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1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9篇
  15篇
综合类   234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研究二甲酸钾(KDF)对肉鸡生长性能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公母雏鸡720只,随机分为5组:无抗对照组、抗生素组(添加维吉尼亚霉素20 mg·kg~(-1))和3个二甲酸钾添加组(添加量为0.1%、0.35%和0.6%),观察肉鸡42 d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肉鸡饲粮中添加二甲酸钾0.35%和0.60%可以提高肉鸡生长前期的饲料转化效率,生长后期添加二甲酸钾可显著提高肉鸡增重速度(P0.05)。综合生长全期,0.35%KDF组的F/G较对照组降低3.3%(P0.05),也显著低于其他KDF组(P0.05),但是与抗生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饲粮添加二甲酸钾0.35%能显著改善肉鸡饲料转化效率,其效果与维吉尼亚霉素20 mg·kg~(-1)相当。  相似文献   
72.
旨在了解北京市典型奶牛舍春季温热环境及空气质量状况,为奶牛正常健康生产提供环境依据。试验分别测定了奶牛场泌乳牛舍不同时间段(8:00~9:30、10:00~11:30、14:00~15:30、16:00~17:30、18:00~19:30)不同位置(向阳面、向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结果表明:在测定的5个时间段内,泌乳牛舍内的温度呈规律性变动,先升高后降低(P0.01);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P0.01),而且温热指数(THI)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均小于达到热应激的指标(THI≥72);早上的风速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白天的辐射热高于早上晚上,但差异不显著(P0.05);PM浓度在早晚相对较低(P0.05);氨气浓度在16:00~17:30和18:00~19:30高于其他时间段(P0.01);二氧化碳浓度在18:00~19:30这个时间段明显高于其它时间段(P0.01)。舍外风速极显著(P0.01)大于舍内,舍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极显著(P0.01)高于舍外。牛舍内向阳面、向阴面、饲喂通道三个不同位置的氨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向阴面氨气浓度大于其它两个位置;饲喂通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其它两个位置。由此得出,北京市典型泌乳牛舍的春季温度、湿度较适合牛群生产;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符合生产标准,对奶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3.
基于AOD数据的新疆大型露天煤炭开采区PM2.5和PM10反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ODIS气溶胶产品AOD与PM2.5、PM10浓度高度相关,已广泛应用在PM2.5、PM10浓度模拟.该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型露天煤炭开采区准东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实测的2014年5月、7月、9月、12月PM2.5、PM10质量浓度数据与经过垂直湿度订正的MODIS气溶胶产品AOD,利用多元回归进行拟合建模,从建立的40个模型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据此对研究区PM2.5、PM10的质量浓度进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AOD与PM2.5、PM10呈极显著正相关;4个月AOD与PM2.5、PM10质量浓度估算模型最优模型均为多项式模型;其中7月AOD与PM2.5质量浓度拟合模型较好(R2=0.6258),实测值与预测值拟合趋势线R2为0.8057;9月PM10拟合模型效果理想(R2=0.7329),实测值与预测值拟合趋势线R2为0.8077;将AOD代入最优模型反演PM2.5,从空间层面上反映出各区域PM2.5浓度差异明显.研究结果可为AOD的深度利用与PM2.5、PM10浓度的遥感估算提供参考,在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污染预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为探明炒青绿茶香气品质形成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选取福鼎大白茶和黔茶1号1芽2叶制炒青绿茶加工过程样,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富集香气物质,GC-MS检测分析香气成分。结果表明:鲜叶中香气物质种类单一,香气物质数量较少,芳樟醇、香叶醇等醇类香气物质占比超70%,随着加工工序的展开,茶样中香气物质种类愈加丰富;摊青过程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失水和茶叶内部物质的转化,醇类、醛类物质含量降低,酯类、酮类芳香物质含量上升;揉捻过程中福鼎大白茶和黔茶1号的戊醛、青叶醇含量达最高,分别为6.03%、4.14%和4.07%、6.65%;在热作用下,以顺-茉莉酮、吲哚、(E)-4,8-二甲基-1,3,7-壬三烯为代表的高沸点物质在杀青、炒青和烘干过程中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烘干过程中福鼎大白茶和黔茶1号产生大量的二甲基硫醚,其含量分别为14.08%和19.39%,该物质与青叶醇等一起构成炒青绿茶的新茶香。  相似文献   
75.
构建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于提升农业地位、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从河北省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构建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6.
以鹿茸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甲基化敏感性扩增多态性(MSAP)和荧光标记甲基化敏感性扩增多态性(F-MSAP)方法对鹿茸干细胞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结果表明:MSAP方法共检测到387个位点,F-MSAP方法共检测出1 524个位点。2种方法所得结果中均发现Ⅰ型条带数最多,Ⅲ型条带数最少。与MSAP方法比较,F-MSAP方法在数据分析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安全、高效、高通量、自动化等特点,更适用于检测鹿茸干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  相似文献   
77.
杨春  王明利 《农业展望》2013,9(9):46-49
在研究中国牧区半牧区县肉牛生产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肉牛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形势,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牧区半牧区县的牧业人口数总体保持增长;牧区半牧区县牛出栏量呈上升趋势,牛肉产量保持增长,两者年平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水平,由此表明牧区肉牛生产能力在逐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牧区仍面临繁育提供架子牛重任、草原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方式转型等.未来,牧区肉牛生产将逐步由繁育和育肥为主向全产业链发展,养殖模式呈多元化,注重草原生态保护的肉牛养殖将受到重视,总体生产发展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8.
优质牧草是实现奶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的苜蓿生产在经历了"起步期-加快发展期-调整期-回升期"的转变后,目前呈现出小规模分散种植为主体、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相结合、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加工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苜蓿草产品供不应求的特点。奶业发展经历了"基础期-高速增长期-整顿振兴期"的变化过程,逐步开始由数量扩张向产量和质量共同提升的转变,但奶产品进口量仍大幅增长、优质饲草供给明显不足、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严峻。苜蓿与奶业发展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苜蓿是奶业发展的根基和关键,奶业稳定发展将促进苜蓿产业的大发展。结合当前我国苜蓿与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行苜蓿与奶业的有效结合将是推进其共同发展的关键途径,因此,今后要进一步加快苜蓿产业转型升级,推行苜蓿与奶业结合的有效模式,实现苜蓿产业与奶业发展相互推进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9.
奶牛隐性乳房炎呈隐性感染,临床症状不明显,是奶牛生产中常见病之一。隐性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为38%~62%。隐性乳房炎不仅产奶量下降,奶品质量降级,病牛的乳含有大量的致病性微生物,使乳汁易于酸败变质,影响人的健康安全。同时饲养这样的病牛既要增加饲养管理成本,严重时还可转变成临床型乳房炎而停止产奶,以至于使奶牛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探讨氯前列醇诱导牦牛同期发情的效果。[方法]选择夏河县桑科种羊场母牦牛为试验牛,采用氯前列醇注射液诱导牦牛同期发情。通过统计阶段发情率及产犊率来判断生殖激素不同处理方式对牦牛辅助繁殖的影响。[结果]首次氯前列醇注射液肌注2 mL处理后,牦牛发情率及产犊率大于第2次氯前列醇注射液肌注3.2 mL处理及第3次氯前列醇注射液肌注3.2 mL处理。[结论]通过氯前列醇处理牦牛同期发情,提高首次处理的发情率可有效提高整体产犊率,生殖激素调控藏区牦牛同期发情来提高牦牛繁育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