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目的 】 为掌握四川省重要中草药麦冬的种植面积,开展麦冬遥感识别及空间信息提取研究。 【方法 】 文章以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麦冬主要种植区为研究区,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共计6期Sentinel-2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建立麦冬、油菜、小麦3种地类的样本数据集,分析该时期内麦冬、油菜、小麦的NDVI时序差异,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麦冬提取模型。随后选取区分度最大的3期NDVI作为输入变量与以全6期NDVI作为输入变量进行麦冬提取精度对比。 【结果 】 (1) 麦冬与油菜、小麦的NDVI在11月、3月、5月差异较大;(2) 以6期的NDVI作为输入变量的麦冬种植信息提取总体精度为91.92%,Kappa系数为0.892;(3) 以3期的NDVI作为输入变量的麦冬种植信息提取总体精度为90.05%,Kappa系数为0.823 2,分类精度略低于6期NDVI全输入,但基于3期关键节点的NDVI时序数据能较准确提取麦冬种植信息。 【结论 】 该结果可为四川省麦冬遥感识别和种植区变化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以不同生态型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材料,利用不同基因型建立黄瓜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 黄瓜体细胞胚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华南型黄瓜9101 和D4 能够诱导出正常的胚状体。以筛选出的9101 为材料, 进一步通过不同组织部位、激素配比、暗培养等对体细胞胚再生体系进行优化,认为子叶节是最佳的外植体,其胚性愈伤 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 + 2.00 mg·L-1 2,4-D,诱导率可达100.00%,出胚的最适培养基为MS+0.10 mg·L-1 2,4-D + 0.5 mg·L-1 KT,其出胚率可达33.33%。此外,在愈伤诱导培养前期给予暗培养条件能提高愈伤诱导率、出胚率及正常再生植株 的获得。对体细胞胚的形态学观察发现,黄瓜体细胞胚发源于子叶节表面的胚性愈伤组织,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 和子叶胚等时期,最终发育成完整的黄瓜植株。  相似文献   
23.
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危害较大。研究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区域差异,可为土地利用合理开发及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理论依据。采用G IS技术和土地利用综合分析方法,以甘州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和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对土地利用程度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全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平均为255.25,土地利用程度整体处于一个中等偏上水平,但是各乡镇的土地利用程度参差不齐,土地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甘州区大部分乡镇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大于零,土地利用变化差异较大;土地利用程度依地形地貌特征差异分布,土地利用程度高的区域集中于中部平原,而南北两侧山地区域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刺槐在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适应机制及适应成本,为该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方法,对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坡向和坡位的刺槐群落功能性状、生长状况差异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因素。[结果]①阳坡刺槐的叶氮含量、叶磷含量、叶有机碳含量、根磷含量、根有机碳含量、根组织密度均大于阴坡;根氮含量、叶厚度、叶组织密度、比叶面积、比根长均小于阴坡。随坡位上升,叶氮含量、叶磷含量、叶有机碳含量、根磷含量、根氮含量、比叶面积、叶厚度均呈减小趋势;根有机碳含量和叶组织密度呈增大趋势。②刺槐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间响应关系显著;性状间的协变和权衡关系在同一器官和不同器官间均存在。③刺槐的株高、胸径、地径、冠幅均表现为阳坡大于阴坡,且随坡位升高而显著减小;其生长状况与功能性状间关系显著。[结论]刺槐在阳坡和下坡位适应成本较低,能够发挥相对大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5.
