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67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23篇
  19篇
综合类   216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31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等离子体对番茄种子处理,观测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和产品品质的变化,从而找到可以提高番茄产量以及抗病性的等离子体最佳电压范围。[方法]利用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对番茄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电压(4760~6800V)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番茄种子后对番茄植株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电压的等离子体处理后对番茄植株生物性状的影响效果不同,等离子体处理的7个组的单果重(〉80g)、果长(≥5.2cm)、果粗(≥5.5cm)均比对照(OK)有明显提高。处理后的番茄抗病毒病除第6组和第7组与对照CK发病率相同外,其他组的病毒发病率均为2.08%。等离子体处理的7个组的总产量均比对照(CK)高,产量最高的前3位分别是第5组、第4组、第3组。总产量分刖比CK提高26.56%、20.31%和16.55%。[结论]等离子体处理电压范围在5440—6120V对番茄大多数指标效果较好,最好的是5780V和6120V处理。番茄总产量和抗病性方差分析及回归预测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2.
在考察威斯康星思想发生发展历史轨迹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办学情况进行了分析,明确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办学在特色中存在的问题,从中看出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仍有现实意义,对提升我国目前高等农业院校为社会服务功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3.
试验旨在研究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变异,为种质资源评价、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数据。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等位基因组成及频率进行群体遗传统计分析;基于品种间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分别构建UPGMA系统发生树。4个地方绵羊品种共检测到70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Na)在10~18之间;4个地方绵羊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81~5.68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152~0.7373,平均遗传杂合度(H)为0.6711~0.7820;4个地方绵羊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847,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晋中绵羊与乌珠穆沁羊为最大(0.5775、0.6126),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羊为最小(0.1542、0.1955),首先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羊聚为一类,晋中绵羊与广灵大尾羊聚为另一类,然后两类聚在一起形成一大类。结果表明,4个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变异大、多样性丰富;品种间遗传分化小,但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与晋中绵羊和广灵大尾羊间已有明显分化。选择的5个微卫星座位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各地方绵羊品种分子聚类关系与其形成史、分化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4.
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茄子种子对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对茄子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电压(4420~6800V)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种子后对茄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株高、开展度、根长、根幅以及单果质量、果长等指标均大于对照。处理后的茄子黄萎病发病率均比对照低,总产量均比对照高,产量最高的是处理5、6、7,分别比对照提高11.59%、11.0%和10.03%。  相似文献   
95.
【目的】明确广西园林植物种类及菟丝子寄主、种类和分布,掌握其发生危害规律,为园林菟丝子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3年,每年4-10月,以南宁市为中心选择16个有代表性市(县)进行园林树木及地被植物感染菟丝子实地调查,记录不同树木感染菟丝子种类、生育期、危害的植物学特征及程度,计算感染率和危害指数。【结果】调查鉴定广西园林树木88种,其中菟丝子寄主62种,发生率达70.45%,62种寄主分属39科,51属,其中桑科最多有6种,其次是豆科、大戟科各5种。广西分布有3种菟丝子,分别为日本菟丝子、中国菟丝子和大花菟丝子,还有一种无根藤,它们分别分布在16、9、7和5个市(县),寄主分别达到38、20、15、11种,分别占寄主的61.29%、32.25%、24.19%和17.74%。南宁市和防城港市菟丝子种类分布最多,3种菟丝子和无根藤均有感染。中国菟丝子主要以种子繁殖危害,每年3月下旬开始萌芽侵染为害,日本菟丝子、大花菟丝子及无根藤主要以藤茎繁殖危害,4月初开始生长,11月果实成熟。寄主危害指数较高的园林树木依次是八月桂、福建茶、龙船花、黄素梅、小叶榕、非洲茉莉,危害指数达4.01-5.48,属于易感树木。【结论】调查鉴定广西园林树木88种,其中菟丝子及无根藤寄主共62种,分属39科,51属;广西分布有3种菟丝子,分别为日本菟丝子、中国菟丝子、大花菟丝子,还有一种无根藤,其中日本菟丝子为优势种类,为重点防控对象。每年4-10月是菟丝子及无根藤主要侵染危害期,也是防除的重点时期。  相似文献   
96.
以鸭肝炎病毒(DHV)SN株VP1基因序列为基础,运用Garnier-Robson、Chou-Fasman和Karplus-Schulz方法预测VP1蛋白的二级结构,并分别运用Kyte-Doolittle方法、Jameson-Wolf方法和Emini方法预测蛋白的亲水性、抗原指数和表面可及性,最后结合吴玉章的方法综合分析预测其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显示,VP1蛋白C端第132~137、177~186、209~219区段有较好的亲水性、表面可及性和较高的抗原指数,并且在二级结构上含有易形成抗原表位的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可能是VP1蛋白的B细胞抗原优势表位;DHV SN株与弱毒疫苗株在推测的VP1 B细胞抗原表位177~186和209~219两个区域氨基酸序列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97.
邢台唐山地震对河北平原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66年的河北邢台大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震中区的土壤情况进行调研表明:这两次强震,在烈度6度以上的震区,普遍引起地裂、地面升降、地表形变和喷砂冒水现象。喷砂冒水对该两地土壤的机械组成影响明显,凡经喷砂冒水、掺进砂粒后,耕层土壤质地级别均变动了一个级别;变化最大的是0.25—0.05mm和0.05—0.01mm这两个粒级。滨海区,强震冒出咸水,明显增加了地表土壤溶液的氯化钠含量。在经过多年的农耕区,目前已找不到当时强震对当地土壤类型(指土属、土种)影响的踪迹。  相似文献   
98.
苹果茎尖培养中无菌繁殖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苹果品种新红星、奥查金、美铃7为试材,对影响无菌繁殖系建立的两个主要因素即污染率和分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月下旬,各品种均已展叶4 ̄5片时接种生长点,污染率较低,成活率较高,且易于生长分化。并发现不同品种间分化难易程度有很大差异,新红星是一个较难分化的品种,通过研究,其较适的组培条件是:改良C17+BA0.5mg/L+IBA0.2mg/L+CH300mg/L+蔗糖30g/L为起始培养  相似文献   
99.
为进一步优化我区水稻品种结构,提高稻米品质,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需要,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我区大面积推广种植“86优8号”优质杂交粳稻,两年平均产量为9150kg/hm^2。其中直播稻高达9825kg/hm^2。米质达国家优质米标准,可作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优质稻米种植品种,每亩比常规稻增收500~800元。  相似文献   
100.
影响第2代玉米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通径分析法探讨了影响第2代玉米螟种群动态的影响因素,结果证明,影响第2代玉米螟幼虫发生量的关键因素首先是7月26日至31日的降水日数,降水日数长短与第2代玉米螟幼虫发生为害程度呈负相关;其次为卵期赤眼峰的寄生率,该因素是控制第2代玉米螟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8日降水日数多有利于第2代玉米螟幼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