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3篇
  15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旨在克隆犏牛蛋白磷酸酶1调节亚基11(protein phosphatase 1 regulatory subunit 11,PPP1R11)基因,分析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的表达与定位,为解析其在雄性生殖中的功能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成年犏牛睾丸、附睾、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胃、肌肉和脂肪组织(n=3...  相似文献   
22.
采用weld-2018便携式B超机(C1-9/60R凸阵探头)测量正常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鳃动频率和心动频率以及心脏大小,以查明中华鲟心脏变化特点,为超声成像技术进行中华鲟心脏疾病诊断奠定基础.实验鱼为人工养殖的年龄为0.5龄、1~5龄、7龄、9龄、11龄的中华鲟和野生成熟的中华鲟,结果表明,中华鲟心脏的周长和鱼体体长呈显著正相关(P<0.01),横切周长(y)和体长(x)的关系为y=1.689x+10.118(R2=0.825,n=42).不同年龄中华鲟的鳃动频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1龄为(104.6±8.9)次/min(n=5),野生亲鱼的为(50.5±3.6)次/min(n=8).鳃动频率(y)和体长(x)成负线性关系y=-0.5078x+130.59(R2=0.8161,n=35,P<0.01).温度对中华鲟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鳃动频率和心率上升.13℃下1龄中华鲟的鳃动频率为(74.5±6.2)次/min(n=5)、心率为(26.9±3.2)次/min(n=5);28 ℃的鳃动频率为(106.1±6.4)次/min(n=5)、心率为(43.4±8.44)次/min(n=5).结论认为,中华鲟发育到一定年龄鳃动和心动频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3.
2017年以来,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稻专业委员会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和农业农村部要求,在品种试验通道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突出品种安全性,坚持需求导向,严把入市关口,审定品种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突破”转变,通过创新引领种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客观分析了品种试验和审定过程中存在的6个方面问题,针对性提出健全品种审定制度的6项建议。  相似文献   
24.
UV-B辐射增强对大豆根系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在UV-B辐射增强胁迫下,大豆根系活性氧代谢规律及其对抗氧化系统的响应,通过自然状态和增强UV-B辐射对比,对不同生育时期大豆根系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活性氧代谢(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过氧化氢含量)、保护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保护性物质含量(抗坏血酸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脯氨酸含量)等一系列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UV-B胁迫引起O2-·和H2O2的积累,具体表现为:在开花期,UV处理与CK相比,O2-·产生速率降低11. 5%,H2O2含量升高9. 9%,其余生育时期UV处理均高于CK,所有生育时期,UV处理与CK相比差异显著。导致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大,具体表现为: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在所有生育时期,UV处理均高于CK,且差异显著。同时还可引起SOD、POD和CAT等保护酶活性降低,具体表现为:与CK相比,在分枝期,UV处理SOD升高15. 5%、POD下降15. 3%、CAT活性下降12. 8%,其余生育时期均降低。除CAT活性在分枝期差异不显著外,所有生育时期,UV处理与CK相比均差异显著。As A、Car和脯氨酸等保护性物质含量下降,具体表现为:与CK相比,在分枝期,UV处理As A含量降低11. 4%、Car降低15. 4%、脯氨酸含量升高10. 5%;在开花期,UV处理As A升高31. 2%、Car降低17. 9%、脯氨酸含量升高20. 7%,其余生育时期均降低。除Car含量在结荚期和脯氨酸含量在分枝期差异不显著外,所有生育时期,UV处理与CK相比均差异显著。因此,UV-B辐射增强可以使大豆根系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细胞膜透性增大,并对其抗氧化系统产生损害,且随着大豆生育时期的延长,这种效应越为明显。  相似文献   
25.
浅析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控制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中国现代园林的造园特色,提出景观轴线与建筑轴线的关系,以我国南方城市公园绿地为例,研究景观轴线的主要变异规律。论述轴线控制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并探索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6.
