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74篇
  30篇
综合类   347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95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1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包括猪淋巴结脓肿和猪败血性链球菌病。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是该病的主要特征。败血型主要常见于流行初期的最急性病例,发病急,病程短,往往不见任何异常症状猪突然死亡。或突然减食或停食,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便秘,结膜发绀,卧地不起,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样液体,多在6~24h内死亡;急性病  相似文献   
42.
川西北沙化草地在围栏禁牧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变化特征,研究对象为:未修复沙化草地、围栏禁牧生态恢复时间分别为5年、10年的沙化草地,研究其不同围栏禁牧时间沙化草地0~40 cm土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的变化。其结果表明,随着围栏禁牧时间的增长,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增加,植被盖度、高度均极显著提高,其中,增加幅度较大的是0~20 cm土层。围栏禁牧10年,沙化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比未修复沙化草地分别增长34.05%、27.89%,均显著高于未修复沙化草地;各土层土壤水解性氮含量却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特征,其中,0~20 cm土层,围栏禁牧5年沙化草地较未修复沙化草地水解性氮含量减少了23.80%,围栏禁牧10年沙化草地较围栏禁牧5年沙化草地水解性氮含量增加了24.19%;20~40 cm土层,围栏禁牧5年沙化草地较未修复沙化草地水解性氮含量减少了31.49%,围栏禁牧10年沙化草地较围栏禁牧5年沙化草地水解性氮含量增加了1.13%。  相似文献   
43.
适宜的再生稻生产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兼顾头季稻+再生稻综合产量的再生稻关键技术研究,可为再生稻生产提供技术理论和实践指导.2018年在江西省南昌县以深两优5814为试验水稻品种,头季稻在历年早稻普遍播种期的基础上,另外提前10 d和推后10 d共分3期播种.各播期头季稻移栽至大田后采取相同的田间生产管理,在头季稻生长过程中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观测头季稻的发育期.不同播期头季稻成熟时分别在八成熟、九成熟、十成熟,且每一个成熟度下又分别选取20、40、60 cm的留桩高度收割.对不同播期、不同成熟度收割的头季稻取样考种、实地测产,并进行产量结构和发育期分析.不同收割处理后的头季稻萌发成再生稻,采取相同的田间生产管理,并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对再生稻进行生育期观测,再生稻成熟后收割,分别取样考种及测产,并对再生稻进行产量结构和发育期分析.结果表明,播种移栽早的头季稻的发育期普遍较早,且比相邻迟播头季稻达到相同成熟度的日期早3~5 d.头季稻千粒质量(y)与全生育期(x)存在一元线性关系,y=0.1777x+7.1181(r2=0.6246),适当延长生育期增加成熟度对头季稻的产量有利.在20~60 cm的留桩高度范围内,再生稻的生育期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而推迟.不同播期的再生稻,在穗粒数、穗结实粒数、千粒质量、实收产量和秕谷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虽第1播期再生稻的结实率较高,但在有效茎数方面,第3播期显著比第1、第2播期高,导致第3播期理论产量显著比第1、第2播期大.八成熟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在穗粒数、穗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方面均比九成熟、十成熟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高.头季稻收割时留桩高度40 cm对再生稻产量形成比较适宜.从全年产量而言,头季稻选择任一播期均可.头季稻八成熟度收割全年水稻产量较高,且八成熟度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单产明显高于九成熟度、十成熟度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单产.生育期长有利于千粒质量的增加,播期早、十成熟度的头季稻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头季稻八成熟、40 cm留桩高度收割对再生稻适宜.综合考虑头季稻+再生稻的产量及效益,以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早稻的种植习惯,南昌县再生稻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为头季稻3月底播种,头季稻在八成熟、留40 cm稻桩收割.  相似文献   
44.
45.
根据猪圆环病毒2型(PCV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PCV2的鉴定引物,利用PCR方法对65份疑似PCV2感染的病料进行检测。PCR检测为阳性的病料经处理后,接种无PCV污染的Dulac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对各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21株PCV2,均属2b基因型,其中有16株为1C群,5株为1A/1B群。研究显示PCV2b 1C群已在江苏成为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46.
2019~2020年以陕单 650(中熟)和东单 60(晚熟)为材料,设置 4个种植密度 6.0×104、 7.5×104、 9.0×104和10.5×104株/hm2,研究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子粒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可以提高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陕单 650在密度为 9.0×104株/hm2时最优产量为 18 083.5 kg/hm2,东单 60在密度 7.5×104株/hm2时最优产量为17 472.9 kg/hm2。两个品种粒重及子粒含水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陕单 650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平均灌浆速率较东单 60均早 4 d和高 0.06 g/d;陕单 650和东单 60子粒平均脱水速率为 0.98%/d和 0.93%/d,陕单 650在生理成熟 4 d后子粒含水率迅速降至 25%。当密度为 9.0×104株/hm2时,陕单 650的叶片干物质转运率明显高于东单 60。通过适度增密提高产量、缩短生育期降低子粒水分的技术途径,协同实现陕西春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子粒收获生产。  相似文献   
47.
以福建省主栽烟草品种翠碧1号、K326和云烟87为材料,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铬(Cr)胁迫对烟草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总性能指数PIABS呈显著下降趋势,Cr胁迫首先影响了PSⅡ对光能的吸收和电子传递,降低PSⅡ反应中心活性,引起了发生在从PSⅡ供体侧(即OEC)到PSI末端电子受体还原整个光合电子传递链的光抑制伤害;铬添加量为30、60、90 mg/kg时,3种烟草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初始值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未出现明显的K点;当铬添加量为90 mg/kg时,J-I-P段荧光值显著下降;低Cr添加量对烟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促进作用,高添加量则表现为抑制作用;烟草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随Cr添加量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表明高浓度Cr胁迫对烟草叶片膜脂系统造成了氧化损伤,并超出了细胞内部的活性氧清除能力。铬对3个烟草品种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8.
朱莉  杨林  柯南雁 《北京农业》2014,(25):42-43
四季花海沟域是北京市农业局、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近年来重点助力支持建设的景观农业沟域之一,是以刘斌堡镇、四海镇和珍珠泉镇三个乡镇为核心,依托色素万寿菊、茶菊、彩色马蹄莲、百日草等花卉作物种植,营造优美的田园景观,打造多亮点、多层次、多产业辐射的景观沟域。该沟域通过一产种植业带动采后加工产业和籽种产业稳步发展,促进了农业观光旅游业健康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9.
介绍了2013年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4·23"森林火灾基本情况及国家林业局南方航空护林总站应急处置该火场的过程,重点分析了处置极端气候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及严峻火场环境条件下高山森林火灾的经验,指出了在处置火场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南方航空护林总站工作实际,提出了今后处置较大森林火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0.
日本的水田作业机械,1975年以前以手扶式机械(拖拉机、插秧机、耕整机及收获机具等)为主,1975年以后发展为以完全乘坐式机具为主,水稻生产机具的使用性能逐步提高。目前,日本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已达90%以上。一、水稻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时间在逐步减少随着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和机械化栽培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单位面积(每10A,相当于0.1hm~2,中国的1.5亩)产量逐步增长(从1950年的300kg增长到1996年580kg)的基础上,1950年每10A面积的水稻生产需要付出劳动时间为200h,而到1996年,每10A面积的水稻生产只须40h的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