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强化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基于对地方高校园林专业现状的分析,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突破口,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完善实验课和教学实习的第一个循环及校外“三结合”基地实习和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第二个循环等措施,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并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2.
适应就业市场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专业的特色强调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园林与旅游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教学中的时间环节放在第一位,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到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并建立了从"感性-理性"、结合"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符合认识论的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毕业生的服务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更为毕业生真正胜任旅游与酒店行业的管理工作而铺路。  相似文献   
63.
朊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朊病毒病是由一种新型蛋白感染因子引起的人和动物可转移神经退化性疾病,又称海绵状脑病,最终可导致患者死亡.作者就朊病毒的致病机理,从朊病毒学说,致病性、生物学特性进行阐述,并从病原基因遗传结构特点,致病蛋白的结构特点和形成机制作以综述,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对试验性热应激肉仔鸡的胸腺、法氏囊的超微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表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热应激前3d胸腺和法氏囊部分淋巴细胞凋亡,热应激5d后胸腺和法氏囊的淋巴细胞以坏死性变化为主。通过Tunel法检测,发现在热应激前3d,胸腺和法氏囊的细胞凋亡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5.
奶牛朊病毒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已报道正常牛朊蛋白(PrP^c)基因(PRNP)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扩增了6头荷斯坦奶牛的PRNP基因,将其克隆到T-Vector。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所克隆的奶牛PRNP基因片段为795bp,该基因内无内含子,包含了牛PRNP完整编码区序列,编码264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推测其分子量约34ku。其中2头共同含有未曾报道的牛PRNP多态性位点M120I,无义突变G234A,但未引起酶切位点变异,未发现插入或缺失变异;与已报道牛PRNP序列(GenBank收录号为DI0613)相比,两者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其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9%。  相似文献   
66.
李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测定了大石早生、龙园秋李、黑宝石、安哥诺4个李品种的果实生长动态,及其主要糖、酸、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李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糖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其发育早期,几乎没有蔗糖的积累,果糖含量也较低,而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糖含量持续增加,葡萄糖含量增长缓慢,发育后期蔗糖显著积累。但不同品种含糖量差异较大,龙园秋李总糖含量最高,安哥诺次之,黑宝石和大石早生较低。不同李品种的各类糖含量不同大石早生、龙园秋李蔗糖含量最高,果糖次之,而葡萄糖含量极低;黑宝石以葡萄糖和蔗糖为主,果糖含量相对较低;安哥诺则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果酸和维生素C含量则随果实发育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7.
小脑颗粒神经元是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痛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反应性细胞之一,小脑颗粒神经元的体外分离、纯化和鉴定是建立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痛细胞作用模型的关键步骤。根据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的生存特性,按照抑制筛选的原理.对小脑颗粒神经元进行了体外分离和培养,经神经元特异性的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体外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细胞纯度较高,可以用于细胞作用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68.
杏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以杏品种清密沙为试材,用引物UBC825〔序列为(AC)8T〕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对杏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rimer、Mg2+、Taq酶浓度对扩增效果有明显影响,而模板DNA和dNTPs含量对扩增结果影响不大。优化的反应体系为: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10ng模板DNA、0.1mmol/LdNTP、0.25μmol/LPrimer、2.5mmol/LMg2+,0.5UTaqPolymerase。适宜退火温度为50-52.1℃。用引物UBC825和UBC868〔序列为(GAA)5〕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建立了5个种12份杏材料的ISSR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69.
构建了携带绵羊朊蛋白基因(PRNP)的重组真核转染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试剂将其转染至神经胶质瘤细胞(C6),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绵羊朊蛋白的生理功能和从细胞水平研究朊蛋白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序列,纯化后将其克隆到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对重组质粒pEGFP-PRNP做酶切鉴定。而后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到C6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经鉴定,绵羊PRNP基因已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成功地构建了重组pEGFP-PRNP质粒,并可稳定地在C6细胞中表达。本研究为外源朊蛋白在细胞中表达提供了平台,为进一步在细胞水平研究朊病毒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根据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突破口,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和强化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两个教学环节,积极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考研率、第一志愿录取率、毕业生一次签约率逐年攀升,就业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