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用离体和活体方法,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菌株K12发酵液对核盘菌(JY20)的抑菌活性。K12发酵原液对JY20的离体测定活性以36 h发酵液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1 mm;而发酵代谢物活性以72 h的代谢产物最强,抑菌圈直径达11 mm。用油菜叶片活体测定结果表明,其发酵液和代谢物对核盘菌的侵染有显著防效,与对照相比,原液最大抑菌率达63.8%,过滤液最大抑菌率达53.6%。发酵液过滤液在不同温度处理后抑菌活性有差异,但高温高压处理后仍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综上表明,K12的生防作用为菌体本身对营养和生境的竞争与次级代谢产物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
吡蚜酮种子处理对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吡蚜酮浸种和拌种处理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秧田揭膜后5~11 d,25%吡蚜酮WP 200~400倍液浸种处理对灰飞虱成虫的防效在55.70%~74.88%之间;移栽后40 d,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株防效在70.50%~72.34%。25%吡蚜酮WP 2~8 g/kg拌种对灰飞虱成虫防效在57.84%~86.30%,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株防效在64.51%~75.51%。  相似文献   
43.
肖婷  郭建  吴祥  吉沐祥  杨敬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26-11727,11733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为鲜食葡萄的无公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接种和田间调查研究了句容地区主要品种巨峰、夏黑、美人指、金手指、贵公子、贵公主、红乳葡萄对霜霉病的抗病性.[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巨峰、贵公子、美人指、红乳对霜霉病的抗病性均表现高抗,夏黑、贵公主表现感病,金手指在室内完整叶片接种法和离体圆片接种法2种不同测定方法上表现不同的抗病性.室外调查结果表明,巨峰和夏黑多为露天栽培模式,发病率较高,其余避雨栽培品种霜霉病发病率较低,而且树龄较高的葡萄新枝发育较少,霜霉病发病率较低.[结论]根据不同葡萄品种合理设计栽培模式和修剪方式,能够防止病菌侵染,合理避过感病时期.  相似文献   
44.
45.
稻恶苗病病株的症状变化及其对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个水稻恶苗病菌菌株孢子液于水稻扬花期接种的稻种,翌年种植后,水稻恶苗病徒长型病株的症状变化时间,比例,类型及各类型病株对稻谷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并比较了同一水稻品种不同菌株间及不同品种同一菌株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苗期显症病株除枯死外有3种转化类型,即显症-隐症,显症-隐症-显症,持续显症,苗期隐症病株除一直表现为隐症外还有两种转化类型,即隐症-显症,隐症-显症-隐症,各类型病苗的最后稻谷产量均较健株的低。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水稻恶苗病病苗的消长规律和水稻移栽时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水稻成熟期恶苗病病株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若以病株数为指标,水稻恶苗病病苗的显症有2个主高峰和1个次高峰,秧苗期和抽穗灌浆期为主高峰,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为次高峰;若以总病株率为指标,则水稻恶苗病的显症只有2个高峰,分别为秧苗期和抽穗至灌浆期.移栽时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成熟期恶苗病病株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7.
为探明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啶酰菌胺、嘧霉胺和多菌灵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嘧霉胺和多菌灵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7.3972、10.7540和19.7834μg/mL,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活性优于嘧霉胺和多菌灵;50%啶酰菌胺WDG 1200倍液、40%嘧霉胺SC 750倍液和50%多菌灵WP 1200倍液,2次施药后21 d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0.71%、72.05%和38.95%,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优于嘧霉胺和多菌灵。  相似文献   
48.
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是一个食品安全保证和预防控制体系,是用于防止生物、化学及物理危害的管理工具,宗旨是优先过程控制,消除安全隐患;其最大优点是不把对最终养殖水产商品进行检测作为控制手段,而是控制潜在危害,使养殖过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9.
为测定不同品种葡萄对炭疽病菌的抗病性,通过室内接种,测定不同品种葡萄‘巨峰’、‘夏黑’、‘美人指’、‘白罗莎里奥’、‘红罗莎里奥’、‘醉金香’、‘阳光玫瑰’、‘魏可’、‘红乳’、‘昭平红’、‘红芭拉蒂’、‘东方之星’叶片和成熟期果实对炭疽病菌的抗病性,进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并测定采果期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有机酸含量。叶片抗性结果显示:‘巨峰’、‘红芭拉蒂’高抗,‘美人指’、‘阳光玫瑰’、‘魏可’、‘夏黑’抗病,‘醉金香’、‘昭平红’、‘白罗莎里奥’感病,‘红乳’和‘红罗莎里奥’极感病。果实抗性分析结果显示:‘醉金香’、‘美人指’、‘东方之星’、‘阳光玫瑰’抗病,‘巨峰’、‘红芭拉蒂’、‘白 罗莎里奥’感病,‘红乳’、‘昭平红’、‘红罗莎里奥’和‘夏黑’极感病。不同品种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有机酸含量差异显著,但与炭疽病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因此,不同品种葡萄对炭疽病的抗感程度,要结合葡萄品种、生理期、栽种管理模式、环境气候等各项因子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0.
<正>近几年,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养殖中后期的水质恶化问题加剧,主要问题是后期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的积累过多,极易诱发对虾早死综合征、白斑综合征和传染性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等病毒性疾病的发作,造成对虾大量死亡。笔者根据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