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搅拌机和搅拌时间对复合预混料混合均匀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以4%猪用复合预混料为预混材料,研究双轴高效卧式搅拌机搅拌60s、90s、120s,“V”型搅拌机搅拌20min、25min、30min,卧式桨叶式搅拌机搅拌5min、10min、15min、20min对复合预混料混合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采用双轴高效卧式搅拌机搅拌60~120s,复合预混料的均匀度都较高,搅拌90s的均匀度优于60s,但与120s较接近,说明双轴高效卧式搅拌机搅拌90s已足够(CV<4.5%);②当“V”型搅拌机搅拌时间从20min增加到25min,复合预混料的混合均匀度明显提高,但继续增加搅拌时间,均匀度反而下降,“V”型搅拌机搅拌25min效果为佳(CV<2.5%);③卧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从5min增加到10min,复合预混料的混合均匀度明显提高,之后,随搅拌时间增加,均匀度趋于降低,卧式桨叶式搅拌机搅拌10min为宜(CV<2.5%);④除卧式桨叶式搅拌机搅拌5min外,其它各机型的各搅拌时间处理,复合预混料的均匀度都基本可满足变异系数小于5%的要求,确保良好的均匀度。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用量较大、均匀度要求略低些的4%~5%预混料可选用效率高的双轴高效卧式搅拌机,而用量小、均匀度要求较高0.5%~1%预混料,建议选用“V”型搅拌机或卧式桨叶式搅拌机。  相似文献   
22.
大蒜素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都大蒜素在黄羽肉鸡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在黄羽肉鸡生长全期 ,饲粮中添加南都大蒜素肉鸡日增重提高了 6 4 5% (P <0 0 5)、料重比降低了 2 8% (P >0 0 5) ,采食量提高 3 % (P>0 0 5)。根据试验结果 ,建议大蒜素在黄羽肉鸡饲粮的适宜添加量为 1 0 0g t。  相似文献   
23.
甜瓜中间砧对嫁接黄瓜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甜瓜中间砧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中农14’黄瓜为接穗,‘伊丽莎白’甜瓜为中间砧,根砧为‘砧优美’白籽南瓜,研究甜瓜中间砧嫁接、普通嫁接和自根黄瓜的植株生长势、伤流液成分及黄瓜果实品质差异。【结果】甜瓜中间砧嫁接黄瓜生长势比自根黄瓜生长势强,与黄瓜/南瓜嫁接相比差异不明显;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显著高于黄瓜/南瓜嫁接,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黄瓜/南瓜嫁接;保留2片甜瓜真叶的中间砧对黄瓜品质的影响效果更佳,并可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和干物质含量。【结论】甜瓜中间砧嫁接既可保持普通嫁接的强生长势,又可显著改善黄瓜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4.
高温与高密度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 2 8日龄健康快大岭南黄羽肉鸡 ,采用 2 (高温或低温 )× 2 (高密度或低密度 )因子随机分组设计 ,根据体重和性别一致原则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4个重复 ,试验饲粮各组一致。试验期 4 2d。结果表明 :高温使试鸡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均极显著降低 (P <0 .0 1) ,饮水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 (P <0 .0 5或P <0 .0 1) ,5 0~ 71日龄阶段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 (P <0 .0 5 ) ;试鸡试验第 2 ,4 ,5周体温和第 1周呼吸数显著或极显著提高 (P <0 .0 5或P<0 .0 1) ,腺胃重显著增加 (P <0 .0 5 ) ,肌胃重和胸肌重显著降低 (P <0 .0 5 )。增加饲养密度 ,试鸡 2 8~ 4 9日龄阶段采食量显著降低 (P <0 .0 5 ) ,5 0~ 71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均显著降低 (P <0 .0 5 ) ,试鸡腺胃重显著提高 (P <0 .0 5 )。环境温度与饲养密度对试鸡 2 8~ 4 9日龄阶段采食量的影响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 (P <0 .0 1) ,对第 4周体温和第 1,3周呼吸数影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互作 (P <0 .0 5或P <0 .0 1)。  相似文献   
25.
