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黄板诱杀对设施蔬菜烟粉虱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方法]研究不同黄板间距及色板颜色对温室烟粉虱的诱杀作用.[结果]3 m间距黄板对烟粉虱的诱杀效果最好,30 d后虫口减退率高达99.52;;其次是6和9m间距,虫口减退率分别达87.27;和44.92;.以植株上烟粉虱虫口减退率对黄板间距进行拟合,得到回归方程Y=-1.7404X2+11.392 X+79.874(R2=1).表明黄板间距大于3 m以后,随着间距的增大,植株上烟粉虱的虫口减退率降低.3~5m间距植株上烟粉虱成虫的虫口减退率下降趋势缓慢,是设施内经济有效的黄板间距.两种黄板颜色的比较表明,金黄色板和橘黄色板对烟粉虱均有明显的诱杀作用.金黄色板对烟粉虱的诱集效果更好,与橘黄色板间差异显著.[结论]在设施烟粉虱发生初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即虫口密度在平均每片叶不超过5头的时候,以3~5m间距悬挂2列金黄色板,对温室蔬菜定植后早期发生的烟粉虱可以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6种常用食品改良剂对马铃薯米粉品质的影响,为马铃薯米粉的加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将0、0.02%、0.04%、0.06%和0.08%的焦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瓜尔豆胶和魔芋胶,以及0、2%、4%、6%和8%的绿豆淀粉和谷朊粉添加到马铃薯全粉含量为30%的米粉中,通过单因素试验,测定马铃薯米粉质构、蒸煮损失率和色差的变化.[结果]焦磷酸钠和磷酸氢二钠添加量分别为0.02%和0.08%时可显著提高马铃薯米粉硬度(P<0.05,下同),添加量分别为0.04%和0.06%时马铃薯米粉具有较高的拉伸特性,焦磷酸钠添加量为0.02%的马铃薯米粉蒸煮损失率低于10%;瓜尔豆胶和魔芋胶添加量为0.02%时可有效提高马铃薯米粉的硬度和拉伸性能、降低蒸煮损失率;绿豆淀粉添加量为2%时,马铃薯米粉的质构得到改善,蒸煮损失率低于4%,其添加量为4%时,马铃薯米粉的拉伸性能显著升高;谷朊粉添加量为2%时,马铃薯米粉的质构、拉伸特性及蒸煮性质均有显著改善.但6种食品改良剂在试验添加量范围内均对马铃薯米粉色泽无明显改善效果.[结论]在添加30%马铃薯全粉的条件下分别添加0.04%焦磷酸钠、0.06%磷酸氢二钠、0.02%瓜尔豆胶、0.02%魔芋胶、4%绿豆淀粉和2%谷朊粉,能够显著改善马铃薯米粉的质构和蒸煮特性,实际生产中可依此比例进行调配.  相似文献   
53.
 以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4号生理小种的粗毒素为诱变剂,以香蕉愈伤组织和分化芽为筛选材料,通过多步筛选法,优化了筛选体系,并筛选出了抗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的突变体。以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5%的EMS 分别处理香蕉愈伤组织和分化芽40 min,获得“半致死剂量”效应,对存活的香蕉愈伤组织和分化芽在依次递增的粗毒素浓度(5.0%→10.0%→12.5%)胁迫下进行定向筛选,获得了抗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的愈伤组织块和分化芽,从抗病分化芽突变体获得了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抗毒素的性能进行鉴定,其病情指数(24.72)显著低于对照植株(96.11),抗毒素效果达到74.28%。  相似文献   
54.
【目的】明确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4个生理小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利用PCR扩增该病菌4个生理小种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利用AIu I、Hpa II和Taq I 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这些小种的ITS产物进行RFLP分析。【结果】PCR扩增结果表明:来自4个生理小种的8个菌株均可扩增得到568 bp的ITS单一片段,但这些生理小种间的片段没有明显的多态性;对这些生理小种ITS产物进行RFLP分析发现,不同生理小种之间的差异很小。【结论】PCR-RFLP技术不适用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55.
丝核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丝核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丝核菌的分类概况、菌丝融合群在丝核菌分类中的应用、丝核菌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丝核菌分类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6.
香蕉受枯萎病菌侵染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接种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后香蕉体内总酚及阿魏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的和对照的香蕉体内的总酚和阿魏酸含量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香蕉本身就是一类多酚植物,香蕉体内酚类物质含量随植株生长而增加的缘故.然而,接种的香蕉体内的总酚和阿魏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的香蕉体内的总酚和阿魏酸含量,例如,接种WG5菌株28d后粉蕉的总酚和阿魏酸含量分别为546和74.8μg/mL,而对照的相应品种在同一时间的总酚和阿魏酸含量分别为184和68.6μg/mL,表明罹病香蕉体内高水平的酚类物质含量与香蕉枯萎病菌的侵染有关.  相似文献   
57.
番木瓜茎基腐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珠海市番木瓜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病原菌鉴定、发病条件分析及防治措施,指出番木瓜茎基腐病主要发生于番木瓜植株主干与地面的交界处,其病原经鉴定为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和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相似文献   
58.
广州地区10种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培养性状比较和细胞核染色研究 ,确定分离自广州地区 10种作物上的 5 3个丝核菌菌株为立枯丝核菌 ,并对其进行了菌丝融合群测定 结果表明 ,5 3个菌株中有 30个菌株属菌丝融合群AG 1 ⅠA ,2个为AG 1 ⅠB ,4个为AG 1 ⅠC ,12个为AG 4 ,3个为AG 2 2 ⅢB ,尚有 2个菌株归属不明  相似文献   
59.
水稻纹枯病组织病理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简要综述了水稻纹枯病的组织病理学 ,包括侵入前菌丝体在寄主表面的生长、侵染结构的形成、病原菌的侵入、扩展及症状表现等 另外 ,也论述了组织病理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 ,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寄主与病原物互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0.
水稻与纹枯病菌互作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稻与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ehn)互作过程中生理生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相关因子、水稻对纹枯病菌侵染的抗性反应以及水稻与纹枯病菌互作过程中的信号识别和信号转导;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