危害不易被人察觉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报告了云南奶(水)牛口蹄疫和布氏杆菌病血清学监测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2011年度,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疫病控制功能实验室在体系所属的2个综合试验站和4个区域推广站各示范场、养殖小区和养殖户采集奶牛、奶水牛血清样品共计311份。应用口蹄疫A型、亚洲Ⅰ型和O型免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检出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数253份,阳性率81.35%;亚洲Ⅰ型抗体阳性数278份,阳性率89.39%;A型抗体阳性数110份,阳性率35.37%。应用口蹄疫3ABC抗体检测方法检出抗体阳性样品7份,阳性率2.25%。应用IDEXX牛布氏杆菌抗体检测方法检出布氏杆菌抗体阳性样品2份,阳性率0.64%。针对本次获得的口蹄疫和布氏杆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强化奶牛和奶水牛犊牛免疫、跟踪监测和完善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小反刍兽疫病毒核蛋白制备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和初步应用。以纯化的Bacmid-PPRV-N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致敏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在PEG作用下融合,获得单克隆抗体,并通过染色体技术等方法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将其作为竞争单抗,Bacmid-PPRV-N重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经克隆和间接ELISA筛选,获得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小反刍兽疫病毒N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B11和3H10-3B8。生物学特性鉴定试验表明:5B11和3H10-3B8抗体类型和亚类均为IgG2b;5B11单抗腹水的效价达1∶819 200,3H10-3B8达1∶12 800;血清学试验证明2株单抗均能与Bacmid-PPRV-N重组蛋白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相加ELISA试验结果显示,5B11和3H10-3B8 2株单克隆抗体分别识别N蛋白上不同的抗原位点;2株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均为99~104。应用建立的c-ELISA检测方法对222份血清样品进行PPRV抗体的检测,与参考试剂盒比较得到98.20%的符合率。本研究获得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PPRV 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以单抗5B11作为竞争抗体建立了PPRV的c-ELIS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病死犬病料中分离到1株类志贺邻单胞菌,并对该菌做了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庆大霉素耐药机制与所携带的质粒相关;本菌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其LD50为1.6×10^7.4CFU。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16SrDNA基因并测序,并将其与GenBank上其他细菌16SrDNA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与类志贺邻单胞菌(GQ359962.1)的同源性为98%,因此将该分离菌株鉴定为致病性肠球菌,命名为YN-1株(云南-1株)。  相似文献   
17.
2007年9月,在英国的多个牧场发现了BTV8型毒株感染病例。此次致病的BTV8型毒株与以往发现的病毒有所不同,病畜的发病症状非常严重。通常情况下,蓝舌病对绵羊的危害最大,病牛的症状相对较少,也较轻。但此次发病病牛的症状却非常严重,除高热和舌头变蓝外,鼻黏膜和口腔黏膜严重充血,这是非常少见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基因序列最接近于1982年在尼日利亚分离出的一株病毒,这意味着该毒株很可能来自于非洲。专家指出,全球化趋势使外来动物疫病传入我国的风险在加大,蓝舌病为非接触性传染病,通过嗜血媒介昆虫(如库蠓等)吸吮带毒血液后,病毒在昆虫体内增殖并在叮咬易感动物过程中进行传播。绵羊、山羊和牛是本病的主要易感动物,蓝舌病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或胎儿先天性异常,严重时甚至可使整个羊群丧失一个产羔期的全部羔羊。一般情况下绵羊感染后急性发病率约30%,死亡率高达35%;山羊和牛呈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但有资料显示,当前国际上的一些流行毒株可导致牛发生明显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小反刍兽疫的流行趋势与防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种山羊和绵羊的急性、亚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作为一种国际间传播的动物疫病,呈现扩散和东移的趋势,我国周边许多国家出现大规模暴发、流行,使我国处于本病被引入的危险之中,对我国动物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对小反刍兽疫的传播趋势和流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的紧急防控措施作出评估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山羊和绵羊的急性、亚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作为一种国际间传播的动物疫病,呈现扩散和东移的趋势,我国周边许多国家出现大规模暴发、流行,使我国处于本病被引入的危险之中,对我国动物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对小反刍兽疫的传播趋势和流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的紧急防控措施作出评估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梅里亚动物保健公司生产提供的二种禽大肠杆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和安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将二种禽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各2倍剂量,经肌肉注射免疫12日龄雏鸡,试验鸡表现正常,局部疫苗吸收良好。在试验条件下,免疫鸡经5个分离株(O2、O83、O138、O78、O1)及其混合物攻击,二种疫苗的平均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6.85%和75.74%,而相同条件的非免疫对照组的平均免疫保护率为22.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