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畜牧兽医   2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1.
20份扁蓿豆材料在甘肃武威地区的生产性能与品质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晰不同扁蓿豆材料在河西地区的产草量和品质特性,在甘肃省武威黄羊镇对20份扁蓿豆材料进行了株高、枝条长、茎叶比、产草量以及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采集于天水的扁蓿豆在播种当年的干草产量为13 978.6kg/hm2,其次为宁县(13996.9kg/hm2)和镇原扁蓿豆(10 349.5kg/hm2),产草量较低材料是临夏(4 003.8kg/hm2)和夏河扁蓿豆(3 875.7kg/hm2);镇原扁蓿豆植株自然高度最高,为63.7cm,其次为宁县扁蓿豆,为63.3cm、天水扁蓿豆为57.7cm,永昌2号扁蓿豆自然高度最低,为32.9cm。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永昌2号扁蓿豆,为12.49%,其次是CF021287和临夏,分别为11.79%和11.49%;最低的材料是CF021284(8.87%)。天水、宁县和镇原扁蓿豆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3 192.4,2 846.7和2 654.6kg/hm2;临夏为1 315.9kg/hm2,景泰扁蓿豆最低,为1 295.4kg/hm2;CF021289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为56.87%,其次是土默特为56.19%;CF021294最低,为47.7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的是土默特49.25%,最低的是夏河,为37.66%。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天水扁蓿豆综合性状表现最为优秀,宁县和镇原扁蓿豆次之,CF021284和CF009614扁蓿豆综合性状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2.
不同扁蓿豆种质孕蕾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反复干旱法,在适度、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分别为75%~80%、50%~55%和30%~35%)条件下,研究了12份不同生境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种质孕蕾期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12份扁蓿豆的绝对株高、茎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中度水分胁迫下,12份扁蓿豆叶片相对含水量的降幅均在11%以下,重度水分胁迫严重抑制了扁蓿豆的生长;中度和重度胁迫下,陇县扁蓿豆绝对株高降幅较小,分别下降了1.8%和22.1%;而渭源扁蓿豆叶片MDA含量在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均比其他材料的含量高,分别为26.172μmol·g-1和31.149μmol·g-1。以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处理下绝对株高、茎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值为评价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对12份扁蓿豆孕蕾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强弱依次为:陕西陇县榆中永昌陇西天水渭源土默特自选8号景泰临夏镇原夏河。  相似文献   
13.
高寒区缺乏耐寒苜蓿品种和适宜的栽培技术,严重阻碍了该区域旱作苜蓿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为高寒区苜蓿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天祝高寒牧区研究了垄沟覆膜、垄沟覆膜+覆土、平膜全覆和垄沟4种种植方法下苜蓿生长特性及第2年苜蓿返青时的根颈和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垄沟覆膜处理显著提高了高寒区苜蓿的生长,促进了苜蓿根颈、根颈芽和根系的生长。在种植当年,垄沟覆膜下苜蓿的自然株高可达41.2 cm,2级分枝数达25.1个,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达975.44和249.37 kg/hm2,均显著高于垄沟覆膜+覆土、平膜全覆和垄沟处理(P<0.05)。与垄沟种植方式相比,垄沟覆膜种植方式下的苜蓿鲜草产量提高了74%,干草产量提高了73.2%。垄沟覆膜处理下苜蓿单株根颈返青芽数(17.0个/株)和根颈直径(9.87 mm)分别是垄沟处理(6.5个/株,2.00 mm)的2.63和4.94倍。垄沟覆膜和平膜全覆的苜蓿根颈入土深度分别为3.37和3.35 cm,显著低于垄沟覆膜+覆土处理(4.71 cm)与垄沟处理(4.73 cm)。垄沟覆膜处理下的苜蓿单株根体积(9.288 cm3/株)、根表面积(466.287 cm2/株)、根系生物量(7.76 g/株)、主根长度(85.55 cm)、主根直径(8.36 mm)和侧根数(26.27个)均显著高于平膜全覆处理、垄沟覆膜+覆土处理和垄沟处理(P<0.05)。平膜全覆处理和垄沟覆膜+覆土处理间的根颈芽数、根颈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垄沟处理(P<0.05)。平膜全覆处理、垄沟覆膜+覆土和垄沟处理间的主根长度、主根直径和根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垄沟覆膜处理极大地提高了苜蓿的根颈粗、根颈芽、主根深、根体积、根系表面积和根系生物量,提高了苜蓿产草量,建议在类似甘肃天祝高寒区的地区使用垄沟覆膜技术建植苜蓿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14.
