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及其分布情况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生物入侵对全球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威胁。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因此,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入侵现状如何备受关注。本研究以金佛山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样方法和野外踏勘法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外来植物进行了调查,初步调查结果如下:1)在金佛山共发现56种外来植物种,主要是草本类植物,且多呈零星分布,绝大部分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一样仅仅作为一种可利用资源出现,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相互竞争,但五节芒具有突出的入侵分布特征;2)56种外来植物中有31种是有意引进的,占入侵种总数的55%;15种是自然入侵的,占27%;有9种是入侵来源不明的,占16%;1种是伴随其他物种无意引进的,占2%。而目前危害面积最大的五节芒就是入侵通道不明的外来植物种;3)调查的样方中外来植物的出现频度与干扰程度相关,干扰越严重的,出现外来植物种的几率越大,踏勘也呈现了同样的规律。  相似文献   
52.
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五龙鹅催乳素基因(PRL)内含子2上的SNP位点,并分析其与产蛋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五龙鹅PRL基因由于内含子2的第38和39位点上GA碱基的插入/缺失产生3种基因型CC、CD、DD;CC型、CD型、DD型的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平均蛋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型、DD型的产蛋数要显著高于CC型(P<0.05).研究表明,该突变位点对五龙鹅的产蛋量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为五龙鹅产蛋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3.
笔者以成都市青白江区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机化的地位和作用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4.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AFLP标记,从15对引物中选取扩增效果较好的11对引物,对11只极端多胎个体和6只极端非多胎个体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66个条带,平均多态率5.36%,其中引物E42/T48中1条294bp的条带在极端非多胎个体中均出现,而在极端多胎个体中只在1个个体中扩增出来,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对差异片段回收、克隆、测序,设计4对引物,对基因组扩增后发现,产生差异片段的原因是片段内部有较长序列的插入或丢失,产生310bp和265bp2个等位基因,其中310bp纯合等位基因的初产羔羊数显著高于310bp和265bp杂合等位基因的初产羔羊数,在大足黑山羊地方类群内可能作为多胎性状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5.
以甘农1号杂花苜蓿下胚轴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添加不同PEG6000浓度的UM+0.1mg/L NAA+0.5mg/L KT培养基上发生体胚,研究PEG6000对体胚发生的影响,并观察了体胚的细胞学结构。结果表明,适量的PEG6000对体胚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其中添加6% PEG6000体胚的发生率最高;石蜡切片观察得出体胚的发育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及子叶胚4个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胚。  相似文献   
56.
不同轮作模式对后茬作物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前茬作物分别是种植4年的苜蓿田,玉米田,大豆田的情况下,研究了3种轮作模式(苜蓿-小麦;大豆-小麦;玉米-小麦)对其后茬作物小麦产量(籽粒产量、出籽率、地上部生物量)与小麦的生理指标(叶色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小麦轮作模式下比玉米、大豆轮作小麦模式会显著提高后茬作物小麦产量,而后2种模式在产量上差异不显著。苜蓿-小麦轮作模式显著改善小麦旗叶叶色值、叶面积指数,提高了小麦在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在孕穗期的蒸腾速率;苜蓿-小麦轮作模式显著提高了小麦生长在整个生长期间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说明此种轮作模式有利于改善后茬作物小麦对氮肥的利用率、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57.
百合幼胚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百合败育胚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pH值对百合幼胚的萌发及成苗有一定的影响,以pH值5.0为最好;活性炭的浓度对其影响不明显,培养基中加入氨基酸类物质使胚萌发及成苗比率均高于对照,加入维生素类物质对胚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苜草净(咪唑乙烟酸5%)施用时期对雨养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山东省半岛地区的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个苜草净施用时期对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以及多种营养价值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苜草净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紫花苜蓿株高的降低,但在出苗期和幼苗期其抑制作用较弱;在出苗期施用苜草净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生物量(P<0.05);苜草净对紫花苜蓿的叶茎比没有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与施用苜草净时期的时间顺序呈负相关的趋势,而出苗期施用苜草净的紫花苜蓿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播前施用苜草净的紫花苜蓿粗蛋白产量(P<0.05);施用苜草净的紫花苜蓿NDF和ADF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营养价值指数均高于对照处理(P<0.05)。在雨养苜蓿区,出苗期施用苜草净有利于紫花苜蓿生物量、粗蛋白产量以及饲用价值的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59.
芨芨草为多年生禾本科芨芨草属草本植物,幼嫩时为家畜良好的饲草,生长多年以后会出现外围生长中间枯黄烂根的现象。以内蒙古地区典型芨芨草群落为对象,研究不同生长直径(20 cm、40 cm、60 cm、80 cm、100 cm)和不同生长时期(5月和8月)对芨芨草生物量与营养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内蒙古地区芨芨草和直径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芨芨草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直径20 cm的显著高于其他直径(P<0.05);同一直径不同月份时,8月份显著高于5月份(P<0.05)。粗蛋白含量5月份时差异不显著,8月份时,自然草丛直径20 cm的显著高于其他(P<0.05);同一直径不同月份时,5月份显著高于8月份(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5月份时均不显著,8月份时直径20 cm的显著低于其他直径(P<0.05);同一直径不同月份时,8月份显著高于5月份(P<0.05)。综合芨芨草地上生物量和营养特征指标,建议重点防除直径大于60 cm的芨芨草。本研究结果为芨芨草草地管理和内蒙古地区草原修复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0.
以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酶解液浓度、渗透压、离心力对叶和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旨在获得高产量、高活性的原生质体悬浮液,以便能够使用10×Genomics平台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进而了解植物细胞分化的轨迹。结果表明:适用于根的最佳酶解液浓度、甘露醇浓度、离心力分别为2%纤维素酶+1%离析酶、0.5 mol/L、300 g;适用于叶的最佳酶解液浓度、甘露醇浓度和离心力分别为1.25%纤维素酶+0.5%果胶酶+0.5%离析酶、0.4 mol/L、180 g。在此条件下,根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性分别达到3.95×106个/g和81%,叶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性分别达到7.09×106个/g和71%,达到10×Genomics平台的上机标准,为进一步开展紫花苜蓿发育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