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克隆甜玉米蔗糖合成酶(Sus)基因ZmSus6和ZmSus7,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特异性检测,为深入研究其在甜玉米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甜玉米品种佛甜10号为材料,采用RT-PCR克隆ZmSus6和ZmSus7基因,通过ProtParam、SOPMA、SignalP 4.0 Server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MEGA 6.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组织表达特异性.[结果]ZmSus6和ZmSus7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分别为2550和2574 bp,编码849和857个氨基酸残基,对应的蛋白分子量为96.27和97.79 kD,理论等电点为7.63和8.19,均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ZmSus6蛋白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定位于叶绿体或线粒体;ZmSus7蛋白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ZmSus6和ZmSus7蛋白归属于PLN00142家族(Sus超级家族),具有Sus和糖基转移酶的两个功能域,分别与高粱SbSus6和SbSus7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其同源性对应为88.44%和96.62%,归属为单子叶植物III型Sus基因家族.ZmSus6和ZmSus7基因在甜玉米的根、茎、叶、玉米芯和籽粒中均有表达,但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别以叶和根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结论]ZmSus6和ZmSus7基因具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可能在甜玉米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荆州市某三甲医院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教育的现状,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病程在1.5年以上的住院糖尿病患者176例进行调查评价。结果:38.64%的患者从没有接受过糖尿病教育;31.81%的患者获得知识的渠道是病人、报纸和广告;68.18%的患者不知道要定期进行血糖的监测;92.61%的患者不知道要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94.32%的患者每天按时洗足,但每天检查足的人数才5.68%。结论:患者因为缺乏系统、全面、科学的糖尿病教育,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率仅10.23%和23.86%。因此各级领导要引起重视并加大支持力度,医护人员要扩大教育人群,采取多种糖尿病教育方式,全程、系统、全面、科学的进行糖尿病教育。  相似文献   
23.
施肥对甜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佛甜2号甜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量对甜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增施氮肥、磷肥或钾肥,甜玉米的穗长、百粒重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秃尖长缩短,进而导致产量上升,但当氮磷钾施肥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产量增速放缓,当施肥量增加到最大时,产量反而会降低;对氮、磷、钾施肥量及产量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氮、磷、钾施肥量均与产量呈一元二次抛物线方程,且方程均显著,在其他肥料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319.4、93.9、218.4 kg/hm2,对该理论最佳施肥配方进行校正试验,产量为18.14 t/hm2,比对照增产24.8%,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4.
关于JDBC事务操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DBC事务操作是Java平台数据库业务逻辑的重要技术。详细阐述了JDBC事务操作的提交模式、回滚模式以及并发事务操作容易出现的诸多数据不一致的现象,并分析了如何根据事务执行情况选择不同事务隔离级别,从而在保持数据一致性的同时提高系统性能,最后以Oracle数据库为例讨论了JDBC实现的细节和内部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25.
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GBTS)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的技术在生物遗传改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际跨国种业公司凭借其高通量、自动化、大规模的共享检测平台,基因型检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从3G时代的高成本固相芯片和随机测序式基因型检测(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发展到成本低、对检测平台要求较低、基于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genotyping by target sequencing,GBTS)的液相芯片,基因型检测技术完成了向4G时代的转变。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两项最新的GBTS技术(基于多重PCR的GenoPlexs和基于液相探针捕获的GenoBaits)及其原理。同时,发展了可以在单个扩增子内检测多个SNP,称之为多聚单核苷酸多态性(multiple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 cluster,mSNP或multiple dispersed nucleotide polymorphism,MNP)的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目标位点(扩增子)内变异的检测效率。与GBS和固相芯片相比,GBTS技术具有平台广适性、标记灵活性、检测高效性、信息可加性、支撑便捷性和应用广谱性。同一款标记集(例如玉米40K mSNP),可以获得3种不同的标记形式(40K mSNP、260K SNP和754K单倍型);并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通过控制测序深度获得多种不同的标记密度(1—40K mSNP)。GenoPlexs和GenoBaits 2种技术相结合,可广泛应用于生物进化、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克隆、标记性状关联检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混合样本分析——BSA)、后裔鉴定、基因渐渗、基因累加、品种权保护、品种质量监测、转基因成分/基因编辑/伴生生物检测等领域。目前,已经在20余种主要农作物、蔬菜以及部分动物和微生物中开发了GBTS标记50余套,并已广泛应用于上述领域。最后,展望了与未来GBTS应用相关的几个问题,包括便携式、自动化、高通量、智能化检测平台;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的可变密度、多功能分子检测;GBTS与其他技术(KASP、高密度芯片、BSA策略等)的整合;基于资源共享的开源育种等。这些将推动GBTS技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遗传改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6.
李鹤  林顺根  杨泉  陈锐  杨成华 《种子》2017,(3):54-58
调查了从江含笑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包含形态、生长、更新、地貌、土壤、植被、气候等内容.  相似文献   
27.
鸽痘是由鸽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慢,主要是通过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叮咬后,由皮肤、粘膜的创口将鸽痘病毒,从病鸽带至健康鸽而引起。以体表无羽毛部位出现散在的、结节状的增生性的皮肤病灶为特征,也表现为上呼吸道、口腔和食管部粘膜的纤维性坏死增生病灶。  相似文献   
28.
<正>怀化市通道县传素瑶族乡传素村戴天亮,17岁开始外出打工创业,干过架子工,当过包工头。2012年春节回家时,他参加了村党支部组织的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座谈会,乡政府提倡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让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此后,有心的他,先后到河南省等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学习,他认为家乡丰富的草山资源优势,非  相似文献   
29.
对能源高粱不同时期性状表现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能源高粱在珠三角腹地生长势的趋势是一致的,呈抛物线型;生育性状表现不一,呈旱、中、晚分阶;糖的积累是拔节为初期,灌浆为盛期,成熟达峰值,叶绿素含量灌浆期显著高于拔节期,呼吸速率两时期相近;单株鲜重前期以叶、鞘为主,后期以茎、穗为主,在整个生育时期单株鲜重中茎重起决定作用;本研究综合性状表现优胜的品种是引22和选40,提示育种家挖掘灌浆期潜力,使能源高粱茎含糖量和粒淀粉含量双高。  相似文献   
30.
甜玉米新品种佛甜3号周年播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甜玉米新品种佛甜3号周年播种的可行性,共进行了25个播期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之间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和产量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播期,佛甜3号均能完全发育成熟,生育期变化范围为70~94 d,平均生育期为76 d。不同播期间株高和穗位高差异极显著,且株高和穗位高之间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穗位高与生育期的变化亦存在相关关系。不同播期间产量变化较大,春秋两季播种产量较高,夏季产量略低。佛甜3号在夏季高温表现出一定耐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