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蛭弧菌(Bdellovibrio)是一类寄生于其他细菌并能导致其裂解的革兰阴性细菌。因其具有独特的寄生和裂解特性,故可作为新型绿色微生态制剂,对水产养殖中的细菌性疾病具有预防治疗作用,从而避免抗生素残留给人类带来危害。自1962年首次发现该菌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在生态防治应用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有研究表明,蛭弧菌对水中细菌有很  相似文献   
52.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实训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实训评价体系。为顺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要求,结合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评价体系实施,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研究适合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训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3.
对72只艾维茵种鸡卵巢和输卵管进行了解剖与组织学观察,并分析了生殖器官发育与体重、第二性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卵巢在15周龄前发育缓慢,17~21周龄发育较快,输卵管在21周龄前发育较慢,卵巢和输卵管的快速发育均在23周龄以后。生殖器官的发育与第二性征相关性强,种母鸡一般在眼睑发红后2~4周开产;冠尖数在7个以上的鸡,性成熟大多推迟。生殖器官的发育与体重增长相关显著,但并非同步变化。肉种鸡性成熟调控只有把体重、第二性征与生殖器官的发育结合起来,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微生态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具有近万年的悠久养猪历史。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抗生素等药品的大量使用,饲料安全(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养猪生产者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微生态制剂作为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具有安全、高效、无残毒、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投入小、收益大等优点,可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已经在现代养猪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56.
为异种器官移植和抗病育种提供依据,观察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在姜曲海猪基因组中的分布情况及遗传特性.从姜曲海猪保种群中随机选择30头母猪,采集耳组织样品,应用PCR和RT - PCR技术分别检测PERV前病毒DNA和mRNA,根据env基因亚型env -A、env -B、env -C,鉴定每头猪携带的PERV亚...  相似文献   
57.
在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高邮鸭集团合作建成的“校中厂”及畜牧兽医企业技师工作站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由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校中厂”和技师工作站模式,选择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校企合作新路径.较好地解决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出现的企业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政府的主体行为指向不明、学校的主导作用很难发挥的瓶颈问题,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创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8.
动物微生物综合设计实验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是实现能力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综合设计性试验开设对传统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59.
不同条件对大肠杆菌K12转化质粒pKD46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不同生长时期以及热激时间等因素对Escherichia coli K12转化质粒pKD46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D600为0.43时,利用RbCl法制备的新鲜感受态细胞,在42℃热激90s时,对质粒pKD46的转化效率最高,可达到5.4×106。同时,优化了其他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60.
[目的]为苏氨酸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和苏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谷氨酸棒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进行诱变处理并筛选出AHV抗性突变株。[结果]用细菌选择性平板选出产酸菌株266株,用纸层析法从中选出产苏氨酸菌株3株,其产苏氨酸量分别为0.18、0.12和0.08g/L。在AHV浓度为0、1.5和3.0g/L的平板上,菌株X1的菌落多且大;在AHV浓度为4.5g/L的平板上,其菌落少且小;在AHV浓度为6.0和7.5g/L的平板上仅有几个小菌落。传代试验表明只有菌株UV-3能稳定产酸,产量比出发菌株高55.6%。在AHV浓度为4.5、6.0和7.5g/L的平板上,菌株UV-3的菌落多且大;在AHV浓度为9.0g/L的平板上,其菌落少且小;在AHV浓度为10.5g/L的平板上仅有几个小菌落。[结论]该试验成功选育出了一株稳定、高产并具有AHV抗性的L-苏氨酸产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