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8篇
  15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明确近年我国各甘蔗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种及各蔗区主栽品种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筛选抗褐锈病优良新品种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本研究结合全国甘蔗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选择甘蔗褐锈病高发的云南临沧、云南普洱、云南玉溪和广西宜州蔗区,在田间自然发病下,对我国近年来选育的60个新品种和34个主栽品种进行抗性评价,并对抗褐锈病基因Bru1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94个新品种及主栽品种中,66个表现高抗到中抗,占70.21%;28个表现为感病到高感,占29.79%。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共54个抗病新品种及主栽品种含有抗褐锈病基因Bru1,频率为57.45%。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桂糖29号、桂糖44号、德蔗03-83、柳城03-1137、粤糖60号、桂糖46号等主栽品种高度感病,而粤甘48号、福农09-2201、桂糖08-120、柳城09-15、中蔗1号、云蔗08-1609、云瑞10-187、中糖1201等31个新品种抗病性强。建议多雨湿润褐锈病高发蔗区,应加大淘汰感病主栽品种和推广应用抗病新品种力度,以期达到品种合理布局,从根本上控制褐锈病暴发流行,为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2.
目前,奶牛饲养集约化程度不高,大多以散养粗放的饲养方式为主,饲养管理及营养低下。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奶牛数量的增多,奶牛不孕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不孕的出现,母牛产期推迟,不能按期繁殖,延长了产犊间隔,不但产奶、产犊等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  相似文献   
83.
介绍了SWMM模型,研究了SWMM模型与GIS平台的集成方式,并利用SWMM的开源数据接口和ArcGIS Engine Developer kit组件式开发包,探讨在VB.net平台下以二次开发方法对SWMM和GIS进行紧密集成的可行性,构建综合模型模拟及结果展示平台。结果表明,可以实现SWMM模型和GIS的紧密集成,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84.
从甘蓝、大白菜与甘蓝型油菜中分离出EXO70A1基因,对该基因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然后转化酵母Y187, 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BoEXO70A1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 3种芸薹属植物EXO70A1序列长度均为1 917 bp,相似性97.1%, 它们的gDNA序列均为单一序列,长度分别为3 797、3 752和3 770 bp,一致度达91.0%,均由12个外显子及11个内含子组成,除了第4、第5、第6、第8个内含子外,其余内含子的保守性低于外显子; 推导的3种蛋白质序列(BnEXO70A1、BrEXO70A1和BoEXO70A1)的相似度与一致性分别达99.8%与98.1%,其二级结构、三维结构及理化特性高度相似。EXO70A1基因的11个内含子的剪切位点均符合“GU-AG”法则,剪切受体(AG)的前20~50个碱基存在一段保守的序列“CU(A/G)A(C/U)”; 3种芸薹属植物与拟南芥EXO70A1基因的12个外显子的对应序列长度完全相同,所构成的编码区的序列一致性达90.1%,相应的蛋白质序列的相似度与一致性分别达99.8%与93.7%; 分子进化分析表明, EXO70A1在整个EXO70蛋白家族中及不同的植物间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 BoEXO70A1在酵母细胞Y187呈现弱表达; EXO70A1在甘蓝的雄蕊、幼茎、幼嫩花瓣、雌蕊、幼根及叶片中均能表达,可能属于组成型表达基因,但是其表达量在不同发育时期的不同器官中存在差异,授粉前雌蕊中最高,雄蕊中最低。由此可知,EXO70A1在芸薹属植物中整体高度保守, 但在酵母转化株和甘蓝各器官中的组成型表达有所差异,推测EXO70A1在植物细胞中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85.
SCR是芸薹属自交不亲和性的雄性决定因子。为研究SCR与SRK之间相互作用的核心区段,通过构建结球甘蓝的包含系列不同长度的SCR的cDNA序列的pGBKT7融合载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SCR与SRK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构建的载体均未出现自激活现象,所获得SCR全长与其相对应SRK胞外域具有相互作用,且相互作用核心编码区位于SCR编码基因的第97~186 bp处。实验结果还显示,此单倍型的SCR信号肽剪切位点及相邻的几个氨基酸残基对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有干扰作用。以上结论为包括甘蓝在内的芸薹属自交不亲和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6.
新型自动气象站在原来的气象站基础上优化了很多功能,为了确保新型自动气象站能够正常工作,对于气象站测报业务软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故障需要及时解决,使观测质量和气象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保证其更好的为气象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87.
 为了深入研究S位点受体激酶(SRK)和S位点富含半胱氨酸蛋白(SCR)甘蓝自交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SI)信号传导的雌雄决定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以自交不亲和性高的结球甘蓝为材料,采用酵母双杂交体系,构建pGADT7-eSRKs和pGBKT7-SCRs重组载体,并分别转化到Y187和Y2HGold酵母中,通过SD/-Ade-His-Trp-Leu平板上菌落的形成,PCR以及x-α-gal显色反应鉴定转化到酵母中的两个重组质粒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RK S域的SRK1及SRK4分别与SCR2相互作用,且初步显示其相互作用区域为SRK第1个外显子的第16 ~ 421 bp的片段和SCR第1 876 ~ 2 068 bp的片段。这既为SRK-SCR相互作用提供了具体证据,也为甘蓝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88.
对云蔗02-588、云蔗99-601及RB76-5418三个甘蔗品种健康和感病(甘蔗花叶病)叶片进行叶绿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健康叶片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量均极显著地高于感病叶片,甘蔗感染花叶病后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三者减幅在10%~60%之间。同时,分析发现叶绿素a、b下降幅度不同,这可能与感病情况和具体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89.
针对气象局的雷达移动工作系统,利用某大型底盘载车,改装成气象雷达通信指挥车,根据某气象部门的实际要求,通过结构设计,形成该通信指挥车的总体与局部布局。同时,对改装后的通信指挥的气象雷达的抗风载能力进行了计算,得出计算结果。该雷达通信指挥车具有结构新颖、布局合理的特点,且通过良好的人机工程和个性化设计,将运输状态设计安装了锁定装置,而将驻车工作状态增加了附加支撑件。随着气象雷达通信指挥车在气象部门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高气象部门的移动应急能力,有效地保障气象部门的雷达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90.
采用桶栽方式,研究不同pH(5.0、7.0、8.5)营养液对甘蔗组合RB85-5156×云瑞05-407、云瑞06-3501×Tolodo、粤糖94-128×赣蔗75-65、ROC6×云瑞05-733、VMC87-95×云瑞05-171(分别记为A、B、C、D、E)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pH7.0处理下,B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茎径最大,在pH8.5处理下,A、C、D、E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最大;2C、D、E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5.0时最高,B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7.0时最高。整体而言,A、B、C、D、E组合实生苗在营养液pH7.0和pH8.5处理下的根系形态和植株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