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比较产后一段时期内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为奶牛酮病的防控及兽医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吴忠市某集约化奶牛场待产奶牛共30头进行为期3周的血液生化指标监测,根据β-羟丁酸(BHBA)的浓度将奶牛分为酮病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酮病组与对照组在生产当天(0 d)各项检测指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酮病组奶牛β-羟丁酸浓度在产后7 d时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浓度在产后7 d和14 d时显著升高(P<0.05);血糖(Glu)浓度在产后7 d时显著降低(P<0.05),产后14 d时极显著降低(P<0.01);钙(Ca)、磷(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出现低血钙、低血磷症。经分析发现,本场奶牛所患酮病为Ⅱ型酮病,酮病牛高发胎次为3~6胎,产后低血钙、低血磷、低血糖现象严重,同时奶牛酮病引发了机体肝脏功能损伤,影响母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与分析宁夏2016~2019年兽药产品抽检中不合格产品概况,以利于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兽药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监督,根据宁夏兽药饲料监察所2016~2019年抽检兽药产品的统计数据,对抽检项目、剂型、类别及来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四年共抽检产品1265批次,其中合格1165批,不合格100批,合格率为92.09%。不合格项目主要为含量测定;不合格产品以中药类最多;不合格剂型,以散剂为主;不合格产品多来自经营环节。应加强兽药产品的监督与指导,保证广大养殖户用药安全有效以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3.
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克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全能性或多能性细胞获取、分化抑制物选择、培养基、分离方法、鉴定、保存等6个方面,对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24.
选择引种的6个参试玉米品种,即中原单32号、青贮1010、佳禾2号、木兰1号、金穗2036和酒单3号,随机区组排列,进行引种观察与优化评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青贮饲料,中原单32号和青贮1010在本次试验中表现较为突出,增产幅度比酒单3号(ck)分别高94.21%和83.69%(P〈0.01)。中原单32号应列为环六盘山区种植青贮饲料玉米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25.
选择不同日粮类型肉牛养殖户14户,参试生长母牛48头,参照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设计不同饲粮组合类型及日粮配方.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按规范化全株玉米青贮十氨化麦草等多元化日粮进行科学饲养,Ⅳ组、Ⅴ组和Ⅵ组(对照)按传统的"有啥喂啥"方法饲喂,同期进行饲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平均头日增重效果均比Ⅳ组、Ⅴ组和Ⅵ组(对照)有明显提高(P<0.05,P≤0.01),显示了肉牛标准化科学饲养的优势效益.试验Ⅰ组、Ⅱ组、Ⅲ组饲粮组成类型及日粮配方为较理想的肉牛繁殖母牛日粮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26.
宁夏以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全链条监管、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体系建立、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减抗替抗产品推广应用、示范点带动等重点工作为切入点,强化质量保障,重视创新驱动,构建“政府+企业”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促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形成了一套“监管到位、技术保障、企业尽责、用药减量”的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技术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27.
杨奇  沈守云 《绿色科技》2014,(3):211-214
针对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休闲景观带的生态环境和地理现状,运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的原理,对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以指导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并得出了相应结论,对道路景观建设中功能、景观、生态的和谐统一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8.
为了确定直立黄芪中是否存在能产生苦马豆素的真菌及该类真菌与链格孢属波状芽管孢组疯草内生真菌的遗传进化关系,对直立黄芪植物组织中的真菌进行了分离,应用ɑ-甘露糖苷酶抑制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分离菌株菌丝中的苦马豆素进行分析,筛选能够产生苦马豆素的菌株。PCR法扩增产苦马豆素真菌的内部转录间隔区(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PD)和β-酮脂酰合酶(β-ketoacyl synthase,KS)基因,测定其序列,进行序列一致性比对。基于ITS和GPD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和形态特征,对直立黄芪中的产苦马豆素真菌进行种属分类和命名。结果显示:从直立黄芪中共分离到43株真菌,其中有13株菌丝中含有苦马豆素,序列一致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真菌与已报道的直立黄芪病原真菌甘肃链格孢(Alternaria gansuense)和产苦马豆素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sp.)的亲缘关系最近。直立黄芪中存在能产生苦马豆素的真菌,根据形态特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本研究将从直立黄芪中分离的产苦马豆素真菌划分到链格孢属波状芽管孢组中,并命名为甘肃波状芽管孢(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gansuense)。  相似文献   
29.
30.
对固原市郊区牛瞎眼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检测了发病地区牛日粮和血液中营养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牛瞎眼病主要表现为抽搐,瞳孔散大,眼压升高,目盲等。该病呈地方性流行和季节性发生,主要侵害6月龄内的犊牛和胎牛,与性别和配种方式无关,无明显传染性和遗传性。饲草料和乳汁中硒、锌、铜、铬、钙、硫、镁均不同程度低于肉牛日粮标准推荐量或临界缺乏值。病牛全血硒、铜、锌、铬、钻等缺乏,犊牛低钙,钙磷比例严重失调。68%的瞎眼牛血浆维生素A含量低于正常值(25/μg/100mL)。根据调查和测定结果,结合临床试验性治疗效果,诊断该病是维生素A为主的多营养元素缺乏性眼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