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川渝部分山羊品种(类群)遗传多样性微卫星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川渝山羊品种(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利用30个微卫星标记,对6个山羊品种(类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堂黑山羊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群体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777、0.819和6.54;大足黑山羊各项指标最低,分别为0.736、0.787和5.57。对6个品种(类群)聚类分析表明,金堂黑山羊与南江黄羊的首先聚类在一起,然后依次与板角山羊、川东白山羊、大足黑山羊和波尔山羊聚类。各山羊品种(类群)的聚类关系与其来源、育成史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2.
不同轮作模式对后茬作物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前茬作物分别是种植4年的苜蓿田,玉米田,大豆田的情况下,研究了3种轮作模式(苜蓿-小麦;大豆-小麦;玉米-小麦)对其后茬作物小麦产量(籽粒产量、出籽率、地上部生物量)与小麦的生理指标(叶色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小麦轮作模式下比玉米、大豆轮作小麦模式会显著提高后茬作物小麦产量,而后2种模式在产量上差异不显著。苜蓿-小麦轮作模式显著改善小麦旗叶叶色值、叶面积指数,提高了小麦在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在孕穗期的蒸腾速率;苜蓿-小麦轮作模式显著提高了小麦生长在整个生长期间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说明此种轮作模式有利于改善后茬作物小麦对氮肥的利用率、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43.
BMPR-IB和BMP15基因在山羊群体内突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和绵羊是近缘种,研究采用影响绵羊产羔数的BMPR—IB基因和BMP15基因作为候选基因,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突变位点的特性和山羊产羔数的关系,为山羊多胎性的分子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疾病,是以呕吐、剧烈腹泻、脱水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仔猪对传染性胃肠炎最为易感,如救治不及时,死亡率很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经治多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2年2月25日,汪清县东光镇某养猪场饲养的500多  相似文献   
45.
近日,成都市发改局、农委等有关部门组成验收组,对青白江区实施的“2010—2011年山丘区抗旱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组认真查阅了相关档案资料,并随机抽查了清泉、祥福、姚渡等山丘区乡镇项目建设情况。验收组认为:项目严格按照政府招投标程序进行,施工质量符合技术规范,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工程管护制度,同意通过验收。该项目涉及青白江区山丘区7个乡镇8座提灌站,总装机容量170kW,可改善灌面146.67公顷,受益农户515户。  相似文献   
46.
以紫花苜蓿品种“三得利”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水平组合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磷钾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促进作用比氮肥对其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综合分析,在山东青岛地区紫花苜蓿的建议施肥用量为:氮肥可不施用,磷肥100~150 kg/hm2,钾肥100 kg/ hm2.  相似文献   
47.
目前国内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器的推广应用十分迅猛,但生物质颗粒燃烧器进料机构的研发不够重视,直接影响燃烧器性能的稳定与否、利用效率的高低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阐述了生物质颗粒不同进料方式及各自的特点,重点归纳了常见生物质颗粒进料防回火机构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为颗粒燃烧器进料机构的合理设计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4个苜蓿品种愈伤组织诱导对光照的响应及再生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遗传改良,建立稳定、高效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以甘农1号、巨人、WL324和三得利4个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以下胚轴为外植体,MS、UM、改良HS、改良UM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2,4-D、KT和水解酪蛋白诱导愈伤组织,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建立再生体系,研究光照对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及愈伤组织形态对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不显著,均为100%;光暗交替条件下诱导的愈伤组织褐化率高、生长更快、更旺盛,颜色稍显绿或黄绿相间。在不同光照条件下4个苜蓿品种诱导的愈伤组织,以甘农1号的体细胞胚发生率最高,为20.83%~56.25%,而且光暗交替条件下诱导的愈伤组织更易形成体细胞胚;不同培养基中,UM+0.1 mg/L NAA+0.5 mg/L KT下体细胞胚发生率最高,为56.25%。  相似文献   
49.
利用24对微卫星引物,对大足黑山羊核心群90只羔羊母羊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与现有生产记录相同,表明Nei氏几何遗传距离(Da)制作UPGMA树状聚类图能准确对个体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50.
为了探寻生物质颗粒燃料工业分析成分及热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对生物质颗粒燃料进行综合评价,并用工业分析成分对热值进行预测,测试了36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基础特性。结果表明,工业分析成分的4个指标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挥发分与其他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提取的两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高达85.97%,在这两个主成分中,挥发分在第1主成分中所占的权重最大,灰分在第2主成分中的权重最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热值预测模型,外部验证的标准差SEP为0.185 kJ/g,相对标准差RSD为1.02%,该预测模型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