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4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0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1 毫秒
91.
水牛发情不明显和产犊间隔长阻碍了水牛的繁殖效率。为了提高水牛的繁殖效率,可通过同期发情技术来实现。本文对应用PGF2α、GnRH、FSH、LH、eCG、hCG、孕酮、雌二醇等激素同期发情方法进行了评价,综述了不同同期发情和排卵方法对水牛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对广西水牛研究所共84头奶水牛的体型线性性状与其第一胎305 d产奶量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奶水牛体型线性性状中,尻长与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三品杂水牛等三个品种奶水牛的第一胎305 d产奶量均有较强的相关,分别是0.3141、0.3343和-0.2184;此外,摩拉水牛的体高(-0.3410),尼里-拉菲水牛的后房高(0.3847)、后房宽(0.4750),三品杂水牛的后房高(-0.2852)、乳房深(0.2662)与其对应的第一胎305 d产奶量有较强的相关。结果表明:奶水牛体型线性性状与其第一胎305 d产奶量存在一定的相关,但其影响在不同品种间有很大的差异;结果也可能表明对奶水牛体型线性性状的选择标准和要求不同于普通奶牛。  相似文献   
93.
国外水牛肉加工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产量与分布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2000年全球有黄牛13.46亿头,水牛1.64亿头,其中亚洲水牛占世界水牛的97%;1991—2000年间,亚洲水牛数量以年均0.94%的速度增长。而以中国水牛数量增长迅猛。在一些国家,水牛数量下降是由于水牛被家用机械代替,或屠宰水牛作为肉用的缘故。  相似文献   
9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泌乳水牛产奶量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 16头体况良好、上期泌乳量相近、产犊胎次 2~3胎、健康的泌乳前期水牛,随机分为4组,进行动物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将4组泌乳水牛随机分配到4个梯度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即 16.0%、15.2%、14.4%、13.6% 4个组,每组 4头,进行 4期饲养试验,每期 21d,共 84d。按照 4×4拉丁方设计给各期各组泌乳水牛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每期试验预试期 7d。在第 2期和第 4期饲养试验的最后 4d开展 2期氮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总采食氮、可消化氮、乳氮/进食氮以及氮表观消化率在部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乳氮、粪氮、尿氮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对水牛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非脂固形物率和乳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总蛋白和尿素氮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试验期间进食氮水平(g/d)为横坐标(x),标准乳产量(kg/d)为纵坐标(y),获得进食氮水平与标准乳产量的二次曲线关系,即 y=-0.0016x2+0.9556x-129.91。由此可见,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泌乳水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不显著,根据进食氮水平与标准乳产量的二次曲线关系可得,当进食氮水平为 298.625g/d时,得到水牛标准乳产量最大值为 12.773kg/d。  相似文献   
95.
饲粮锌对公猪繁殖及精浆营养生化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年龄、体重、精液质量较一致的约克夏公猪 5头 ,采用 5× 5拉丁方试验设计 ,在不同阶段分别饲喂含锌量为4 5 (处理 1)、6 5 (处理 2 )、85 (处理 3)、10 5 (处理 4 )、12 5mg kg(处理 5 )饲粮 ,研究锌对公猪繁殖参数、精浆生殖激素、精浆营养生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⑴公猪精浆的FSH浓度处理 3显著高于处理 1和处理 5 (P <0 .0 5 )。⑵精浆的GSH-Px活力 ,处理 3、4显著高于处理 1、5 (P <0 .0 5 )。⑶采精量 ,精子密度 ,精子活率 ,精子畸形率 ,精浆LH、T浓度 ,精浆尿素浓度 ,精浆总蛋白含量 ,精液pH值等 ,在不同饲粮锌含量处理条件下没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5 )。⑷精子活率 ,精子畸形率 ,精浆FSH、LH、T浓度 ,精浆尿素含量 ,精浆的GSH -Px活力与饲粮锌含量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即在一定范围内 (85mg kg) ,它们随饲粮锌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或降低 ,超出该范围则降低或升高。⑸综合上述结果 ,约克夏公猪饲粮锌的含量以 85mg kg较为适当。  相似文献   
96.
