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科学   9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快速诊断犬恶丝虫病,建立了犬恶丝虫抗体dot—ELISA检测方法,并与阻断试验、交叉反应试验、重复性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平行对照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制备的犬恶丝虫虫体粗制抗原与犬钩虫、犬弓首蛔虫和犬蠕形螨感染犬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检出犬恶丝虫阳性血清的最高抗体效价为1:1024,重复性好;建立的犬恶丝虫病dot—ELISA诊断方法的灵敏度比琼脂扩散试验和美国IDEXX实验室制备的犬恶丝虫病诊断试剂盒分别高2048倍和48倍。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随着畜禽流通领域的不断扩大,动物疫病种类的不断增多,动物防疫在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增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结构调节步伐的加快,各级政府对畜牧业的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养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以预防为主的  相似文献   
43.
旨在探究细粒棘球绦虫BAG3(Eg-BAG3)和EB1(Eg-EB1)的分子特征及在原头蚴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原核表达方法获得重组Eg-BAG3和Eg-EB1,利用生物信息学、蛋白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定位方法对Eg-BAG3和Eg-EB1的分子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究,随后利用10 mmol·L-1H2O2诱导原头蚴细胞凋亡,qRT-PCR方法检测Eg-BAG3和Eg-EB1的转录水平,并通过RNA干扰技术进一步探究二者与原头蚴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Eg-BAG3含有BAG蛋白家族特征性的BAG结构域,Eg-EB1含有内吞蛋白家族特征性的BAR结构域,二者分别属于典型的BAG蛋白和内吞蛋白。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Eg-BAG3广泛分布于细粒棘球绦虫的各个发育时期,Eg-EB1主要定位于原头蚴皮层、吸盘及顶突和包囊生发层,而在成虫未见特异性分布。H2O2可以成功诱导原头蚴细胞凋亡,且原头蚴中Eg-BAG3和Eg-EB1的相对转录水平都随着H2O2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在8 h后的相对转录水平与0 h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NA干扰结果显示,Eg-BAG3干扰组原头蚴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未干扰组(P<0.05),而Eg-EB1干扰组原头蚴细胞凋亡率低于未干扰组(P<0.05),表明Eg-BAG3在H2O2诱导的原头蚴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到抗凋亡作用,而Eg-EB1起到促凋亡作用。Eg-BAG3可以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原头蚴细胞凋亡而Eg-EB1促进细胞凋亡,且二者可能参与调控不育囊的形成。  相似文献   
44.
对兔肝球虫的致病性、保护性抗原与免疫应答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5.
牦牛球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甘孜州气候、生态环境迥异的半农半牧区康定县和纯牧区色达县不同乡镇的共计500头份牦牛粪样,对牦牛球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球虫平均感染率为30.00%(150/500),其中康定县的平均感染率为31.95%(54/169),色达县的平均感染率为29.00%(96/331);公牛粪样球虫阳性率为26.38%(43/163),母牛粪样球虫阳性率为31.75%(107/337);成年牛(3岁以上)粪样球虫阳性率为16.22%(42/259),犊牛及青年牛(3岁以下)粪样球虫阳性率为44.81%(108/241);从牦牛感染球虫的种类来看,单一感染(62/150)小于混合感染(88/150);共检出9种球虫,分别为牛艾美耳球虫(24.00%)、柱状艾美耳球虫(12.00%)、邱氏艾美耳球虫(16.00%)、亚球形艾美耳球虫(18.03%)、巴西艾美耳球虫(8.27%)、加拿大艾美耳球虫(6.67%)、椭圆艾美耳球虫(9.33%)、怀俄明艾美耳球虫(3.30%)和奥博艾美耳球虫(2.40%)。  相似文献   
46.
笔者在月照乡响水村、马坝村进行口蹄疫疫苗注射,疫苗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响水村注射320头,出现疫苗反应的有58头,而马坝村注射560头,出现反应的有130头,反应的猪达40%左右。在马坝村,给110头猪注射猪瘟疫苗,出现反应的有7头,反应猪为6%,对反应的猪如不进行及时治疗,严重的可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47.
1996年以来,四川某实验兔场因长期连续使用氯苯胍作为抗球虫药物而爆发球虫病,引起大批幼兔死亡,改用氯羟吡啶后,虽然控制了幼兔的急性死亡,但慢性及亚临床型球虫病时有发生。为此,我们抽检了该场成年兔64只、3~6月龄兔30只、3月龄以下兔30只,球虫总感染率为97.58%(121/124),其中3~6月龄及3月龄以下兔感染率均为100%(30/30).经鉴定该兔场兔感染有8种艾美尔球虫,其优势虫种为肠艾美尔球虫及中型艾美尔球虫.  相似文献   
48.
疥螨与疥螨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疥螨病通常是指由疥螨科、疥螨属的疥螨(Sarcoptes scabiei)寄生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皮肤表皮内,引起称为疥疮(又称疥癣、癞病)的一种顽固、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其以剧痒、结痂、脱毛和皮肤增厚为特征。1698年意大利的两位学者首次对疥螨病进行了说明和描述;然而,直到200年后疥螨  相似文献   
49.
50.
2001年3月8日,四川省宝兴县一只大熊猫幼仔(后取名为“戴丽”)因受野兽袭击造成左后肢伤口严重化脓感染、胫骨远端脱位、腓骨全骨折。为了保全其性命,作者成功地对它实施了截肢手术。当时用于大熊猫的全身麻醉药物是解放军军需大学生产的眠乃宁。据查阅资料未见有这方面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