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微卫星DNA标记在川渝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又称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或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s Repeat,SSR),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DNA标记。常用于检测个体基因型,统计群体中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的数目和频率,并结合分子遗传学和数量分类学原理,计算各个品种的遗传变异程度、生存稳定性,初步评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分化关系。论述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及微卫星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并以川渝山羊品种(类群)为重点进行了系统讨论,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2.
<正>近年来,随着河南省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大力支持,河南省的畜牧产业化集群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完善了产业链条,提高了畜牧产值,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肉类食品的需求。但同时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日渐严峻,已经成为影响畜牧产业化集群生态化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养殖业  相似文献   
23.
本试验对五龙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催乳素(PRL)和促卵泡激素β亚基(FSHβ)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产蛋性状的关系.选产蛋高峰期五龙鹅100只,采取个体圈养方式饲养,记录个体产蛋量.结果显示,FSHβ外显子3存在1个SNP位点产生3种基因型AA、AB、BB,产蛋量呈现AA型>AB型>BB型趋势;PRL内含子2上存在1个SNP位点产生3种基因型CC、CD、DD.CC型、CD型、DD型的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平均蛋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型、DD型的产蛋总量显著高于CC型(P<0.05);GnRH基因5′端调控区存在1个SNP位点产生2种基因型EE、EF型,EF型的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平均蛋重都要高于EE型,但是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EE型的产蛋总量显著高于EF型(P<0.05).  相似文献   
24.
2013年,青白江区被确定为成都市农村机电提灌站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两个试点区县之一。按照省市有关精神,为积极稳妥地推进青白江区农村机电提灌站改革,务求取得成效,为全市农村机电提灌站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积累经验,青白江区确定祥福、福洪两个乡镇进行先行先试,对有泵、有房且能运行的提灌站进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日益丰富。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网络技术为教学过程搭建了新的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有效利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应用网络平台进行遗传学教学,不仅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便于学生自主和延展性学习。经多年实践与探索表明,网络教学是遗传学教学有效的辅助手段之一,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实现了"教与学"信息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强化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师生互动。该文就遗传学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原则、内容框架和应用维护等进行了探讨,为遗传学理论教学的创新模式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6.
刘兆良  袁忠林  杨国锋  罗兰 《草业科学》2017,34(12):2561-2568
苜蓿蚜虫是苜蓿(Medicago sativa)田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明确苜蓿蚜虫在青岛地区苜蓿田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动态规律,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2013年对青岛地区苜蓿蚜虫混合种群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运用聚集指标法分析了蚜虫在不同时期的空间分布型,利用最优分割法对蚜虫种群田间动态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青岛苜蓿田蚜虫在田间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和10月下旬;在种群密度较高时均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蚜虫密度的上升而下降;采用最优分割法将苜蓿蚜虫种群动态划分为7个阶段,即发生初期(4月6日之前)、发展期(4月14日-5月11日)、快速增长期(5月18日-5月25日)、衰退期(6月1日-6月8日)、再次发生初期(6月8日-9月15日)、再次发展期(9月22日-10月2日)、再次快速增长期(10月7日-10月27日),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因此,苜蓿蚜虫在青岛地区苜蓿田中的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其发生有两个高峰期,防治时期应以种群快速增长期的5月上旬和10月上旬为主。  相似文献   
27.
28.
黄金槐的嫁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黄金槐高枝换头、根际嫁接技术,嫁接成活后要及时解绑、剪贴、除蘖,促使其生长。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将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和栽培大豆(G.max)进行杂交,以直立性状为选择条件筛选杂交后代,并对盛花期亲本与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指标(中茎粗、主茎分枝数、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等)进行了测定,旨在分析饲草型大豆杂交后代生产性能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1)在盛花期,饲草型大豆正交株系1随着世代的增加,在茎粗、主茎分枝数、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等指标上较为稳定,株高和叶茎比则表现出增高的趋势;2)正交株系2随世代的增加,在茎粗、主茎分枝数、叶茎比等指标上趋于稳定,而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呈下降趋势;3)反交株系1随世代的增加,茎粗、主茎分枝数和叶茎比趋于稳定,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呈降低的趋势;4)反交株系2随世代的增加,株高、茎粗、主茎分枝数、叶茎比、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均趋于稳定。利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在F5时的生长性状基本趋于稳定,可以确定杂交后代的饲草潜力,而且本研究分离出了具有优质饲草潜力的株系,可以作为饲草进行栽培利用。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金佛山地区不同生境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测定表明,0~10 cm土层内,有机质含量的顺序为西坡(108.088 g/kg)>南坡(92.229 g/kg)>山顶(89.727 g/kg)>北坡(80.881 g/kg),全氮含量的顺序为山顶(6.482 g/kg)>南坡(92.229 g/kg)>西坡(4.355 g/kg)>北坡(3.928 g/kg),土壤C/N顺序为西坡(24.82)>北坡(20.59)>南坡(16.12)>山顶(13.84);10~20 cm土层内,有机质含量的顺序为山顶(93.895 g/kg)>西坡(70.319 g/kg)>南坡(67.970 g/kg)>北坡(63.255 g/kg),全氮含量的顺序为山顶(5.528 g/kg)>西坡(4.055 g/kg)>南坡(3.867 g/kg)>北坡(3.460 g/kg),土壤C/N顺序为北坡(18.28)>南坡(17.58)>西坡(17.34)>山顶(16.99)。不同生境之间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存在差异,且0~10 cm土层高于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