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8篇
  4篇
综合类   35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建立一种对虾膏中肽含量分析的方法。虾膏样品经过检测酸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就可以计算出肽含量。本方法对虾膏中的肽含量进行分析,对其营养价值有更进一步了解。该方法展现了虾膏标识指标描述之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生、流行状况,统计分析了2018—2021年兽医系统实验室的牛羊布病检测数据。结果显示:4年累计检测样品31 050份,检出阳性样品49份,平均阳性率为0.15%。2018—2021年,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39%、0.12%、0、0.08%,整体呈下降趋势;场点阳性率分别为4.40%、0.81%、0、3.88%。奶牛个体阳性率和场点阳性率均高于黑山羊,奶牛规模场个体阳性率高于散户,黑山羊散户个体阳性率高于规模场。分析表明,当前金堂县牛羊布病总体呈低流行水平,但奶牛规模养殖场污染较重。提示该地区的布病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应加强家畜调运检疫监管,提高农户防疫意识,强化综合防控与监测,切实推进布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液液萃取方法,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UV检测技术对酱腌菜包装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1 mg·L-1,变异系数0.25%~10.6%,回收率为72.0%~116.0%;酱腌菜包装物中检出PAEs,以DEP为对象,研究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向食品的迁出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存储足够长时间,包装中的DEP通过迁移作用进入食品中。迁移过程受时间和温度的影响,时间越长,迁移越多,温度越高,迁移越快,达到平衡时的迁出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大×长二元杂与桂科猪的肥育、屠宰性能及其肉品特性,为养殖户选择饲养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体重约55.0kg的大×长二元杂、桂科猪仔猪为研究对象,每个品种9头,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条件下饲养2个月后,比较两者的肥育、屠宰性能及肉品特性.[结果]桂科猪的试验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为97.67±3.06和0.68±0.10kg,比大×长二元杂显著降低7.8%和2.5%(P<0.05,下同).两品种猪的屠宰率无明显差异,大×长二元杂的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分别为91.66±1.15 cm、56.61±4.73 cm2和(68.01±2.63)%,分别比桂科猪显著提高了9.68%、89.39%和41.42%.桂科猪背膘厚和脂肪率为4.02±.0.53 cm和(30.28±1.09)%,分别比大×长二元杂显著提高了42.53%和52.04%.两个品种的pH、肉色、剪切力、系水力等主要肉品性状及肉中主要风味前体物如肌苷酸、风味氨基酸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大×长二元杂的眼肌粗蛋白比桂科猪显著提高10.80%,但桂科猪的干物质和肌内脂肪含量较大×长二元杂显著提高了56.79%和8.86%.[结论]虽然桂科猪的肥育和产肉性能不及大×长二元杂,但其肉品风味优于大×长二元杂.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鱼粉中测定牛磺酸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超纯水提取鱼粉中牛磺酸,与1%2,4-二硝基氟苯(DNFB)衍生后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平均回收率100.32%,鱼粉中牛磺酸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3%和0.06%。该方法适合鱼粉中牛磺酸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小鼠胚胎发育不同阶段肝脏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胎龄12,13,14,16,18d的胎鼠及成鼠肝脏总蛋白,考染显色.PDQuest2DE软件分析获得6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蛋白质表达谱。从总体看,14,16,18d胎鼠与成鼠肝脏的蛋白质表达谱较为一致,而12d和13d的肝脏蛋白质表达谱则与它们有较明显的差异,其蛋白质表达量显著降低,许多蛋白甚至缺失。以18d的胎肝图谱为参考,14,16d与其匹配率分别为57%,61%,成鼠与其匹配率为69%。与18d胎肝图谱相比,14d表达上调3倍以上的点有27个,16d表达上调3倍以上的点有13个,成鼠表达上调3倍以上的点有15个。并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14个差异蛋白质进行分析鉴定,经数据库查询,其中6个蛋白点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分别为细胞周期依赖激酶调节亚基1、凡科尼蛋白、酪氨酸蛋白激酶BLK、通用转录因子3C多肽4、TBC1家族因子13、巨噬细胞受体MARCO。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肝脏合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均迅速增加,并且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免疫功能的发育和完善以及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和运输在其胎肝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参薯茎段为研究材料,使用0.1%Hg Cl2进行不同消毒时间的消毒处理,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参薯无菌苗的诱导、生根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薯茎段以0.1%Hg Cl2消毒7 min效果较好,污染率低,存活率及发芽率较高;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GA30.1 mg/L+AC 1.0 g/L+蔗糖30 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IBA 0.5 mg/L+蔗糖25 g/L+AC 0.5 g/L;添加0.5~1 g/L的AC能有效减小参薯组培苗的褐化。  相似文献   
18.
16个苹果品种非浓缩还原汁的理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16种苹果非浓缩还原汁(not from concentrate,NFC)果汁的8项理化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明确指标间的关系,以简化NFC果汁品质的评价指标。此外,利用多元数据处理对不同品种苹果NFC果汁进行归类,以找到NFC果汁生产中制汁和智能复配的替代品种,为NFC果汁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6个苹果品种为试材,经榨汁、灭酶、巴杀、热灌装等单元操作制备NFC果汁。通过测定16种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表观黏度、浊度、总酚含量及色泽品质(L*a*b*、C*、h°)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此外,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聚类分析(CA)多元数据处理方法,对16种果汁的理化指标数据矩阵进行分析,获得16个苹果品种的综合品质分类。【结果】16种苹果汁的各项理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新世界’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浊度最高,分别为15.7 °Brix和3 720 NTU;‘澳洲青苹’的pH最低,为2.74;‘红玉’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9.6 g·L-1(苹果酸当量);‘秦艳’的固酸比最高,为39.24;‘元帅’‘恩派’‘桔苹’都表现出最高的表观黏度,均为3.75 mPa·s;‘富士’的总酚含量最高,为775.94 mg·L-1(没食子酸当量)。果汁pH与固酸比(R2=0.844)、浊度与L*值(R2=0.96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H与可滴定酸含量(R2=-0.896)、固酸比与可滴定酸含量(R2=-0.918)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PCA、LDA和CA的分类结果完全一致,16个品种的NFC苹果汁可分为3大类,同一大类中各品种之间不同理化指标差异较小,品质、色泽十分接近,可作为NFC果汁生产和智能复配的可替代品种。【结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色值、表观黏度、总酚含量5项理化指标,可全面反映NFC果汁的品质。在果汁品质分类中,‘玉华早富’和‘乔纳金’归为一类,‘新世界’和‘秦冠’归为一类,‘新红星’‘富士’‘桔苹’‘自由’‘秦艳’‘澳洲青苹’、‘秋香’‘粉红女士’‘元帅’‘恩派’‘凉香’‘红玉’归为一类,同一类别中NFC果汁品质接近,可作为制汁和智能复配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9.
作为旅客住宿之处,客栈在中国周朝便早已出现,到至今已拥有悠久历史,是人们生活中必不或却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特色主题客栈成为当今社会旅游业的一个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主题酒店、民宿以及客栈成为了其中的主打,且设计的主题大多以当地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人文情怀、气候条件及地理环境等方面来作为设计主题,其次主要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来作为设计重点。但特色主题客栈的设计特点却是值得思索与探究的一个问题,从片面上"以人为本"的设计要点来说已是泛泛而谈,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设计论点作为出发点,从情景化的设计主题、设计原则、设计要素三个方面对情景体验式的主题客栈室内空间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山药组织培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山药组织培养的茎尖培养、零余子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等方法;总结山药组织培养的条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