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4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南美斑潜蝇危害洋葱的产量损失测定和防治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Blanchard),Lh]是冬春洋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将Lh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EIL)之下,采用1%7051杀虫素2000倍液,在洋葱上Lh初发阶段,施药1,3,5次,人为造成洋葱上Lh的虫害梯度。应用试验结果,建立Lh幼虫量与产量损失的回归方程:Y=103.039 8-0.415 6 x,r=-0.970 6**, Lh幼虫虫口量与产量呈负相关。根据单叶虫量与单株产量相关性的数学模型:Y=0.400 9-0.080 9 x,进行防治指标研究,当y=0时,x=4.955 5,即平均每叶有幼虫5头时应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电化学沉积法结合天然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调控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在丝素表面的沉积形貌,探讨沉积时间、电流密度和电解液p H对沉积HAp形貌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电子衍射能谱(electron diffraction spectroscopy,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X射线衍射来表征沉积HAp的形貌、Ca/P、化学结构和晶相结构。结果表明:沉积层随沉积时间的延长而增厚,且沉积颗粒和孔径随电流密度和电解液p H值的增大而增大;当电流密度为2.5 m A/cm2、电解液p H为5.3、沉积时间为30 min时,能得到均一平整的纳米多孔HAp涂层。本研究拓展了HAp/SF复合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为开发丝素蛋白骨组织修复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了拓展丝素蛋白(SF)在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采用微乳液-冷冻相分离技术制备丝素蛋白-氧化石墨烯(SF-GO)复合多孔微球支架,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热重分析(DTG-TG)等方法对SF-GO复合支架的化学结构和形貌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宏观上SF微球支架和SF-GO复合微球支架均呈现为表面规则平滑的球形且粒径均匀,但SF-GO微球支架比SF微球支架有更大的微孔结构;加入氧化石墨烯后,微球支架的热稳定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表明该微球支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SF-GO复合微球支架比普通SF微球支架更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16.
砂仁叶斑病田间发病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至2009年对西双版纳阳春砂仁叶斑病田间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叶斑病是云南阳春砂仁叶片上的主要炳害之一.其发病规律及特点:10月初发病,1月为发病高峰,8月发病较低;具有冬季发病重,夏季发病轻的特点.影响田间发病的因素有气温、降雨量、种植密度、环境、品种等,对3个砂仁基地进行月均温、月降雨量与田间病情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田间病情指数与月均温的相关性系数R2 =0.8413,与降雨量的相关性系数R2 =0.9358,即气温在10 ~30℃,降雨量在10~250 mm,气温越高降雨越多田间叶斑病发病指数越低,即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考察育苗时期、苗床地(大田和坡耕地)选择、品种等栽培因素对苗期油菜根肿病发生的影响,研究不同药剂对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指导病害的有效防控。在黄家寨村和大园子村,以3个播种期(间隔10~15d)、2种育苗地(大田育苗和山地育苗)、4个主栽品种(绵油33、中都油998、绵油14和绵油309)为考察因素,在油菜移栽期调查病害的发病情况,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试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100亿/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精制黄腐酸土壤调理剂4个药剂对苗期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播种期对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播种期的延迟,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逐渐减少;育苗地的选择对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大影响,大田育苗显著加重油菜根肿病的发生,而异地(坡地)育苗可有效防控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当地主要推广种植的油菜品种对油菜根肿病的抗病性较差,品种间抗性差异不显著;4个供试药剂对苗期油菜根肿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按照各药剂推荐用量和施用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和延缓苗期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发展。育苗时期、苗床地(大田和坡耕地)选择、品种等栽培因素与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因地制宜地利用各地栽培条件,辅以适当的药剂防治,可以有效防控苗期油菜根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春季南方不少地区出现持续干旱,直接影响着秋播作物的正常生长,高温干燥的气候造成蚜虫、红蜘蛛、潜叶蝇、病毒病、菜粉蝶、小菜蛾等病虫发生危害严重,及时进行抗旱及病虫害防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丝素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丝素组织工程支架也已成为丝素生物材料研究的热点,以丝素为材料的多种形态的组织工程支架已用于各种细胞组织构建的研究。主要介绍丝素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以及丝素组织工程支架用于骨、软骨、韧带和肌腱等细胞组织构建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丝素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发展趋势,以期为丝素组织工程支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水稻抗性基因Piz-t、PibPii的有效性,利用无毒基因AvrPiz-t、AvrPibAvr-Pii的特异性引物对自云南省6个水稻产区采集并分离获得的348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菌株进行PCR扩增检测,并测定其对仅含Piz-t、PibPii基因的水稻抗性单基因系IRBLzt-T、IRBLb-B和IRBLi-F5品种的致病性,明确这3个无毒基因在云南省水稻产区组成及分布。结果表明,在348株稻瘟病菌菌株中,分别有51.7%、46.8%和15.8%的菌株含有无毒基因AvrPiz-t、AvrPibAvr-Pii,GT8、GT2、GT5、GT6、GT1、GT3、GT4和GT7基因型菌株检测频率分别为24.7%、21.8%、21.0%、16.7%、4.9%、4.0%、3.4%和3.4%;分别有4.9%、29.2%、41.1%和24.7%的菌株含有3、2、1和0个无毒基因;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总多样性指数水平较高,为2.81,其中滇中水稻产区的最高,为2.97;在348株稻瘟病菌菌株中,分别有89.1%、63.2%和38.5%的菌株对单基因系IRBLzt-T、IRBLb-B和IR‐BLi-F5表现为不致病,表明对Piz-t基因和Pib基因的抗性利用价值较Pii基因高;PT1、PT2、PT3、PT4、PT5、PT6、PT7和PT8致病型菌株检测频率分别为23.0%、30.2%、8.9%、2.0%、21.8%、5.2%、4.6%和4.3%,其中PT2、PT1和PT5为云南省稻瘟病菌的主要致病型。表明云南省6个水稻产区稻瘟病菌3个无毒基因的分布及组成差异较大,群体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