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9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7篇
  25篇
综合类   125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为验证与评价2种抗旱剂在小麦上的抗旱与增产作用,试验研究了在播期干旱胁迫下,2种抗旱剂拌种对小麦田间出苗率、幼苗生理、产量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抗旱剂拌种均有显著提高田间出苗率、穗数、穗粒数、产量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功能;播后10 d,Kh-1拌种和Kh-13拌种出苗率分别比对照极显著提高40.7%和40.0%;Kh-1和Kh-13穗数比对照分别极显著提高32.27%和30.8%,穗粒数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17.70%和19.22%,产量分别比对照极显著提高59.11%和56.06%;水分利用率均比对照极显著提高了60.81%;Kh-1和Kh-13拌种处理相对电导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3个指标均显著增强。因此,Kh-1和Kh-13拌种能显著增强小麦抗旱能力,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2.
[目的]研究SMOS土壤介电常数的可靠性及对SMOS反演土壤水分精度的影响。[方法]针对美国大陆地区,基于USCRN实测数据计算Mironov介电常数,验证SMOS-Mironov介电常数。[结果]Mironov介电常数对土壤水分参数敏感,与土壤温度的量化关系不显著;在0~23.5、0~0.4 m~3/m~3,SMOS-Mironov介电常数和土壤水分与USCRN的总体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54,但总体仍较USCRN偏低,SMOS反演的个别数据异常突出;东西部分异与地表覆被类型有一定的空间相似性,SMOS反演建模及辅助信息的采用需针对特定的地类做进一步优化;在空间分布上,各站点数据量和数值呈显著的东西部分异特征,各站点数据量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02,初步证实降水对各站点的数据量无显著影响,但会影响反演精度。[结论]该研究为我国土壤水分变化监测及农业干旱预测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3.
免耕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季土壤呼吸速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连续8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耕作施肥措施下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施肥处理可以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覆盖处理显著降低了旱地农田土壤呼吸速率;而相同耕作处理下,增施有机肥会显著提高土壤呼吸速率,说明翻耕和增施有机肥均会促进土壤呼吸。冬小麦季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3.2%~93.7%,土壤水分可以解释44.0%~76.5%,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大于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程度因不同耕作施肥处理而异,翻耕和增施有机肥均会提高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_(10)),免耕覆盖条件下减小了土壤呼吸受温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4.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寄生虫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出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分子式是C15H22O5,抗疟的主要活性基团为过氧基团,易溶于丙酮、苯、氯仿、乙酸乙酯,可溶于乙醚、乙醇,不溶于水。青蒿素在体内的作用特点为分布广、吸收快、排泄快、代谢迅速。青蒿素类药物包含青蒿琥酯、蒿甲醚、双氢青蒿素、蒿乙醚。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除疟原虫外其他寄生虫同样具较好的杀虫效果,例如日本血吸虫、弓形虫、肺孢子虫、球虫、锥虫等。论文就近些年来关于青蒿素类药物对寄生虫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5.
外泌体(exosomes)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囊状小体,内含大量的蛋白质、RNA和脂类等重要物质,在细胞间物质与信息的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外泌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而对于寄生虫领域外泌体的研究则刚刚起步。已有研究证明,寄生虫可利用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和与宿主联系的工具,通过多种机制产生外泌体,广泛传递其自身分子,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还会利用外泌体相互转移传递毒力因子、药物抗性基因和分化因子,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主要对外泌体在感染人类的多种寄生性原虫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外泌体在寄生虫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6.
基于Von Mises条件,研究了分布函数属于某类幂赋范极值分布律的充分条件,并得到了相应的分布函数尾部表示.  相似文献   
177.
[目的]了解红柴胡nrDNA序列ITS2片段特征,为中药柴胡的分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GenBank中获取已公布红柴胡ITS全长序列38条和ITS2序列3条,利用MEGA6.0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ITS2片段碱基成分、变异位点、信息位点,计算遗传距离,并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ITS2片段长度为224~230 bp,共发现14个简约信息位点,最大遗传距离0.124,系统树可明显分为4组,85.37%的聚为一组。[结论]ITS2在红柴胡居群中比较保守,可作为DNA barcoding鉴定的片段使用。  相似文献   
178.
基质级配方式对生态介质箱修复黑臭水体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静态模拟试验,研究基质级配方式对自主设计的生态介质箱对黑臭水体的净化效果及其对水生植物的N、P积累能力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组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逐渐升高,其中正级配组和反级配组对TP、TN和NH_4~+—N的去除效果均优于单一的植物组和基质组;正级配组对水体中TP的去除效果优于反级配组,其去除率达到66.9%,且正级配组中的植物对TP的积累量大于反级配组与植物组;而反级配组更有益于对TN和NH_4~+—N的去除,其去除率分别达到69.1%与87.4%,且反级配组中的植物对TN的积累量大于正级配组与植物组;生态介质箱中的植物因素对脱氮除磷的贡献率较低,N、P的去除主要通过非植物因素(基质和微生物);除空白组外,各组对COD_(Mn)的去除无显著差异,说明基质与植物对COD_(Mn)的直接去除作用不明显,更多地依靠于基质与植物载体上附着的微生物的作用;含有环境吸附材料基质的试验组(正级配组、反级配组和基质组)能使水体pH上升,可有效调节酸性水体;水生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直接植入底泥(植物组)的方式更适于植物生长。因此,可通过替换级配方式来满足不同N、P污染程度水体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9.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宿主类型众多,寄生于人、畜、野生动物及禽类等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中,引发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人类和畜牧业都具有潜在威胁。猫科动物是弓形虫唯一的终末宿主;弓形虫的中间宿主极其广泛,包括各种哺乳类动物、禽类和人等,其中感染最为严重的动物是猪。猪弓形虫病在不同地区均有流行发生,感染率也较高,平均感染率达22.3%。而猪肉是人类主要的肉食消费品之一,人在摄入未煮熟的含有弓形虫包囊的猪肉或内脏时可获得弓形虫感染,危害人类健康。故本试验对辽宁省不同地区的猪弓形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其感染因素。目前,检测弓形虫的金标准是改良凝集实验(MAT),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结果准确,避免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等造成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从辽宁省不同地区采集猪的血清样品,采用MAT方法对血清样品进行猪弓形虫血清抗体检测并对其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地区弓形虫感染率有所不同,抚顺感染率最高(27.9%),本溪感染率最低(6.28%);不同发育阶段的猪均有感染,繁殖母猪感染率(25.14%)育肥猪感染率(12.23%)仔猪感染率(6.04%),且繁殖母猪经产次数越多其感染率越高,经产5胎的繁殖母猪的感染率约是经产1胎繁殖母猪的13倍;大白猪较长白猪更易感弓形虫。另外,弓形虫可以通过母猪的胎盘传播方式(即垂直传播)传染给仔猪,使其获得先天性感染;仔猪也可以通过水平传播方式获得感染,即通过接触环境中的卵囊感染弓形虫。研究结果可为预防和控制猪弓形虫的感染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0.
牛隐孢子虫病是一种原生性寄生虫病,引起该病的病原主要寄生在牛的胃肠道,使患病牛出现严重腹泻.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致力于牛隐孢子虫病的研究.本文总结国内外对牛感染隐孢子虫种类的各项研究,并从病原、流行病学和展望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牛隐孢子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