畜禽的支链氨基酸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
铁是畜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铁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Braasch于1 891年首次描述了哺乳仔猪的贫血 ,McGowan和Chrichton于 1 92 3年首次公开报导了缺铁与仔猪贫血的关系[1 4 ] 。新生仔猪体内铁贮少 ,早期生长迅速 ,而猪乳含铁少 ,约为 1mg/L。在自然环境条件下 ,仔猪有机会接触土壤 ,可从中获取足量的铁 ,但集约化养殖时则会缺铁。本文就猪方面铁的营养研究作一综述。1 猪体内铁状况铁是地球上最常见元素氧、硅、铝之后的第四个元素。成年动物体内铁含量约占体重的0 0 0 5% ,占灰分的 0 1 4%…  相似文献   
27.
柱层析法测定叶黄素含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所用仪器设备和试剂的注意事项 1.1 色谱柱的尺寸为:内径12.5mm×长30cm,带活塞。测定所用色谱柱如果内径过大,则吸附剂和洗脱液消耗量均多;内径太小,则单位长度内柱中吸附剂的量减少,对叶黄素的吸附容量随之下降。同时活塞上不需涂润滑剂。如果涂上凡士林等润滑剂,则有可能因润滑剂溶于洗脱液而干扰比色测定。此外色谱柱和承接洗脱液的刻度管或容量瓶,应该是干燥无水的。 1.2 吸附剂氧化镁与疏松剂硅藻土的混合比例为1:1。为确保二者混合均匀,须机械混合30min以上。混匀后,105℃烘24h即被活化,亦可在200℃下烘5h快速活化。活化后放人干燥器内储存,如存放一段时间后再使用时,应再活化。无水硫酸钠在临用前,须105℃以上温度烘5h以上,以除去吸附的水。  相似文献   
28.
5 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铁添加剂目前大致可分为无机盐 (硫酸盐、碳酸盐、磷酸盐、氯化物、氧化物等 )和有机盐两类。有机盐类是铁与蛋白质及其衍生物 (如乳清、酪蛋白、氨基酸 )或其他配位体(如柠檬酸、富马酸、乳酸、草酸、葡萄糖酸、水杨酸等 )或多糖衍生物或合成螯合剂 (如乙二胺四乙酸 )结合而成。有机铁添加剂始于2 0世纪 60年代 ,迄今约有 40年历史。可溶性高的无机铁会加速脂质氧化和酸败 ,而有机铁对其它营养素 (如维生素 )的破坏作用要小很多。鉴于此 ,北美通常用铁粉强化食品 ,而在欧洲则广泛应用比较不易发生反应的和不溶性的正…  相似文献   
29.
抗生素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地应用 ,促进了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 ,提高了经济效益。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抗生素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大量应用。在养猪生产中 ,猪的年龄越小 ,使用抗生素的效果越显著。抗生素对畜禽免疫机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抗生素对血液指标的影响报道很少。本试验的目的旨在探索抗生素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选择平均体重为 2 0kg的三元杂 (杜大长 )商品猪 5 0头母猪和阉公猪各半。分 2 0~5 0kg和 5 0~ 90kg两段饲养。于每…  相似文献   
30.
生长肥育猪营养需求模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设置三个营养水平验证20~35kg、35~60kg和60~90kg三个阶段杜×大×长肉猪的营养需求.试验结果表明,三个阶段各组的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三个阶段高能组和中能组的日增重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低能组,饲料转化率均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优于低能组.在20~35kg阶段,高能组和中能组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料重比的差异极显著(p<0.01).在35~60kg阶段,高能组和中能组的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60~90kg阶段,高能组和中能组的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均显著(p<0.05).同时,用超声波测膘仪测量了猪的膘厚和眼肌深度,推算出胴体无脂瘦肉日增重.在20~60kg阶段,高能组和中能组极显著高于低能组(p<0.01),高能组显著高于中能组(p<0.05).在60~90kg阶段,高能组和中能组极显著高于低能组(p<0.01),高能组和中能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20~90kg整个试验过程,高能组和中能组极显著高于低能组(p<0.01),高能组和中能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的结果显示NRC(1998)模型估测值基本符合我国瘦肉型肉猪生长需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对能量的估测值偏高,以本试验中能组的13.6MJ/kg比较符合我国的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