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52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确诊一例疑似绵羊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将送检病料(肠系膜淋巴结)涂片、抗酸染色后进行显微镜观察;同时,提取肠系膜淋巴结组织DNA,采用PCR扩增副结核分支杆菌的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组织涂片染色镜检后可见抗酸染色阳性菌株;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的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目标菌株为Ⅱ型(牛型)副结核分支杆菌.[结论]采用镜检及分子检测等手段确定从所送检绵羊肠系膜淋巴结组织为Ⅱ型(牛型)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样本.  相似文献   
22.
长期不同施肥对塿土氮素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研究不同有机肥-无机肥长期施用对塿土碱解氮以及NO-3-N的分布、累积和阶段性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化肥和两者混合施用有助于提高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尤其对耕层土壤影响较为显著;有机肥对土壤中碱解氮含量的增加效果较为明显,而化肥则易提高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机肥会减缓土壤剖面深层硝态氮含量的积累,有效控制硝态氮向下淋溶;整个剖面中同年秋季土壤的氮含量>夏季土壤。所有处理中,施用低量有机肥或者其配施低量化肥(M150t·hm-2、N150kg·hm-2、P60kg·hm-2)是较为理想的施肥方式,既提高土壤肥力又缓解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和淋失。  相似文献   
23.
以20年塿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探讨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化学肥力要素、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响应。试验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NP)、磷钾(PK)、氮磷钾(NPK)、NPK+秸秆(SNPK)以及不同量有机肥+NPK(M1NPK、M2NPK)等8种施肥模式。结果表明,与CK相比,长期施用NP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达34.0%、全氮34.0%、全磷58.5%、速效磷608.9%、微生物量碳23.3%、微生物量氮54.0%、蔗糖酶53.9%、脲酶132.6%、碱性磷酸酶29.9%以及脱氢酶40.9%。长期施用NPK与NP效果相似,钾素效果甚微。作物秸秆还田配合氮磷钾化肥与氮磷钾相比没有明显影响土壤有机碳、氮和磷水平,但是显著提高微生物量碳的含量(29.5%)、碱性磷酸酶(23.0%)和脱氢酶(26.9%)的活性。有机肥配合氮磷钾与其它施肥处理相比,显著提升土壤化学肥力要素、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特别是引起了磷素的大量富集(速效磷含量大于150 mg/kg)。因此,塿土不施有机物情况下,氮磷配合可以提高土壤化学和生物肥力,作物秸秆还田配合氮磷钾化肥的培肥效果优于氮磷钾化肥配合,而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是塿土提升化学肥力和保证生物健康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24.
铁改性稻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稻壳生物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特性,为其作为添加剂进行炭基肥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方法】  以稻壳为原料,在500℃无氧条件下热解制备稻壳生物炭(RBC),并采用3种工艺制备铁改性稻壳生物炭 (FDRBC、FWRBC和FWBC)。利用比表面积测定仪 (BET) 和扫描电镜 (SEM)、X射线衍射 (XRD)、傅立叶红外光谱 (FT-IR) 等技术对稻壳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炭进行物理性质表征。以稻壳生物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生物炭为材料进行铵态氮吸附试验,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稻壳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炭的等温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并分别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  【结果】  1) 经过铁改性,稻壳炭比表面积降低了2.4%~63.7%,孔径平均提高了2.8%~319.2%,pH均降低到5左右;2) FWBC和FWRBC在pH为6时,对NH4+-N的吸附量最大,FDRBC和RBC在pH为7时,对NH4+-N的吸附量最大;3) 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稻壳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数据,RBC、FDRBC、FWRBC和FWBC对铵态氮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22、8.82、4.67和3.67 mg/g;4) 稻壳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结论】  供试稻壳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炭对铵态氮的吸附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方式为主。铁改性处理提高了稻壳炭的孔径,降低了pH。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以FDRBC最优,用其制备新型肥料可提高肥料的保肥供肥能力。  相似文献   
25.
几种土壤剖面的硝化作用及其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选用陕西省六种主要耕作土壤及其剖面不同层次23个土样,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其硝化作用的特点,并选用dN/dt=bN(B-N)/B方程(式中,N为硝态氮的累积量,t为试验培养时间,B耿硝态氮累积量的渐进值),描述硝化作用过程中硝态氮含量随时间的累积,获得定量描述硝化作用强弱的两个指标(Kmx和td)。结果表明耕层土壤由北向南硝化作用强度逐渐减弱,硝化作用的最大速率(Kmx)变幅为2.70-16.58mg/kg.d,陕北的黑垆硝化作用进行最快,陕南的黄泥巴最慢,在不同土壤剖面中,硝化作用由上到下呈现减弱趋势,硝化作用的最大速率(Kmx)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迟缓期(td)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延长,在粘化层和粘重土层中,硝化作用非常微弱或基本不发生硝化作用,这些不同土壤及剖面层次硝化作用的较差与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26.
白灵菇 ,又名白阿魏菇 ,因其营养丰富 ,肉质细腻 ,口感脆滑 ,又具较高的药用价值 ,产品走俏国际国内市场 ,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珍稀食用菌。目前 ,我国许多地方进行白灵菇大面积栽培 ,效益十分可观。然而 ,随着白灵菇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 ,产品市场售价呈逐年降低趋势。加之白灵菇对出菇条件要求苛刻 ,多数白灵菇生产者只采收第一潮菇 ,生物转化率低。因此如何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已成为广大菇农的当务之急。近年来 ,通渭县职教中心食用菌基地利用当地多年生草本植物红豆草、苜蓿的茎秆为主要原料 ,进行白灵菇的规…  相似文献   
27.
杨学云 《食用菌》2012,(1):31-31
利用白灵菇、金针菇下脚料配以红豆草茎秆粉栽培鸡腿菇,选择合理的培养基配方,不但能降低成本,而且能提高产量,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避免了食用菌生产中下脚料的堆积污染,改善生产环境,从而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8.
为调查新疆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流行血清型,本研究采用玻板凝集和双重PCR方法对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乳样中分离的1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表明荚膜多糖5型占10.26%(12/117),8型占13.68%(16/117),336型占64.96%(76/117),未分型菌株占11.11 %(13/117).该研究为新疆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菌株的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解剖经验,对产蛋鸡群在产蛋期间易发生且易造成误诊的5种烈性传染性疾病,在病理解剖上归纳整理出几点鉴别诊断要点,并提出相应的防制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0.
土壤深度对土磷素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渗漏池设施,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不同土壤深度对土磷素淋失的影响。种植8季作物结果表明,对深度小于80 cm 的渗漏池,淋出土体的累积渗滤液量和累积全磷量随化学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淋出土体的渗滤液和磷量均减少,且二者的减少率都很接近,表明磷素淋失主要受通过土体的土壤水分控制。相对于深度小于80 cm的土层,供试土壤的粘化层有效地减少了土壤渗滤液和磷素淋失。各深度渗漏池渗滤液中的磷以可溶态为主,约占全磷的70%左右,颗粒磷约占30%。合理施肥并加强水分管理是土区减少磷素向土壤深层迁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