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想要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严格以课本知识为依托,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实践和创新策略,旨在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2.
2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18种余甘子中有效成分没食子酸的含量,采用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20种矿质元素(Fe、Al、B、Cr、Cu、Mn、Zn、Ca、K、Na、P、S、Se、Si、Mo、Mg、Cd、Co、Ni、Pb)的含量,并对没食子酸与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色谱分析中的洗脱液为乙腈+0.2%磷酸水(5:95)时,没食子酸浓度(x)与峰面积(y)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8934x-16.921,R2=0.9999;在18种余甘子中,BCYY的没食子酸含量最高,达(3011.589±34.368)mg/kg;在20种矿质元素中,K、Mg、Ca、S和P含量较高,而Ni、Cr含量较低;没食子酸含量与C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Na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余甘子中有效成分与矿质元素含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4.
<正>繁殖力是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产仔数的提高将大幅增加肉猪的产量,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猪产仔数的遗传力很低(约为0.1),传统选育方法对提高猪产仔数收效甚微。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转向寻找与产仔数关联的基因或分子标记〔1〕,利用建成猪的综合基因组图谱(Rohrer,1996),对4 000多个基因和标记进行了物理定位(Rothschild,2003)。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因具有转录调控蛋白质的功能,能影响雌  相似文献   
25.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干热河谷特色植物余甘子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方法,比较余甘子在含量上的差异。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R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00 mL/min;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273 nm;柱温30℃,标准曲线外标法。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在0.015~3.5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n=7),检出限为0.01468μg/mL;精密度良好(RSD=0.23%);稳定性良好(RSD=1.03%);重复性良好(RSD=0.8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0.21%,RSD为1.45%(n=6);对干热河谷5批余甘子中的没食子酸进行含量评价,结果表明:BCYY(宾川盈玉)、BCJY(宾川卷叶)、BCYS(宾川野生)、YMYS(元谋野生)、YJYS(元江野生)余甘子中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为3.1972±0.190、0.6687±0.220、0.2166±0.104、0.4251±0.099、0.7098±0.175 mg/g。利用该方法测定余甘子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精密度高、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同时可解决鞣质和粘酸易吸附色谱柱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西双版纳野猪与家猪杂交后代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测定的西双版纳野猪来自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原始森林保护区内,属华南野猪〔1〕。利用野猪与家猪杂交生产野杂种猪的文献最早见于日本1950年6月〔2〕,翟永功等〔2〕(2001)、梁子安等〔3〕(2002)、陈国顺等〔4〕(2003,2004)、文启荣等〔5〕(2005)等研究显示,野杂种猪肉  相似文献   
27.
云南热带雨林地区野猪生物学特性与驯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南热带雨林地区野猪的生物学特性与驯化技术,探讨野猪的规模化养殖与开发利用。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收集2~4个月体重约5~8 kg的16头野猪,按试验要求与同等体重家猪人工混养驯化2年时间,将试验中观察的野猪部分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方法进行总结,整理成可供推广应用的野猪驯化管理模式。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野猪适应性强,喜集群活动,驯化后性情和食性会发生改变,可全年发情,提高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在增加防护措施和户外运动场所的基础上,可参照家猪饲养方法,对纯种野猪进行家养或将纯种公野猪与母家猪进行杂交利用,开发生产无公害优质野杂猪。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管理模式与营养水平对热区肉牛育肥的影响,试验一采用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和婆罗门牛、本地黄牛与1/2婆罗门牛×1/4莫累灰牛×1/4云南黄牛(BMY牛)5个品种各10头,通过90 d生长性能与平均日增重(ADG)测定,筛选出BMY牛为适宜热区推广品种;试验二选取体重约160 kg的BMY公牛40头,分成5组,每组8头,分别采用全放牧不补饲、自由放牧+补饲精料1.0 kg、舍饲牧草+补饲精料1.0 kg、2.0 kg、3.0 kg的方式,在热区进行相同品种不同管理模式与日粮营养水平育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管理模式与日粮营养水平下,BMY牛对热区环境的适应性与生长性能表现最好;在相同品种同等营养水平下,舍饲育肥的效果明显优于放牧管理;在相同品种相同管理条件下,保持3.0 kg日粮营养水平可获最高育肥效益。说明在我国热区选择BMY牛并保持3.0 kg以上日粮营养水平舍饲育肥能获取最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9.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联合推荐的27对微卫星DNA引物,对云南西双版纳野猪7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为野猪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78个个体在27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检出213个等位基因,各座位上等位基因数的范围在4~13之间,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7.89个等位基因,表明在3个野猪群体中多态性较丰富.(2)计算了等位基因频率,并以其为基础获得了野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H均值0.81,PIC均值0.79;有效等位基因数共155.77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在2.65~10.10之间,平均数为5.77个,等位基因频率在0.0128~0.4808之间,其中位点SW72的102/等位基因频率最高,表明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较丰富.(3)计算了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结果表明景洪野猪与勐海野猪遗传距离最近,和勐腊野猪的遗传距离较远,种间内的遗传变异丰富,表明西双版纳野猪群体在核基因水平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0.
依据当地气候特点和自身多年从事臭菜科研、生产的实践经验,从播种苗床的准备、臭菜种子的采集与处理、播种期确定、播种、苗床管理、营养钵分苗及分苗后苗木光、温、肥、水、杂草、病虫害的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臭菜实生苗的培育技术,为臭菜种苗规模化培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