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杨源新 《齐鲁渔业》2000,17(1):12-14
1泰国养虾业的基本情况1.1淡水养虾品种以罗氏沼虾和斑节对虾(虎虾)为主。罗氏沼虾曾是泰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从80年代初开始迅速发展,产量很大,不仅在国内很有市场,同时也是重要的出口品种,创汇率很高。但最近几年内陆虾农更加青睐斑节对虾,它经过品种淡化,可在咸淡水中生长,而且个体大、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一位虾农介绍说,他已经有近10年的淡水养虾经验,虾池一般为4徕(约9.6亩)1个,每池每茬放养1cm左右的普通虾苗40万尾(平均每亩4万尾),盐度2~5,水深0.7~1.5m。…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对贵州省贵阳地区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流行情况,从贵阳市6个区(市、县)55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病死猪组织共287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PCV2核酸检出率总体为21.95%(63/287);按照不同地区分类,白云区核酸检出率最高为40.00%(...  相似文献   
43.
云南省是我国重点核桃产区之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核桃产量居全国首位,一九八四年达六千二百二十万斤,核桃质量名扬全球。全省年产核桃百万斤以上的县有十七个,占全国六十一个百万斤县的百分之二十七点八七。其中漾濞县核桃产量达五百八十  相似文献   
44.
为了给本地区筛选出夏播高产、优质、高抗大豆新品种,2012年选用了近年审定的大豆新品种7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用方差分析得到可在本地区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5.
本文分析了凸平面立体隐线的性质,隐线两端点座标值的计算方法和详细说明了消除隐线的微机程序设计。这种消隐的简便方法已在微机(IBM—PC)通过实例证明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本人在多年实践中摸索出治疗大家畜破伤风病的方法,介绍于后,供参考。内治法1.五虎追风散处方:乌蛇16克蝉蜕16克殭蚕20克全蝎16克蜈蚣4条蔓荆子20克胆南星20克钩丁20克羌活16克独活16克当归20克天麻16克甘草10克朱砂10克(另包) 有热的则加:生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解禽白血病病毒(ALV)贵州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及分子特征,本试验基于ALV env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对禽白血病贵州临床病例进行目的基因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从临床病例中筛选获得3份阳性样本,PCR扩增均获得大小约921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将其命名为:GZ-ALV-1株、GZ-ALV-2株和GZ-ALV-3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株ALV贵州流行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在97.2%~97.6%之间,与国内外ALV-J的同源性相对较高,为93.1%~99.3%;而与A、B、C、D、E、K亚群ALV同源性仅为51.4%~53.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3株ALV贵州流行株与ALV-J亚群参考株处于同一分支,表明本试验所检测的ALV毒株均为ALV-J亚群;与A、B、C、D、E、K亚群处于不同进化分支。基因变异分析显示,3株流行株37处相同核苷酸变异导致17处氨基酸发生位点变异,其中9个可变点在高变区hr1和hr2,1个可变点在低变区vr3。结果表明,3株ALV贵州流行株均为ALV-J亚群,env基因存在位点发生了变异,且可变位点位于序列高变区。本研究结果为明确贵州禽白血病流行概况及ALV的防控与净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8.
为探讨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贵州流行株N基因分子特征和分群,试验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对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临床样本进行N基因扩增,克隆至pMD19-T载体,对阳性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应用DANStar软件对测序序列和参考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氨基酸同源性、变异位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PPRV贵州流行株N基因扩增长度为1 578bp,其相互间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6%~100.0%及99.2%~100.0%,与国内参考株N基因的核苷酸序列(97.7%~99.9%)及氨基酸序列(98.3%~100.0%)同源性较国外参考株(88.5%~97.7%和92.2%~98.5%)高;PPRV贵州流行株N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疫苗株Nigeria 75-1相比存在26个位点突变,但没有氨基酸的缺失或增加;基于N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PRV贵州流行株同国内参考株处于同一个进化分支,但与国外参考株处于不同进化分支;其属于病毒进化的Ⅳ基因群,与国内参考株处于同一系统分群,但与疫苗株Nigeria 75-1(Ⅰ基因群)处于不同基因群。  相似文献   
49.
为了确诊贵州省清镇市某养牛场牛发病死亡的原因,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病原核酸PCR检测进行诊断。结果:病牛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气喘咳嗽、体温升高、流浆液性鼻涕及呼吸困难;病理剖检发现病变肺脏质地变硬,肺脏表面有白色坏死灶;细菌分离培养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露珠状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呈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PCR检测均扩增出牛支原体和巴氏杆菌特异性核酸片段。结论:确诊病例为牛支原体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发病牛使用盐酸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进行治疗,有效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介绍了Y两优9918作再生稻栽培,在靖州县的示范情况,表现高产、优质、高效等特点,是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产增效的一个好模式,并就发展再生稻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