燕麦品种在甘肃陇西县二阴山区的引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西二阴山区,对13种燕麦(Avena sativa)的农艺性状及营养价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的13种燕麦品种种子均能饱满成熟,其中,株高低于100 cm有5种;101~110 cm有5种;111 cm以上有3种。‘青海甜燕麦’(16100 kg·hm-2)和‘冀引1号’(15600 kg·hm-2)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巴彦3号’(4500 kg·hm-2)干草产量最低。成熟期‘白燕2号’、‘冀引1号’NDF高于其他品种。‘青永久307’ADF最高,‘黄燕麦’ADF最低。‘TCO燕麦’CP最高,‘青引1号’最低。综合分析表明,‘青海甜燕麦’、‘青引1号’、‘欧洲316’、‘青永久307’是甘肃陇西县二阴山区建植燕麦草地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牦牛和藏羊践踏对高寒草甸的影响分异,于甘肃天祝高寒草甸布设试验,研究了模拟践踏和降水对高寒草甸土壤物理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践踏强度和降水量的增大,0~10 cm土层土壤的紧实度和容重也随之增大,而土壤饱和导水率呈递减趋势。0~10 cm土层土壤呼吸速率随践踏强度的增大而降低,牦牛和藏羊重度践踏下的土壤呼吸速率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7%和45%,而土壤呼吸速率随降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随着践踏强度的增大,土壤表层的细菌菌落数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而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菌落数均逐渐减少;三大类土壤微生物随降水量的增大均呈递增趋势;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各微生物数量均呈递减趋势。10 cm以下土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受家畜践踏的影响不显著(P>0.05)。同一降水量下牦牛践踏对土壤的压实效应高于藏羊;藏羊践踏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0%和39%以上,牦牛践踏后的土壤容重和紧实度较对照增幅达23%和44%以上;且牦牛践踏下的土壤呼吸速率、饱和导水率、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均小于同践踏强度下的藏羊处理。总体而言,随着家畜践踏强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土壤物理性质和微生物数量受其影响越大;家畜的践踏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主要作用于0~10 cm土层,且牦牛对土壤的压实效应和对微生物分布的抑制作用均大于藏羊。  相似文献   
16.
在甘肃省陇西县南部山区引种了15份燕麦(Avena sativa)种质,通过测定株高,产草量和牧草品质等项目,评价了15份燕麦种质的表现。结果表明,供试燕麦株高在83.1~119.8cm,平均株高为100.9cm;青永久108燕麦的产草量最高,为12.9t/hm2,青永久205燕麦的产草量最低,为4.4t/hm2。青永久198、青永久416、青永久205和青永久415叶片产量较高,约占总产量的35%以上;青永久415燕麦干草的粗蛋白含量为8.2%,显著高于其他燕麦种质(P0.05),青永久83燕麦的粗蛋白含量最低,为3.1%;青永久286燕麦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为44.5%,显著高于其他燕麦(P0.05);青永久198燕麦的ADF含量为21.5%,显著低于其余各燕麦种质(P0.05);青永久108燕麦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燕麦种质(P0.05);青永久18燕麦的NDF含量为39.9%,显著低于其余燕麦种质(P0.05)。综合干草产量和品质分析表明,青永久108和青永久415燕麦是甘肃陇西南部二阴山区建植燕麦栽培草地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在旱作区覆膜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品比试验。[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10个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阿尔冈金、甘农5号2个品种综合得分排名为前二位,可作为进一步示范推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刈割次数对天祝高寒草甸醉马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未刈割为对照,研究了刈割1次/年、刈割2次/年处理对甘肃高寒草甸醉马草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对醉马草的高度、生殖枝密度、穗长、生物量、冠幅和盖度具有显著的影响。刈割2次/年的醉马草高度比刈割1次/年的降低了65.9%,生殖枝密度减少了100%,穗长、地上生物量、丛径冠幅和盖度分别降低了100%、88.9%、53.9%和56.3%,刈割对醉马草的生长状况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P 〈0.05),增加了可食牧草的产量。刈割2次/年的效果明显大于刈割1次/年;与未刈割相比,刈割1次/年显著抑制了醉马草的生长(P 〈0.05),增加了可食牧草的高度和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入户座谈及参与式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东段高寒区的气温、草地产草量、草地利用、栽培草地建植、家畜体重、饲养与管理、疫病防治、鼠害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依据气温、草产量、家畜体重变化规律及其生产活动,提出并合理地制定了每月的牧事月令活动和时序流程,为高寒区家庭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