农业院校电气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中国农业大学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为例,通过分析农业院校行业应用优势以及工科类学科特色,提出了基于“三大创新平台,三段式培养,两头打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科技竞赛、科研训练以及专业认证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环节,探索了农业院电气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7.
速效硫肥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速效硫肥在华北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分别在山东泰安和河北沧州进行田间试验,研究速效硫肥(Rapid Release Sulphur,RRS)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含硫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不施硫对照(0 kg/hm2)、低量硫磺粉(30 kg/hm2),高量硫磺粉(60 kg/hm2)、低量速效硫肥(30 kg/hm2)和高量速效硫肥(60 kg/hm2)5个处理。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有效硫含量较高的条件下,施硫可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并受到硫肥种类和施用量的影响;速效硫肥增产幅度高于普通硫磺粉处理,高量速效硫肥处理增产最为显著,在泰安和沧州试验点分别增产8.3%和10.1%。小麦籽粒含硫量随硫肥施用有增加趋势,但只有沧州试验点的高量施硫处理表现显著,不同硫肥种类间无显著差异。速效硫肥施用能显著提高泰安点小麦的籽粒蛋白含量,低量速效硫肥处理显著高于低量硫磺粉处理,但在沧州点表现不明显。施用硫肥提高了小麦的生产效益,两试验点均以速效硫肥增效优于普通硫磺;综合比较,泰安点小麦以高量速效硫肥处理增效最高(增加收入1369元/hm2,产投比为10.5),沧州点小麦以低量速效硫肥增效最高(增加收入1111元/hm2,产投比为16.4)。合理施用速效硫肥能实现在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稳定或提高小麦籽粒品质,增加小麦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8.
目的森林凋落物在森林地上和地下养分传输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型土壤动物蚯蚓可以通过取食、消化、排泄、掘穴等活动影响凋落物的分解, 从而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产生影响。本文研究了凋落物添加和威廉环毛蚓接种对油松人工林土壤pH、有机碳(SOC)、全氮(STN)、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熵(qMB)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设置4种处理:(1)对照(S); (2)添加油松叶凋落物(SP); (3)接种蚯蚓(SE); (4)接种蚯蚓+油松凋落物(SPE)4种处理, 分别在培养后第7、14、21、28、42、56天进行土壤样品取样。结果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 SE处理下土壤pH均比同期S处理高, 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SPE处理土壤pH均比同期S处理高, 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无论是否添加叶凋落物, 在各个培养期接种蚯蚓都对SOC和STN无显著影响(P>0.05)。到培养结束时, SE处理使SMBC和qMB分别降低了10.8%和10.9%;在各个取样期, SP处理土壤的SMBC和qMB较对照处理有显著提高(P < 0.05), 到培养结束时, SP处理使SMBC和qMB分别升高了52.3%和33.6%;在各个取样期, SPE处理和SP处理土壤的SMBC和qMB差异显著, 到培养结束时, 与SP处理相比, SPE处理使SMBC和qMB分别升高了19.5%和19.3%(P < 0.05)。结论本研究表明, 添加凋落物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向微生物量碳的转化效率, 且在凋落物中添加蚯蚓可进一步促进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以试纸作为载体,建立了食品中有害重金属镉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马铃薯为样品,在试样中加入抗坏血酸和碘化钾,用硫酸调节p H,取混合试样与制作好的镉试纸片反应后,与标准比色板比较。[结果]以0.3%乙醇溶液配制的0.002%维多利亚蓝B作为显色剂溶液,使用快速定量滤纸浸泡在配制好的显色剂溶液中,在40~45℃恒温浸泡80~90 min后避光晾干制作成镉试纸。用干灰化法处理样品,在消化处理后的试样中加入少量0.06 mol/L抗坏血酸溶液和1.20 mol/L碘化钾溶液并混匀,使用浓硫酸2.0 m L调节试液的p H,最后测出的马铃薯中有害重金属镉的含量约为0.041 6 mg/kg。[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快速方便等特点,可用于食品中镉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大量国内外学者在气候适宜度模型建立、适宜性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该文对气候适宜度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气候适宜度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