向含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生物有机肥中添加山梨醇研制了新型生物有机肥,并通过黄瓜盆栽和拟南芥培养试验研究了该新型生物有机肥的促生效应与机理。结果表明,含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生物有机肥对黄瓜具有显著促生效果,添加山梨醇有利于促进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在土壤中定殖,能进一步提高生物有机肥的促生效应。施用该新型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以及黄瓜对养分的吸收。山梨醇能有效促进菌株SQR9分泌生长素(吲哚乙酸,IAA),进而促进野生型拟南芥根系的生长,而在使用IAA不敏感突变体时促生效果消失,说明山梨醇促进有益菌SQR9分泌IAA是该新型生物有机肥显著促进作物生长的机理之一。本研究提出了新型生物有机肥研发的新思路,为植物促生菌新应用模式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从隔热涂料的基本原理出发,根据热量传递方式设计出相应的阻隔型隔热涂料、反射型隔热涂料、辐射型隔热涂料和复合型隔热涂料,它们具有不同的隔热机理。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是建筑节能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结合建筑领域隔热保温涂料的应用现状,总结了隔热保温涂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7.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是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重要酶类.本研究对针刺接种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后的抗、感基因型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进行APX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甘蔗接种黑穗病菌48h内,抗病品种(崖城05-179) APX活性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柳城03-182) (P<0.05).借助电子克隆技术,结合RT-PCR方法,从甘蔗中分离到一个APX基因,并命名为ScAPX(GenBank登录号:KJ75655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cAPX基因全长l 171bp,包含一个1 03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45个氨基酸.ScAPX编码的蛋白不含信号肽,推测其为非分泌蛋白,定位于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的概率分别为91.1%和88.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ScAPX在甘蔗根、芽、叶、蔗皮和蔗髓中均有表达,为组成型表达基因,表达量在蔗皮中最高,叶中最低,前者是后者的19.7倍;在外源因子处理后0~48 h,ScAPX基因的表达受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氯化钠(sodium chloride,NaCl)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诱导,SA、MeJA和H2O2处理后的ScAPX 转录本积累量峰值较外源激素(ABA)和环境(NaCl和PEG)胁迫早.前者的ScAPX转录本变化呈现出胁迫初期积累量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逐步下降的特点;在同样的测试时间(处理后24 h)内,ABA、NaCl和PEG处理后ScAPX转录本在达到峰值后未见下降.虽然在外源胁迫下,ScAPX表达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但其表达均表现出正响应上述外源因子对甘蔗的胁迫.本研究为后续深入鉴定该基因的功能与进一步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8.
为探究黄土高原植被覆被时空分布与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基于趋势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利用2000—2015年黄土高原MODND1T/NDVI植被遥感数据、同期气象数据及ESA CCI-LC植被覆被分类数据,根据气候和人为因素对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贡献,(1)分析了黄土高原NDVI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NDVI由西北向东南呈递增趋势,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分布特征。16年间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递增速率0.010 2/a,波动范围介于0.54~0.71。(2)黄土高原NDVI变化趋势与降水有较强相关性,两者偏相关系数为0.53。(3)黄土高原不同季节NDVI均呈整体增长趋势,春季NDVI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降水是决定春季所有植被类型覆盖变化的最直接因素。(4)残差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NDVI的波动影响较大,是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综上,黄土高原16年间植被覆被明显增加,降雨是黄土高原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人类活动通过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措施对黄土高原植被覆被带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9.
青枯菌拮抗菌2-Q-9的分子鉴定及抑菌相关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6S rDNA碱基序列的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青枯菌拮抗菌2-Q-9与桥石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choshinensis)亲缘关系最近,其16S rDNA序列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FJ613127.根据已测得的该拮抗菌外泌抗菌肽氨基酸序列中的一段设计简并引物,利用染色体步移法得到全长序列780 bp,经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表明,该基因属于CodY家族,与已鉴定的转录因子抑制剂CodY(ZP_01171531)的同源性最高;表现在氨基酸水平的相似性为77%,其序列全长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FJ613128.  相似文献   
30.
播种期和遮荫是影响三七种苗生长的关键因素。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不同遮荫条件对贵阳地区三七种苗生长、叶片酶活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三七引种育苗提供指导。结果表明:2019年1月和2月播种的三七苗株高、主根粗、叶面积、壮苗指数以及存苗率都显著高于3月播种的三七苗,而生病率相反;2019年和2020年1月、2月播种的三七苗均长势良好,2020年1月和2月播种的三七苗其主根粗、壮苗指数及生病率整体高于2019年1月和2月播种的三七苗,株高、地上部鲜重及叶面积则趋势相反。对于遮荫处理,透光率为T2(10.82%)时,三七苗的主根粗、根鲜重、叶面积、壮苗指数、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含量以及SPAD值均显著高于透光率为5.16%(T1)和28.91%(T3)两个处理,同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也呈类似趋势,而MDA含量则趋势相反。综合分析表明,在贵阳地区1月和2月较适合三七苗的播种,透光率为10.82%时更有利于三七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