本研究根据普通牛的κ-酪蛋白基因设计一对引物,首次成功扩增出了水牛的κ-酪蛋白外显子4基因,并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κ-酪蛋白外显子4基因片段长780 bp。利用GenBank上的Blast进行比较,中国水牛κ-酪蛋白外显子4序列与地中海水牛、牛、牦牛的κ-酪蛋白外显子4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96.4%、95.9%;氨基酸同源性比较,中国水牛、地中海水牛、牛、牦牛均编码260个氨基酸,中国水牛与地中海水牛、牛、牦牛同源性分别为98.9%、92.0%和91.2%。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结果显示,中国水牛和地中海水牛κ-酪蛋白基因变异不大。但由于在碱基230 bp处发生了一个碱基(A→C)的变化,从而导致其氨基酸也发生了变化,即K(Lys赖氨酸)→R(Arg精氨酸)。本研究为进一步对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
试验利用水牛卵泡液(BuFF)和黄牛卵泡液(BoFF)对不同来源水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完善水牛体外受精培养系统,进一步提高水牛胚胎体外生产效率。试验按成熟培养液中添加卵泡液替代胎牛血清量共分4个组。不添加卵泡液(0%+10%胎牛血清)为Ⅰ组(对照组);添加5%卵泡液+5%胎牛血清为Ⅱ组;添加10%卵泡液+0%胎牛血清为Ⅲ组;添加15%卵泡液+0%胎牛血清为Ⅳ组。结果表明,添加BuFF对活体采集卵母细胞和屠宰场收集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卵分裂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5%和10%BuFF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胚胎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囊胚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BuFF组(P0.01),5%和10%BuFF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15%BuFF囊胚率有降低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添加10%BoFF组活体采集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受精卵分裂率和囊胚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BoFF组(P0.01),添加5%BoFF组的受精卵分裂率和囊胚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BoFF对屠宰场收集水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卵分裂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添加5%和10%BoFF组的囊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添加15%BoFF组与对照组相比,囊胚率显著降低(P0.05),5%和10%BoFF组间囊胚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以上结果,在水牛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液中添加5%~10%的BuFF或BoFF代替牛血清,可明显提高水牛体外胚胎生产效率,且以添加同种的BuFF效果略好。  相似文献   
98.
水牛乳能值与乳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获得水牛乳能值(E,MJ/kg)与乳蛋白质(P)、乳脂肪(F)、乳中总固形物(TSC)及乳糖(L)含量的回归关系,本文对原有测定乳中热晕的方法进行改良,采用经冷冻干燥仪冻干后获得乳粉的方法替代通过烘干获得乳粉的方法,再测定乳中热量,采集泌乳第2周至第11周的原乳样,共采集240份原乳样,资料完整的乳样个数实际为233.测定结果显示,水牛原乳的乳蛋白质、乳脂肪、乳总固形物和乳糖含量及乳能值分别为(4.7±0.2)%、(6.8±0.5)%、(17.0±0.5)%、(5.5±0.2)%和(4.4±0.2)MJ/kg.应用Excel 2003内部函数LINEST求得水牛原乳中乳成分(%)与乳中热量(E,MJ/kg)之间的回归关系如下:E=0.318 1F+0.333 5P+0.085 5L+0.421 6(n=233,R2=0.828 142,P<0.000 1)、E=0.325 7F+0.326 7P+0.870 9(n=233,R2=0.820 045 86,P<0.000 1)、E=0.346 781 TSC+0.011 291F-1.446 069(n=233,R2=0.826 169,P<0.000 1)、E=0.352 496 TSC-1.488 11(n=233,R2=0.825 623,P<0.000 1).由此可见,水牛乳能值与水牛乳蛋白质、乳脂肪及乳糖含量呈较强的线性回归关系,可通过水牛乳蛋白质、乳脂肪、乳糖及乳总固形物含量预测水牛乳能值.  相似文献   
99.
水牛徒手克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徒手克隆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手工化的核移植技术。本试验探讨了不同的去核方法、融合方法和供体细胞类型对水牛HMC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B处理法去核与荧光染色法去核相比,去核效率及之后的重组胚发育能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一步法的融合率极显著高于两步法(P<0.01),而两种方法构建的重组胚发育能力则无显著差异(P>0.05);利用卵丘细胞所构建的HMC胚胎的融合率极显著高于耳皮肤成纤维细胞(P<0.01),但重组胚的发育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利用卵丘细胞作为HMC的供体细胞,采用CB处理法去核和一步融合的方法进行徒手克隆,其生产核移植胚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