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调查分析,地膜花生烂果的原因在于高温多湿,而多湿为害尤其严重.地膜覆盖后,土壤水分由下向上密集于结实层,前期具有促进花生秸棵和荚果早生快发的作用.但在土质粘重的地块,特别在高温多雨季节,由于排水不畅,透气不良,便会使膜内土壤长时间处于高湿缺氧状态,早期结成的荚果只能烂掉.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甘薯的栽培过程中,都遇到过甘薯形成一些畸形块根的现象。有的长得“不顺溜”,有的大头小尾,形成牛蒡根,有的出现裂缝,还有的块根发硬,里面象长了“红血丝”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甘薯的商品价值。畸型的薯块是如何形成的?要了解这一点不妨先从甘薯块根的形成说  相似文献   
13.
对玉米扣半留茬播种与三犁川播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扣半留茬播种比三犁川播种增产达990.0kg/hm2,增收节支达1488.0元/hm2,土壤含水量提高0.9~1.0个百分点;出苗率提高9.5个百分点。同时,扣半留茬播种能降低水蚀发生点数,通过根茬保留在垄台上,也能大大降低风蚀的危害性,是具有推广价值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复态导入法”将野生植物“菰”的有利性状导入到水稻品种“松前”中,创造出了丰富的崭新的转菰后代材料。后代材料通过鉴定,再采用人工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出水稻新品种通育239。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的特点,成为吉林省水稻生产上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花生是豆科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秘鲁及我国的热带地区,是一种喜温作物。我国种植花生也有较长的历史,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以华北平原种植的面积最大。吉林省的部分县(市)也有一定的规模,如集安县和扶余县种植花生都比较早,都已形成一定规模。大安市在七十年代初也曾引种过花生,由于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有的农民自发地从扶余县引进花生进行种植,但面积也不大。我们当地市场上销售的花生大多是从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甘薯的栽培过程中,都遇到过甘薯形成一些畸形块根的现象。有的长得“不顺溜”,有的大头小尾,形成牛蒡根,有的出现裂缝,还有的块根发硬,里面象长了“红血丝”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甘薯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如何控制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其次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在夏热冬冷地区(以湖南地区为例)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的一些技术手段,对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实践操作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氮调控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不同水氮调控对旱棚栽培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较正常施氮量,氮胁迫有增产趋势;而水分相对充足情况下,氮胁迫相对减产,但不显著;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氮肥对株高和叶面积起促进作用;水分对干物质积累的作用高于氮肥;氮肥可以促进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适当的干旱可以促进植株根系发育;水氮双重胁迫下根系衰老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动态变化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赵洪祥  边少锋 《玉米科学》2012,20(3):122-129
通过氮肥运筹对雨养条件下玉米氮素动态变化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氮素积累量在吐丝后45d前后达到最大;高密度有利于氮量积累;植株总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高密度下相关系数大;高密度下子粒氮含量和氮收获指数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吐丝期氮肥比例相对高有利于叶片和穗部(子粒+苞叶+穗轴)氮素在生育后期的积累及茎鞘氮素的转运,前期氮肥比例大易造成穗部氮代谢延后。氮素吸收高峰在吐丝到吐丝后15 d;吐丝期氮肥比例高的施肥方式提高了生育后期的氮素吸收速率,在较高密度下吸收速率前移。氮肥施用比例适当后移有利于氮肥利用;前期氮素累积太多对后期氮素吸收利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